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同样也是减轻自然灾害,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手段。对公民的国情教育也应包括灾情教育、防灾减灾的常识教育,要从儿童和学生做起,认识充实减灾知识是目前中国防灾工作中面临的一项最为紧迫的任务。时代呼唤灾害教育,灾害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国内的学者们认同灾害教育是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以培养灾害意识为核心的教育,受教育者能掌握一定的关于灾害本身及减灾防灾的知识与能力,树立正确的灾害观,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时期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有必要对公民进行系统的防灾减灾教育,以提高其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防灾减灾教育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最根本的是未形成防灾减灾教育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新时期,必须构建起系统完善的灾害教育体系,形成以政府、社会、学校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原则。在该原则的指导下:加强政府的教育立法和管理,使防灾减灾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完善我国中长期教育规划;以新课改为契机,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使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适应防灾减灾教育的要求;加强灾害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3.
防灾减灾对于人类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生命意识和维护生命的能力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须形成和具备的.基于幼儿园防灾减灾能力的内涵,从规划与管理、结构性建设、非结构性因素、政府政策、防灾减灾意识这五方面着手,本课题组对江苏省100所幼儿园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江苏省幼儿园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现状的相关情况.结果表明,幼儿园在这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需要通过完善应急预案,丰富灾害演练形式,保证建筑抗灾能力,多层次全方面统筹资金,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来提升幼儿园的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灾害防御意识教育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高校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课程的现状,旨在探讨通过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各种灾害事件及其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救观念,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与技能。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迫切需要广泛开展灾害教育以促进防灾减灾工作更好地开展。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是实现向社会公众传播和普及防灾知识、持久有效地提升社会公众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技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依托地学教育推动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薄弱突出表现在所培养的高等专业人才与科学研究和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上。地学教育是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基础性支撑,通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促进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防灾减灾事业的不断进步。防灾科技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的本科高校,依托地学教育逐渐形成了多个稳定和富有成果的防灾减灾学术研究团队,为促进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防灾减灾价值理念缺失的现状以及对当代防灾减灾理念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灾害教育课程、普及并强化实际训练、构建防灾减灾校园环境等途径,以强化大学生防灾减灾理念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少数国家之一,具有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损失巨大,造成了人员的身心创伤,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破坏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提高防灾减灾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借鉴国外先进的防灾减灾教育经验,从政府重视开始,推动防灾减灾教育普及化、经常化和法制化;从基础教育着手,把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加强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的培训,为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防灾减灾教育是我国新时期综合防灾减灾系统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新时期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长期而有效的防灾减灾教育是防灾减灾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而当前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的缺失是制约我国防灾减灾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文结合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和实践,从防灾减灾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效果评估、志愿者队伍建设、科普基地运行、科研机构参与和城乡统筹发展等七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新时期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的体制性障碍与改革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中国的防灾减灾体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并不彻底,在现阶段还面临再次改革的任务。改革的核心是促进防灾减灾资源和能力的有效整合,实现政府防灾减灾职责和权力的明晰一致。本文主张,应当重构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以建立多元化的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彻底解决公共部门之间的"条块关系",理顺纵向与横向的府际关系,建立防灾减灾的日常管理机构,实现灾害应急决策指挥机构与现场指挥机构的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以来,中国的防灾减灾体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并不彻底,在现阶段还面临再次改革的任务.改革的核心是促进防灾减灾资源和能力的有效整合,实现政府防灾减灾职责和权力的明晰一致.本文主张,应当重构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以建立多元化的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彻底解决公共部门之间的“条块关系”,理顺纵向与横向的府际关系,建立防灾减灾的日常管理机构,实现灾害应急决策指挥机构与现场指挥机构的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11.
预灾与赈济是应灾、御灾的两个重要阶段.明清小说灾害主题更加注意动植物、植被等与预灾、救灾、减灾的有机联系.树叶能昭示水旱风雨灾象;神木崇拜所体现的巨木通神,被传说其能自行,且与龙宫、洪水有关.有些植物能代替粮食菜蔬,荒年救急,即明人总结"生态缓冲"的《救荒本草》.植被遭破坏就会引发灾难,明清增多了水族、树神等托梦故事.如水灾被认为是蛟龙作怪,提前搜捕则可遏止水灾;异鸟出,水灾将至,某些水鸟可捕食蛟.不能忽视明清有益于减灾、防灾、御灾的思路.首先,古来传承的有些御灾措施反而会破坏生态,诱发次生灾害.其次,有些灾害如水灾等,因其突发性,只顾救灾效果,而忽略了灾后生存问题.再次,御灾防灾,要广种博采可食之物.最后,要关注灾害迭现与动植物的依存关系,增强防灾减灾策略的理性认识和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2.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类生命、健康以及一切行为活动的基本保障。近年来灾害频发,综合防灾减灾已成为全球共同探究的话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史威  张静 《地理教育》2010,(5):61-6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防灾减灾工作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整体上对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有欠缺,贯彻或落实“灾害预防”的力度或效果不够显著,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明显缺乏有效的时间、空间和手段来完成必要的灾害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思维结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也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思维结构评价为灾害地理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依据思维结构评价工具建立思维评价水平,从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形成机制及灾害关联性,能让学生认识自然灾害的本质和规律,并使其地理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有所提升,最终增强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的灾害特点,以及防灾减灾管理的现状,除尽快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外,还应:1)在搞好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必须注重减灾;2)重视城市灾害防御;3)要提高灾害应急能力;4)加强防灾减灾立法工作,提高综合抗灾减灾能力;5)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灾害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被认同,灾害教育研究基本问题需要界定。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包括灾害教育基本概念;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行性;目的、价值和理想形态功能;存在问题及策略;长效机制、框架体系;以及已有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不足;以了解其发展脉络、存在问题,探寻发展趋势。旨在提高全民防灾素养、培育防灾安全文化、建设安全安心社会。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世界各地灾害频发,我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海地地震、智利地震、我国西南几省的大旱、各地沙尘暴龙卷风肆虐、2011年2月的新西兰地震以及3月的云南地震、日本地震,使我们惊恐地发现灾害一直笼罩在我们身边。因此,防灾减灾教育己刻不容缓。“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可见在教学中实施防灾减灾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面对灾害频发的国情,人们对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防灾减灾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防灾减灾相关理念应运而生,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具有严谨深刻的内在逻辑性,主要包括"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指导思想、尊重自然的基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这一系列防灾减灾重要论述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防灾减灾、救灾抗灾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它将有力地指导着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多灾之国,各种灾害特别是重大灾害一直是危及民生与国家正常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在日益严重的灾害面前,应当将灾情视为重要的国情并加以认真考量,将举国减灾扩展为举国防灾减灾,并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用战略思维来指导全国的防灾减灾行动,同时明确追求灾害损失最小化的防灾减灾目标、战略步骤与关键性措施。经过30—40年的努力,使中国从多灾之国转变成富有安全感的现代化强国,并对全球灾害的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培养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至关重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存、自我保护能力。本文对防灾减灾教育进行分析,并为中学地理教学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