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身体在历经长期被规训、被遗忘的悲剧性历史命运之后,终于成了学术研究的一个焦点,身体"话语"成了强势话语。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对身体问题的关注不仅应表现为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更应该确立一种全新身体观,并据此反观当下教育中的身体。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肉体享乐盛行的现实背景下,教育必须承担起理性观照身体的重任,使青少年对身体保持一种敬畏。  相似文献   

2.
身体意识的觉醒:西方身体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向来是被社会科学尤其是传统主流社会学所忽视的研究对象。当代身体意识的觉醒和身体社会学的兴起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所产生的一种政治后果和社会后果,也是西方工业社会长期深刻转变的结果。从1980年代开始,社会学家不仅认识到了“身体”是当代政治和社会文化的一项重要议题,而且开始把身体问题化,并把它作为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和分析视角。尽管当代身体社会学的发展还面临着种种的困境和挑战,但其对传统社会学二元范式的解构和开辟新的社会学研究路径来说确实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古代西方神话和基督教艺术中图西亚的筛子所隐喻的女性身体的被封闭与被囚禁的状态,同时分析了当代身体写作现象中女性用身体来突围的深层意义,最后,从身体美学的角度对女性身体的囚禁与突围的两种状态进行对比和反思,探讨女性身体回归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身体社会学的视角,论述了在幼儿园时空中,教师利用时间表、钟表时间塑造了幼儿定格的、无间隙的身体,利用空间区隔、“前台”空间塑造了幼儿隔绝的、被注视的身体,最终形成了幼儿园时空中对幼儿的身体规训,同时造成了对幼儿本性的束缚和压抑。鉴于此,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采用非线性时间,提倡“事件时间”;第二,打破空间区隔,...  相似文献   

5.
身体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它也受社会规范和社会经验的影响,是高度社会化、历史化、精神化、商业化、审美化的人类文化载体。身体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出现在社会学的视域中,开创了身体社会学这一崭新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的社会学家们在社会学领域对身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布赖恩·特纳从多角度确定了身体研究的范围,从身体的复杂性、身体的社会行动、身体的集体性等方面对身体社会学进行了整合,奥尼尔提出了"五种身体的设想",由此而形成了身体社会学的理论思维、研究框架和时代主题。身体社会学以其敏锐的触角对这一领域进行的探索,使我们对身体的理解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6.
身体和意识一直处于矛盾状态,且身体一直倍受意识的压抑。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这个被忽略了数百年的身体终于逃出了意识(主体)哲学的深渊。身体变成了后现代思想关注最多的事物之一。当前的“身体热”值得人们深思。通过对“身体热”的分析,指出了后现代语境下身体作为一种话语背后的文化症状。  相似文献   

7.
论身体、自我与身体自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不只是物质的"肉体",它是自我的"体现"、个体精神的"本源"、知觉场、现象场、心理场的统一;身体自我也不只是对身体外部属性的感知,它与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融合在一起,对自我的影响与建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儿童身体观是社会大众对儿童身体的总体认知。儿童身体观直接影响儿童身体地位,作用于儿童身体锻炼方法与过程。通过解构儿童身体观,分析儿童身体与儿童、教育、社会三者的关系,批判目前儿童身心二元论的身体观,并且以现象学为切入点,重新建构儿童独立身体观。儿童身体是儿童存在于世界上的基本形式,应树立以下三方面独立儿童观:一是儿童身体是“流动的身体”,身体锻炼需全面化;二是儿童身体是“发展的身体”,儿童身体研究需科学化;三是儿童身体是“在场的身体”,儿童游戏活动情境设计需自然化。  相似文献   

9.
整容中的身体是由社会与个体共同建构的,社会主要对个体生物性的身体给出了"建构",而社会关系中的身体即社会性的身体则是个体建构的重点.社会与个体在身体建构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社会对身体的建构是有意识且有导向性的.个体只能被动的接受社会建构出的身体形象,但社会建构的内容必须通过个体的自我建构才能实现.当人们觉得由社会与自我共同建构出的美丽身体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益处时,他们就可能选择整容.整容中的身体处于被社会与个体循环建构之中,只要循环不打破,整容就会一直风靡下去.  相似文献   

