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前期,资源不适是设备闲置的主要原因.资源不适与资源建设过程中建设者的单向选择密切相关,单向选择因忽略了教育者资源选择意向的现实性指向和优化作用而失去了实效性.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要取得实效,必须正视教育者在资源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建设者、教育者双主体互动的双向选择机制,为教育者实现从被信息化主体到信息化主体的最终转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民族地区节日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城乡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出落后的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节日旅游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和数量,而是要严格遵循生态旅游的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开发,充分发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建立若干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村,大力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同时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主体潮流之一,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和民俗旅游活动的开展是构筑地区旅游特色的关键。黑龙江省民族民俗特色浓郁,民俗旅游资源“丰饶”,民俗旅游极富发展潜力。本文从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特性的剖析认识出发,指出了黑龙江省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主题、布局形式及项目方案等,为黑龙江省民俗旅游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是民族地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对青海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的研究发现,青海省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师生的教育信息化素养、教育信息资源使用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民族地区节日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城乡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出落后的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节日旅游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和数量,而是要严格遵循生态旅游的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开发,充分发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建立若干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村,大力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同时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新课改运作机制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系统性、动态性与实践性等特性,当前它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目标设计与转化意识模糊,运作主体多元与内耗严重,内部结构运转与成效不良,外部支持乏力。因此,应当树立复杂性的新课改运作机制观,强化民族地区新课改运作机制的目标意识,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健全民族地区新课改运作的内部中枢系统,增强民族地区新课改运作的外部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文物管理体制的建设是民族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与保障。本文论述了民族文物管理对象的特点以及民族文物管理的内容,对民族文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强调了文物管理标准化建设、文物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整合以及文物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皖北地区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相对齐全,具备民俗旅游突破的有利条件。但该地区民俗旅游发展还缺乏长远规划、深度开发不足、缺乏"拳头"项目、宣传营销意识不强、政策扶持不够、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地区间整合力度不强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民俗旅游突破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是铸牢边境地区国家认同的根本保障,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当前,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在思政融合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能力、多元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存在教师队伍配置机制单一等现实问题。破解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不仅需要牢固树立思政融合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需要整合多种文化资源,实现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配置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西北民族地区的妇联组织受到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发展虽然落后于我国的其他地区,但在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等方面在本地区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民族地区妇联组织发展受到限制,妇联组织各项机制还需要完善、参与社会管理被动、财政投入不足、人员专业化水平低、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等。要发挥民族地区妇联组织的宣传教育、引导服务的工作职能,也要做好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的工作,彰显新时期妇女工作的特色,更好地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其他地区重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基础上,认为灾后重建不只是经济重建,而是涉及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变化,以及人们生活变化的重大转型发展,旅游重建不只是旅游设施的恢复重建,而应包括提升旅游地形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员工技能、市场营销和建构新的伙伴关系的综合发展,以期这些认识及重建策略对四川汶川灾区灾后旅游重建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震灾区开发体育旅游的可行性分析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条件分析,认为充分利用地震留下的黑色旅游吸引物及现有的旅游资源,在灾区开展体育旅游活动以帮助灾区人民生产自救不仅可行,而且必要。开发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保护性开发;小投资,低收费,突出地方文化;结合多种旅游形式;以赈灾为主题;广泛调动灾区人民参与。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随着自然灾难的增多和人为灾难的产生,人们对于灾难有了更多的认识。在"5.12"特大地震以后,对于地震灾区的中小学灾难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文结合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现阶段灾难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旅游灾害的类型特点及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地球系统科学观,提出一个旅游灾害防控整体性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初步描述。以承德磬锤峰景区为例,提出该防控系统实际建设与运行模式,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论证旅游灾害整体性防控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湖泊旅游安全问题的表现形态和引起湖泊旅游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湖泊旅游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对策:制定并落实湖泊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湖泊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机构;完善湖泊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标识;加强湖泊旅游景区天气预报、水下障碍物、游客容量等安全信息管理;加强湖泊旅游景区交通设施、娱乐设施、通讯设施、报警与救助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旅游文化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文化创新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文化创新包括旅游主体文化创新、旅游客体文化创新和旅游介体文化创新。旅游主体文化创新的实质是人的创新,旅游客体文化创新的核心是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升,旅游介体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建立现代旅游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随机抽样问卷与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陕西省略阳县不同居民对地震灾害的感知作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略阳县居民对地震灾害的认知度偏低,位于2、3等级的占居民总数的83.1%;(2)不同类型居民对地震灾害感知的差异性显著,表现为男性认知度略高于女性,大专以上,高中(中专)学历居民相对其他文化程度居民认知度较高,公职人员、学生、商业者相对其他类型认知度偏高;(3)略阳县居民获取震后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广播电视(81.2%的居民)和政府信息发布(72.7%的居民),存在传播渠道和内容的不对称现象。不同居民地震灾害感知的研究,对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数字旅游之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类社会走向信息化、数字化之际 ,继“数字地球”被提出之后 ,人们又据此提出了许多相关概念。本文从数字化的角度出发 ,探讨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我国建设数字旅游的必要性、可能性 ,并从多个角度设想了我国数字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洋 《教育文化论坛》2019,(1):15-18,135
对外旅游宣传不是简单地把汉语文本翻译成英语,而是首先要了解国外相关旅游宣传所具备的修辞文体特点。文章通过对比贵州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旅游景区的宣传文本发现各自的修辞文体特点及其背后文化冲突的聚焦点,以此服务于贵州的对外旅游宣传的英语文本书写。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旅游环境伦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伦理学对旅游发展的意义和功能,旅游环境伦理概念、主体、客体及价值,旅游环境伦理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等方面,实践研究成果主要有旅游环境伦理建设的基本对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环境伦理观以及旅游环境道德教育等。我国相关研究存在学科体系不完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实践研究视角尚待深入细化,缺乏实证、定量研究,对传统环境伦理文化借鉴不够等突出问题。今后,我国旅游环境伦理研究应积极探索构建自身的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扩展实践研究的范围,注重运用实证、定量方法,重视借鉴传统环境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