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企业课程是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场所学习理论是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实质上是一种工作场所学习体系。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视角,企业课程的内容可分为: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倾向性知识三种知识类型,其教学过程包括知识获得、参与实践共同体、知识系统化生成三个阶段。在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应该合理地对现代学徒制中企业课程的内容进行组织,同时根据学习的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教学,最终促进现代学徒制中学徒工作场所学习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工作场所学习是一种通过参与真实生产任务,并在熟练成员直接或间接指导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形式,这种"基于实践"的学习已越来越被职业教育者所关注。但是怎样的工作场所学习才能够帮助促进实践者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生成,通过"工业机器人企校双制技师班"的案例实践,探索出如何组织工作场所学习并加以实施的机制和方法。同时,通过案例表明,工作场所学习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工作场所学习是一种通过参与真实生产任务,并在熟练成员直接或间接指导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形式,这种"基于实践"的学习已越来越被职业教育者所关注。但是怎样的工作场所学习才能够帮助促进实践者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生成,通过"工业机器人企校双制技师班"的案例实践,探索出如何组织工作场所学习并加以实施的机制和方法。同时,通过案例表明,工作场所学习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反思性实践作为与职业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发展理论,强调"对行动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引导成人教育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和环境观指向实践取向,为正规学习场景中的专业学习打开了新视角。基于这一理论指导,笔者以家政服务专业为个案,深入探讨了成人学习任务、知能呈现、学习支持、专项操练、学习评估等方面的设计策略,以期有效弥合成人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工作场所实践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5.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网络学习的方式,目前在国内外还处于起步阶段。介绍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特点、要素以及网络环境下一个支持个人、集体协作知识建构的工具软件——“知识论坛”,并阐述了其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的支持条件。  相似文献   

6.
嵌入在工作情境的非正式学习、社会化学习是企业学习的最重要方式之一。社会化媒体是一个开放、协作的读写网络,天然具有支持企业非正式学习的能力,它为企业员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增强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企业知识分享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手段。社会化媒体支持的企业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生态环境,强调组织记忆与知识的积累,强调员工参与和问题解决。社会化媒体支持的企业学习应以社会化学习为核心,其设计需要从学习主体、内容生成方式、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从而构建有效的企业学习框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逐渐成为国外成人学习与工作研究的主题,相关研究主要论及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的提出、内涵、价值和途径等。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产生于日常的工作行为中,是基于日常生活经验的学习,是未经计划或并非期待的事件的结果。工作场所不仅仅是一处物理场所,而且是分享价值、观念、行为和态度的场域。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是个体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合法"环境。组织应当营造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培育分享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文化。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发展来看,学校作为学习环境一直是研究的主流。然而,随着工作场所对于员工技能开发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诸多研究者开始把兴趣点聚焦在工作场所,将其视为一种学习环境和个人学习的场所。史蒂芬·比利特教授基于多年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经验,积极倡导"工作场所是一种合法、有效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理念下,工作场所能够帮助个体有效开发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倾向性知识,从而开发工作所需的职业专长。在工作场所学习系统方面,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法与个人认识论共同推动个体学习的发生。相对于学校环境的教师教导,工作场所学习更多依赖于有经验员工的指导;相对于学校的学科知识,工作场所知识有两种(即规范和情境)存在于社会世界中,第三种知识则依赖于个体的经验建构;相对于教育机构的教学大纲,工作场所课程是一种沿着开发职业能力的活动逐步展开的路径;工作场所学习成果的认定应将职业规范知识和情境需求作为基础。针对当前国际上普遍存在的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工作场所需求的问题,史蒂芬·比利特教授倡导将学生在工作场所或项目工作中的经验与学习计划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的实施,赋予了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崭新的面目,数学课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和"技能移植",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共同讨论、互相交流的学习来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内涵,探讨数学方法,利用小组集体的力量来完成数学的创造学习,扩大数学学习的视野,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等非智力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工作场所学习在我国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虽然工作场所学习的概念、知识观、模型等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是依然存在诸多争鸣。作为国际社会认可的从事工作场所学习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史蒂芬?比利特对工作场所学习概念、知识观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协作学习的本质是协同建构知识的过程,实现该过程主要有三类交互模式:分享信息、协商冲突和共同创造。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以实时交互言论的行为类型为观察序列,以小组讨论状态为状态集合,该论文尝试了上述三类协作交互模式的识别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今教育理念已经从关注个体知识建构转向关注群体知识建构。协作学习作为一种群体建构的方式,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交互是协作学习的基本活动单元,也是理解协作学习本质的关键。交互分析是探究协作学习规律、把握协作学习过程变化的核心,也是诊断学习者对教学目标掌握程度的依据。交互分析研究的重心已经从交互的各种影响因素转移到小组交互过程的研究。但目前关于交互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的交互模式、成员关系、交互行为特征等方面,还存在对交互过程的分析粒度过粗、视交互为静态的过程、以及缺乏客观、有效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等问题。目前已有的9种协作学习交互分析方法大多从言语行为的视角对交互过程进行分析,在划分分析单元、确定客观且可重用的编码体系,以及保证分析方法的信效度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基于信息流的协作学习交互分析方法着眼于整体,注重过程,并用新的效标即信息流所映射的目标知识网络图的总激活量来预测交互效果,信效度较高,可能成为一种有前景的交互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Wiki技术为远程在线学习开展实质性协作学习与协作知识共建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Wiki的CKB质量分析模型,将协作知识构建分为知识共享、知识联结、知识收敛三个阶段。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基于Wiki的CKB以知识分享为主,知识联结阶段学生倾向于知识同化、;知识收敛阶段学生忽略反思和迁移。协作知识构建水平受CKB构建策略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可以从CKB的社会性认知过程、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搭建“脚手架”。  相似文献   

