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浙江海盐闯黄灯案引起的巨大争议折射出的是行政执法过程中对行政法基本原则——依法行政原则和合理行政原则的准确把握问题,以及法律空白领域的法律适用问题。依法行政原则要求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法,不得越权执法;合理行政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注意执法的手段和尺度的选择。对于法律空白领域,法律适用过程中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法律解释的有权解释只能由特定的机关做出,任何机关和个人不能超越职权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
因为法律规范本身的规范性、抽象性、静态性、不明确性,如何实现枯燥的法律条文从文本走向活生生的执法实际,需要执法者进行合理解释.通过法律解释为写作起点,分析了从“法无明文授权不行政“的严格法条主义到行政主体拥有广泛行政裁量权的嬗变;法律解释与海关执法行使行政裁量权的暗合;海关执法法律解释的适用以及所对应的行政裁量权的限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律解释是任何法律在实际运用中必然面临的问题,宪法也莫出其外。一般而言,法律解释着重研究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因而宪法的解释主要体现于普通法律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的解释。通过二者关系的比较分析,认真研究普通法律对于宪法的解释,对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学法、讲法、研法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政机关滥用引诱性执法方式,使人们对此种执法方式颇有微辞。然而引诱性执法也有其良性价值,在一定范围和领域内,合理利用引诱性执法方式也是开展行政执法、惩治违法行为、实现执法为民的需要。在依法行政背景下,应从明确使用范围、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程序、加强执法救济、完善执法监督、建立执法方式使用审批等方面,对引诱性执法的使用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难以采集证据,为早日查获违法行为或谋取私利的需要,滥用引诱性执法方式,侵犯行政相对人权益。一定范围内合理利用引诱性执法方式,是开展行政执法、惩治违法行为、实现执法为民的需要,要明确使用范围、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程序、加强执法救济、完善执法监督、建立执法方式使用审批等制度,对引诱性执法方式的使用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6.
“调适”是基层政府执行行为的典型特征。根据“调适”的内在机理,提炼出“差异化调适”的概念,建构“情境—结构—行为”分析框架,应用于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实践分析中,研究发现:在不同情境下基层执法人员会基于组织规则和治理资源两个维度,与执法对象开展不同的互动博弈,执法行为整体表现为差异化调适的逻辑。具体来说,执法情境可归为清晰—模糊—不确定性三种类型,执法者会基于不同的情境和结构展开互动,最终生成不同的执法类型:原则式执法、折中式执法、渐进式执法。基层综合执法行为是基于具体情境对执法行为做出不断调适的过程,情境、结构与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并可作出类型总结,这为基层执法行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7.
在王海打假系列案件中,法院在解释"消费者"涵义的时候使用了不同的法律解释方法,这导致判决结果的完全相反。前期多胜诉与后期多败诉之间,社会背景与舆论的压力的差异应是原因之一,这种差异与法院在法律解释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一定影响。法律解释方法作为一种理性工具,受到人们观念和价值倾向的控制,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解释方法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这些结论则一般是与使用解释方法的人头脑中的观念和价值倾向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足球裁判员在执法基层业余足球比赛的过程中,应根据参赛运动员自身比赛的特点,裁判员采用机动灵活的跑位,提高合理地运用竞赛规则能力.在执法配合上要求裁判员随时进行多种途径交流,灵活的运用规则掌握判罚尺度,对有异议的判罚做出简短的规则解释,以促进福州市业余基层足球联赛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育法在体系上、调整对象的划分标准上比较混乱,因而法律规范效力层级的理解上存在问题,法律规范存在适用难的问题,执法层面上也是困难诸多。注释法学派的发展说明研究性解释对法学发展的重要性。研究性解释作为教育法研究方法首先要解决的是整合和重新理解现有法律概念,同时应当考虑在这些不同概念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和意义脉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电子支付服务案中,专家组遵循条约解释规则,文义解释参考但不迷信词典含义,上下文解释注重成员共同意图,目的宗旨解释强调与GATS序言确定目标一致,补充解释并非必然适用,逐渐发展出一套求同存异的条约式解释方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字典含义的比较分析不足,二是上下文范围的确定趋于僵化,三是目的宗旨解释受到限制,四是补充解释方法使用失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逻辑学、哲学、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等学科对研究思维规律的启示,尝试提出“联结律”、“组织律”、“人本律”、“变换律”和“互动律”为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商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是商法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非商法的内在实质。所谓的"商法公法化",只是将公法规范注入商法领域辅助商法进行调整,是商法贯彻国家干预的具体表现,并非否定商法的私法本质及其独立的法律部门地位,主张取消商法并将其归入经济法是缺乏理论与现实依据的空想。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和法律全球化作为客观的历史进程,使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传统理论面临新的挑战。国际法和国内法各自的法律规范已很难截然分开,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问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不清。随着法律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国际法日益内化为国内法,国内法也日益外化为国际法,国际法与国内法相融相通、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4.
"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一直是法学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和法律存在必然的联系,因而主张"恶法非法";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系认为道德和法律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主张"恶法亦法"。从表面来看,两种学说的对立达到了极致。然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深入分析,两者并不矛盾,甚至存在理论的契合性。真正的良善之法,不仅要符合道德的要求而内容良善,而且要具备法律的外在形式。在现代文明的法治国家,出现合法不合理或者合理不合法的两难情形时,应当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衡平个案争议。同时,对不合理的法律适时修、改、废,使其成为真正的良善之法。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的立法、执法、变法、守法等法律思想是王船山法律思想的几个核心议题。挖掘王船山的法律思想资源,继承其中合理的因素,对我们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学实验是指法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校内所进行的验证法律科学理论或假设以及对学生进行法律职业技能应用训练的教学活动。法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等单位的法律实务操作程序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法律职业素养。法学实验项目应根据法学实验教学的目的设置,主要包括会见、取证、法律文书制作等;法学实验室应根据法学实验项目的需求进行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法的有效性可以从社会学、伦理学、法律教义学的维度加以理解,与此相对应存在着3种效力不同的法:民间法、自然法、国家法.何种法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有效?文章从法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科学生实质毕业标准之法学素养不是抽象的培养目标与一般概念,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评价、操作准则,其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公正情怀等并不必然分离且相互联系的方面。要实现法学素养标准,必须明确将法学素养定位为法科人才培养目标。在推进专业主干课程学生主导型教学方法上,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运用法律规范解决现实问题之能力。在法科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构建方面,革新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开放的国际性的法律发展过程,中国在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应移植发达国家的法律。法律移植不是对外国法的全文照抄。我们应该将外国法与本土的习惯法有机整合,来实现移植法的本土化,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法制。  相似文献   

20.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是与内地截然不同的,《基本法》在香港的适用,使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发生了变化,有人认为,普通法的传统受到破坏。本文从在香港适用的法律以及《基本法》与普通法的关系入手,阐述普通法是在《基本法》的统领下,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