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地籍管理”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科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办学特点,对“地籍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全面统筹设计了该课程的课堂实践和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文章还提出在“地籍管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相关信息技术发展和实践要求以及明确课间实习与集中实习、创新项目设计、综合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关系的基础上,从基础软件熟悉应用、土地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的掌握、基本算法编码实践、土地业务程序设计和专业GIS应用实践等5个方面对“土地信息系统”课间实习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分析,结合本科生实践教学经验设计了“土地信息系统”课间实习的教学方案,为土地管理行业培养全面的信息技术人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土地法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科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办学特点,对"土地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并统筹设计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文章还提出在"土地法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土地复垦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也是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然而,该课程当前教学多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普遍比较薄弱。本文对"土地复垦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通过拓展性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调研等多方面措施,力争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推动土地复垦学科的发展,培养更多有用的土地复垦方面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实现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原则。但是,由于生态评价和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使这一重要原则成为一纸空谈。本文认为要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做到:第一,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及布局的方案;第二,在具体项目的设计中,必须详细说明生态建设的目标、措施和阶段性的评价方案;第三,土地开发整理后的新增土地的利用可以多样化。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是增加耕地,但是耕地熟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个阶段土地增加性质不同,宜耕则耕,宜鱼则鱼,宜牧则牧,同时还应当全盘考虑区域土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在对比分析这两个专业的建设背景、特点以及“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开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该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设置,对其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测绘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测绘技术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支撑技术,测绘工作贯穿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论文在阐述土地开发整理活动阶段性规律及其相关内涵基础上,对土地开发整理各阶段的测绘技术及其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并就土地开发整理测绘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工程测量等相关专业测量的特点进行比较,最后结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的工程实践,论述了个人时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测绘的几点体会与认识。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体系内容与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本领域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历史演变与规划技术发展分析,认为该课程是以土地利用为理论基础,以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规划设计为课程主要内容,以相关学科知识与新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科学。同时,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学"的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内容,提出课程教学要求、理论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方式,并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课程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土地复垦整理项目是土地复垦整理工作的载体,做好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明确项目承担单位的质量控制责任和义务,遵循质量控制的原则,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各项工作,对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6年,“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启动。1997年4月,在西安交大召开了由西安交大、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重庆大学共同组织的“面向21世纪电气信息类(电工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讨会,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代表交流了各校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情况,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随着教改研究与实践的继续深入,我校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了新的认识和举措,与1997年的课程设置方案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动。当然,这依然是一个初步方案。我们认为,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家和国土资源行业的现实需求,本文研究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整治工程方向)"卓越计划"本科层次培养的课程体系问题。以通识知识、工程基础知识、工程专业知识和企业知识四大模块为基础构建了以知识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土地整治工程课程体系构架;同时提出了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教学计划,并制定了企业实践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题活动的“土地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法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初步尝试了基于主题活动的教学模式,从主题活动的设计、组织、表演、互动、点评5个层次构建了教学模式体系。通过主题活动的教学实践,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对指导土地整理实践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土默特右旗明沙淖乡田家圪旦村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选取18项评价指标构建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经与项目验收成果比较,二者基本一致。表明这套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和预测中切实可行,可以为以后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地生态学"课程是面向土地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思维与土地生态实践技能为教学目标。本文结合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与学生特点,利用案例的典型性与图像的可衍生特性,构建了以案例与图像衍生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围绕主要知识点与关键应用技能,利用相关前沿成果选择案例与图像,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引导与互动,教学设计与实施反馈相结合,并针对"土地生态学"课程安排提出了案例教学法与图像衍生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与主要内容,课程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本文利用单因素评价方法开展新增耕地潜力预测分析,对各类型预测潜力进行分级,其中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的潜力为1075.70公顷,潜力区主要分布在五申镇、古城镇、伍什家镇,农村建设用地补充耕地的潜力为38.47公顷,潜力区主要分布在新营子镇,土地复垦补充耕地的潜力为169.32公顷,主要分布在伍十家镇和古城镇;宜耕后备土地开发的潜力为186.36公顷,主要分布在新营子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社会对具有综合素质和高水平的土地经济类人才的需求日盛,土地经济类课程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文章归纳了开展情景教学的步骤,梳理了情景教学在土地经济类课程中的应用,并结合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经济类课程中应用情景教学,应遵循梳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景、引导课前准备、实施教学行为、总结教学成果五个步骤。通过案例研究及相关调查表明,情景教学在土地经济类课程教学中,具有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感受和加快知识更新四个方面的优势。学生对情景教学的认可程度较高,但在情景设计和角色分配方面,还需要进行合理简化,并在成绩评定等方面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