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它的建立有利于建设责任政府、加强官员责任意识。引咎辞职是"有咎"的领导干部主动承担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他们自责、自咎的一种行为。但引咎辞职制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有咎不辞、总体执行较难等现象。因此,必须全面完善引咎辞职制度,构建切实可行的问责体系,以加强和完善对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引咎辞职作为公务员责任承担机制之一,要求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因受官本位思想以及传统体制下政府本位思想的影响,公务员的责任意识缺失,公民参与意识淡漠,制约了引咎辞职制度的运行。因此,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应当推动以责任为核心理念的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转变制度设计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作为责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公务员引咎辞职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公务员法》对引咎辞职制度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使得政策性规定成为重要实施依据,需以立法形式完善《公务员法》相关规定及配套法律,明确其主体、条件、程序、引咎辞职后的人事安排、监督机制等内容,使其向程序性问责转变,并借鉴西方国家培养以责任意识、民主法制观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公务员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务员制度也应运而生。“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使得我国现在的公务员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本文阐明了以纯净为导向的公务员制度的特征,并我国构建以纯净为民向的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最后对如何构建我国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务员制度这个命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改革的深入以及责任政府建设的推进,引咎辞职制度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我国学者对引咎辞职制度的研究较多,这些研究分别从政治学、行政学、伦理学等角度对引咎辞职的概念、引咎辞职的标准、引咎辞职的作用和意义、推行引咎辞职制度的障碍因素以及引咎辞职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有共识也有争论,有理论梳理也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引咎辞职是领导干部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责任,造成一定损失或社会不良影响,从而主动承担责任的一种自查、自律或自究行为,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必要步骤。它作为对公务员监控机制的思路,在我国现有的人事制度改革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中的问题和潜在的障碍也不容忽视。为此,必须结合实际,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引咎辞职制度。  相似文献   

7.
政府行政伦理要求法规化、制度化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不仅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道德立法和建立专门的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方面都有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此相比,中国却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务员道德法典。因此,加强政府道德责任制度建设,成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健全问责制和引咎辞职制以及道德监督机制是政府道德责任制度化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如何保证从政廉洁呢?我以为有两个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实行高薪制,二是实行峻法制。这二者合而为一,简称高薪峻法制。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维护政府的廉洁,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下面仅就这种制度的适用范围、基本内容、功能机制和理由依据等谈谈自己的想法。一、高薪峻法制的适用范围高薪峻法制适,用于我国的所确匡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是指在政府中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和业务两类。政务类公务员是指依照宪法和政府组织法由全国及地方  相似文献   

9.
从2002年我国地方政府开始推行政府雇员制到现在,学界为界定政府雇员制以使其本土化做了不少富有成效的研究。笔者对政府雇员制的内涵和我国政府雇员制的实施情况、政府雇员制模式、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的比较、推行政府雇员制的利弊、完善我国政府雇员制的措施以及政府雇员制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对我国政府雇员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评估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政府雇员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在我国推行政府雇员制的意义,分析了在我国目前行政生态环境下政府雇员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政府可以通过创新制度,协调政府雇员与公务员的关系,强化监督等手段来完善政府雇员制。  相似文献   

11.
在对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进行纵向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诉的合并角度对中国附带民事诉讼模式进行了反思。作者对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存在价值提出了质疑,认为该项诉讼制度必须适时改造,而最适合中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改造的路子是在坚持"选择审理模式"的前提下,建立"移送民庭审理制度",对应当纳入"移送民庭审理"的案件范围,建议采取列举式和概括式相结合的立法技术,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的教师辞职是我国法律中的一个盲点问题。按照法律的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度。我们如何理解聘任制度?是把它作为一个劳动法律制度还是把它作为旧有的人事制度的延续?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牵涉到教师辞职的法律性质,我们应当把高校教师辞职当作是违约还是行使自身的权利?这个问题现在已经非常尖锐地体现出来。在此,通过对聘用合同的性质研究,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制度,对这个现实问题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处于社会急速变革中的我国,在社会经济结构、国家政治体制、人们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背景下,新类型民事案件日益涌现,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行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突现出严重滞后性。当事人因“新类型权利”或“形成中的权利”在民事诉讼中体现出的诉权称之为“形成中的民事诉权”。本文主要研究形成中的民事诉权概念、特征、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还探讨了形成中的民事诉权的提出、表现及保障。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期望能为人民法院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面对不断新涌现的民事纠纷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希望对未来民事诉讼法在诉权方面的立法修改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德国民法典》关于“动物不是物”的规定,是指动物既不是物,也不是人,动物就是动物。这一规定是民法(特别是大陆法系的民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大变革,它宣布了当代民法的一种新理念,是对传统民法理论中“人、物二分法”、“主、客二分法”的研究范式的突破。“主、客二分法”在法学中的经典表现是,世界仅由人与物组成,不是人就是物,不是物就是人,人永远是主体,物永远是客体。这种“主、客二分法”有许多弊病。环境资源法学主张“主、客一体化”,“动物不是民法中的物,也不是民法中的人”的观点一直是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动物既区别于人又区别于物,法律可以确认动物享有权利,但动物权利不是人权,享有权利的动物也不是人。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对上级的服从义务,并在第54条中规定了公务员对上级错误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处理办法。公务员对上级违法的决定和命令没有服从义务,执行上级“明显违法”决定或者命令的公务员的主观过错程度大小并不影响其法律责任的承担。有必要在公务员法实施细则中强调公务员对上级违法决定或者命令应当提出意见,明确上级“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范围,规定下级公务员有权要求上级以书面形式下达决定和命令。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审级制度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亮  张驰 《天中学刊》2004,19(1):34-38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事审级制度一直坚持的是单一的两审终审制。但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两审终审制在实践中已经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缺陷。因此,对我国的民事审级制度有必要从理论上进行反思,进而用公认的价值标准和技术措施来对其进行改造,并最终确立有限的三审终审和有条件的一审终审相结合的民事审级制度。  相似文献   

17.
德国民法是世界立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德国民法对中国民法的重要影响已是法学家的共识。德国民法在以下方面对中国民法产生了影响:翻译德国法律、《中华民国民法》编纂模式及主要内容;德国民法的思想精神影响了我国民法的发展;我国民法在祖国法律的统一问题、法律移植问题、抽象物权行为理论问题、民商分立问题、五编制问题上借鉴了德国民法。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观念通知"行为。构成自认的事实对当事人和法院都具有法律效力,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中规定的自认对法院没有约束力,自认的撤回条件不清晰,自认的对象不仅仅包括事实。应当从确立真正的辩论主义原则和完善民事诉讼立法这一宏观与微观角度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实现之救济机制存在诸多缺陷。应从完善被害人权利实现方式以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等方面着手,重构应然状态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实现之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