10.
人体解剖学诞生之前,身体的奥秘激发了先贤圣哲的好奇心,他们试图对身体做诗意的解读。艺术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家也钟情于身体,因为身体是艺术表现的新载体,是叙事的载体。身体卷入政治,被政治书写,是作家在作品中探究的主题。文学的核心是人,关注身体的命运轨迹就是在观照人的命运走向。奴隶叙事小说《宠儿》取材于真人真事,聚焦一个黯黑时代的政治暴力以及暴力对身体的书写,书写的是耻辱;奴隶母亲借助暴力,对身体进行反书写,反书写的是母爱。同样是在诉诸暴力,结果大相径庭。暴力展示母爱,最后成就母爱,如此悖论的母爱表达,是政治暴力压制和异化的产物。莫里森没有认同这种母爱,也没有赞美,而是将这种畸形的母爱在小说中原原本本的呈现,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以瑰丽的文字制作一副关于政治与历史血腥暴力的"标本",陈列在文学与历史的圣殿,警示西方中心主义盛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语境下,一些国家以先进的技术与文化渗透到其它民族,试图去重写或改写他们的价值观,"标本"的故事或许可以规避身体被政治重新书写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16,(6):13-18
学生身体自主是指学习者凭其意志和行动使其内部的身体意识和身体能力、外显的身体行为和教育情境达到双重协同的状态。除具身性外,受到多种教育性因素的影响,学生身体自主还表现出表演性、规范性和反身性等性质。学生凭借身体自主能够促进自身身心合一、个性表达和人际交往,因而,身体自主成为学生安身立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鉴于身体分类理论尚有待完善,本文尝试提出“和合身体”分类体系并以此取代“整体身体”这一平凡概念。和合身体是身体的生物、文化和技术三个维度的结合与统一。和合身体不只是强调身体形状结构上的整体性,更强调身体功能素质上的整合性。和合身体的提出对于深入了解人的价值,从而正确对待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身体是个体存在的基础。身体不仅仅是肉体,它还是社会文化构建的产物。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身体文化是理解旅游业发展的起点。本文从五种身体形态理论出发,探析了身体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身体与休闲     
身体与休闲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也是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两个核心范畴。身体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自身存在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在审美关系中,人的身体应该具有三个层次:物质身体或者肉体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人的身体美应该也有这三个层次的内涵:物质身体美,符号身体美,精神身体美,最理想的应该是三者统一的身体整体美。休闲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非实用性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超越功利性、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规定了休闲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相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自由创造性。因此,在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共同视野下,休闲活动实践必须关注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整体全面发展,并且一定要遏制物质身体欲望化的纵欲主义,防止符号身体消费化的过度消费,阻止精神身体平庸化的"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时尚,努力提倡在休闲生活实践中全面发展人的身体,做到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整体平衡,和谐发展,自由展现。  相似文献   

15.
身体叙事的仿真假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市场化和消费文化与有关身体的文学写作结合在一起,制造了身体的过量仿真符号与影像,从而产生了一个有关身体自由的文学叙事仿真神话。身体仿真叙事不断制造着和表现着市场中国的身体意识和身体风格,加剧了一种身体自由和身体主义的现场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趋于现场化的身体自由而远离灵魂自由。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的中国持续不断的社会冲突现象使我们对社会秩序问题的关注显得越来越有必要。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是社会生活得以可能进行的前提,同时身体是人们存在的实体表征,社会秩序问题最终取决于身体的顺从与逾越。本文以社会秩序问题研究的冲突论和共识论为基本研究思路,借助身体视角分析现代社会秩序的形成和再生产机制。以便我们重...  相似文献   

17.
运用身体社会学理论深入分析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名作《孙行者,及其即兴曲》,通过展现各种人物的身体形象,汤亭亭有力地抨击美国白人对华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并塑造出身心自主的独立美国华裔形象。  相似文献   

18.
身体是体育教育的核心,体育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身体活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身体社会学对身体提出了独特的理解,身体是文化象征、被社会建构、被权力规训,是实践者,是躯干肉体。基于身体社会学视角,体育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身体的社会化者、解放者、形塑者,是身体实践活动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9.
身体写作对于时代、女性自身来说,都是必然的。随着女性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对女性身体的本原的再认识,她们充分的运用身体显示了自己性别化的情绪、经验和欲望,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身体是一个工具和方式,而女性的感性表达和渴望自由则是一种个体性的生命情感文化,让人类文明历史的上空飘荡着永恒的迷香。  相似文献   

20.
身体,作为人存在的基础,是教育实践领域不可缺少的主体,也是教育理论研究不可跨越的主题,然而我国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并未给予身体以应有的重视。本研究以身体社会学和社会互动论为理论基础,探究时间维度中学生的身体如何参与学校中的互动。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思路,运用归纳民族志和嵌入型个案研究的策略,具体使用参与观察、访谈、实物收集等方法收集资料,并遵循扎根理论的基本步骤对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提炼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在学校时间中,与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管理人员等不同教师主体发生互动时,虽然呈现出被监管、被规训、被惩罚、被漠视的身体,但其中也不乏学生身体的我行我素、无视、戏谑、反抗和冲突,两者相互交织共同促成了师生双方、生校双方的身体博弈、妥协、共谋及合作的局面,这一研究结论与以往成果存在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