14.
STEM教育注重通过跨学科的协作学习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近年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被广泛应用于STEM教育。然而,其效果如何?其采用的各类技术和教学策略对学习效果有何影响?上述问题的明确有助于完善STEM教育中跨学科的协作学习设计。基于对2009至2019年间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142项相关实验和准实验研究成果的元分析发现:在STEM教育中应用CSCL整体上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且相较于过程类和情感类,其对认知类学习效果的作用最为明显;从学科来看,其对科学、工程学和教育学的影响相对较大;从采用的技术来看,通信技术、动态呈现技术和共享共建技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加显著;从教学策略来看,案例式、游戏化、知识建构和探究式等教学策略更能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将CSCL应用于STEM教育时,应当加强针对情感类目标的设计以激发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和认知成果,注重发挥共享共建类技术在知识可视化表征、知识追踪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整合多种教学策略推进协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5.
CSCL环境中的社会交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有很多关于计算机支持下协作学习(CSCL)异步环境中分布式学习团体(DLGs)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前的CSCL环境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其支持交互的团体学习、知识共享、知识的社会建构及能力的培养的需要。在CSCL环境中,主要有两个因素阻碍我们取得预期的社会交互的成果:一是将社会交互看作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二是忽视与学习任务本身无关的社会心理交互。当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主要是依靠教育者和教师鼓励协作学习,为了让教师从这样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我们必须改进CSCL环境,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社会交互。  相似文献   

16.
情绪交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的成效。为了探究情绪交互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对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的影响程度,研究综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整体网络视角分析在线协作讨论中情绪交互的网络结构特征,并依据Gunawardena提出的知识建构模型对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情绪交互的连通性较低、密度整体不高、中心势偏高,而且在线学习者的协作知识建构总体水平也不高,主要集中于知识分享和知识分析层次。其次,情绪交互密度和中心势不仅与知识协商和知识修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在线协作知识建构水平。鉴于此,文章从情绪交互视角提出了提升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兴起正是应对这一趋势而产生的。本文意在通过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内涵及基于合作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使教师明了当下教育视域中学习共同体的最新理念,凭借共同体所产生的知识交流和智慧共享,促进教师高效学习,走上"互助学习"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8.
王萍 《电大教学》2013,(6):34-41
微信是一款具有通讯、社交、平台化功能的移动性应用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广泛,构建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一种新型的学习支持环境。在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微信的移动学习支持功能,从语音文本交互、微信群、自动回复响应、订阅推送和内容分享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微信、QQ、微博主要社会媒体的学习支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微信与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要素间的协同关系。在移动学习通用设计准则的指导下.从定位、功能、内容、交互、学习方式、网络服务的层面,探讨了微信移动学习的设计原则。最后,从不同情境下讨论了微信移动学习的具体应用案例。通过对微信移动学习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的探索.旨在对本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在线协作学习中集体责任和个体生成角色的发展动态,及其对知识建构过程的协同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集体责任的三个特征(参与意识、协同交互、均衡发展)与个体生成角色(探究引申、知识促进、知识整合、探究管理)的分布形态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动态演进的复杂关系,且两者共同影响协作对话本质。探讨在线协作学习中集体责任与个体生成角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创设在线协作学习环境,并为知识建构提供策略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