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价值导向,在五育融合的大背景下,以项目式学习为实施方式,小学劳动课程项目化实践要从增进劳动认知、培养劳动情感、磨炼劳动意志、养成劳动习惯四维度目标入手,探索以驱动性问题奠定项目素养导向、以项目化学习建构五类课程结构、以模块式串联打造三域协同跟进、以嵌入式评价反思前置“表现”评价标准的实施路径,同时建立四主体保障机制,以凸显劳动教育新样态的本体价值,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应对未来新的劳动形态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株洲市芦淞区白关中学是一所靠近城区的农村初中,近年来学校以劳动育人的课程价值为指导,从生活、实践、生涯、创新四个维度,构建了“四好”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好孩子”家庭劳动课程、“好学生”学校种植课程、“好工匠”职业体验课程、“好创客”科技兴趣课程“四好”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重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落实劳动教育有关要求。劳动教育应坚持以劳育人的价值导向,把握劳动教育与校本课程的契合点,开发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前,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存在课程目标片面化、课程内容智育化、课程实施浅层化、课程评价形式化等问题。应基于校本课程建设,重塑课程目标以突破片面性,重塑课程内容与实施以融入情境性,重塑课程实施与评价以回归主体性,提高劳动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落实劳动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其以"价值体认"为核心的课程目标有利于落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个根本目标;其四种基本活动方式能够实施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其校内外资源可以支持劳动教育的实施.劳动教育即便独立设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都应发挥其落实劳动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韦存容 《化学教与学》2023,(22):84-87+91
职业体验是普通高中开展生涯教育、劳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价值。典型职业劳动任务是职业体验活动的最佳载体,其设计与实施要点包括任务设计、课程安排、讲解说明、实践操作、反思交流。以融合了化学、生物、技术和艺术等学科的校本课程“蓝晒艺术工作室”为例,以典型职业劳动任务中的创意设计和技术操作为载体,以项目蓝晒文创设计和蓝晒艺术摄影为具体任务,进行化学跨学科校本课程融入职业体验活动的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办学特色,我校开发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普通花卉的养殖。其宗旨是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培养出合格加特长的毕业生。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生活能力,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探索从区域层面整体推进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实施,形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的区域行动路径。一是在挖掘课程内在关联的基础上构建序列化课程目标、设置结构化课程内容,建构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统整课程。二是依托四阶段模式和规范化评价,优化统整课程的实施。三是通过彰显校本特色、拓展资源场地、培养专业师资等策略,为统整课程的有效推进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李治 《河南教育》2022,(3):54-55
行业高校具有明显的专业性、行业性、独特性、专才性,这使得行业高校劳动课程建设也具有鲜明的价值意蕴、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本研究结合我国行业高校推进劳动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从价值意蕴、理论逻辑方面探讨行业高校推进劳动课程建设的理论机理,并从积极引导主体、充分尊重客体、多元打造介体、系统构建环体等四个方面,提出行业高校推进劳动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劳动课程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渠道,具身认知理论与劳动课程实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具身认知理论审视劳动课程实施,可以发现其存在课程内容祛身化、实施环节线性化、开展时空环境狭隘化等问题。对此,应增强劳动课程内容的具身性,坚守劳动课程实施方式的多元性,深化劳动课程实施场域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建设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教材,是保证该课程有序有效实施的关键。好的劳动课程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劳动课程独特育人功能和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载体。为了达成劳动课程开设的目标,该课程教材建设必须秉持以劳动资源建构教材内容、以劳动素养建构教材功能和以劳动创造建构教材独特价值的理念,遵循多元性建构、主体交互性设计、劳动型学习创设等原则。在劳动课程教材建设过程中,准确把握劳动课程标准教育理念,以整合筹划思维设计劳动项目,优化组合与选择劳动任务群,创建劳动课程教材建设共同体,突出劳动课程教材的时代性、跨界性、系统性与创新性等,从而建设好的劳动课程教材,以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达成劳动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1.
陈乾 《江苏教育》2023,(29):69-72
劳动教育课程贴合劳动素养的目标要求,注重劳动实践的整体层次,考虑劳动文化的涵育策略。教师在设计与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时,应全面依据素养结构以融合育人,系统设置实践项目以达成进阶,积极关注认知规律以面向真实。  相似文献   

12.
劳动课程评价是推进劳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劳动课程评价存在重劳动显性形式,轻劳动体认;重劳动表演呈现,轻劳动精神;重单次任务劳动,轻劳动习惯;重简单复制劳动,轻劳动创造;重个体独自劳动,轻合作分享等现象,难以获得科学的劳动课程实施评价和信息反馈。为此,必须针对劳动课程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有效的评价策略,促进中小学劳动课程有效实施,从而达成其开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劳动和职业有着天然关联,因此劳动课程成为实施职业启蒙的最优路径。2022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为中小学劳动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也为职业启蒙融入劳动课程带来机遇。将职业启蒙融入劳动课程不仅是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的实践探索,整合教育资源的最优选择,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需要。因此,基于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探究职业启蒙融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据此寻求突破,以期为职业启蒙融入劳动课程的开发带来可循方向。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46):17-18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江阴市一些学校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劳动教育落地的新路径,开发种植课程。创设真实情境,开发小种植园课程,实施微型项目,增强自主管理能力,设定问题任务,驱动劳动课程学习,挖掘课程成果,延展劳动教育宽度,多方式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5.
任务驱动法基本的教学思路通常包括设定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等四个环节。以应用写作课程中“开展一次调研”任务为例,探索任务驱动法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学英  李薇 《职教论坛》2012,(27):62-65
目前,多数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在分析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原则,并从专业理论课强调任务驱动、校内实践课程进行仿真任务模拟、社会实践课程落实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专业选修课程力求多元化四个角度总结了课程设置改革的重点方向,以提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与劳动相关的修养和品质,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知识与实践能力、劳动习惯等。面向学生真实生活的劳动课程包括劳动认知、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内容。实施劳动课程要把握关键要素,构建适宜可行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中小学劳动教育凸显基础性,这一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奠基性、先导性意义.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存在实践重点不突出、育人价值不落实、综合功能不显现等问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劳动学习任务群以劳动素养培...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课程大课堂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师生教和学的双主体作用,并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课外学习、相应的实践、体验活动,更加有效地实现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高校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该课程模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把课程理念转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二是不断丰富教师教育课程内容,逐步形成彼此联系的教师教育课程大课堂的课程体系;三是实施过程需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创新实践的关系;四是课程资源建设问题是有效实施教师教育课程大课堂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以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为指导,以《服务外包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ESP课程中的应用,并从教学内容、协作式学习任务、评价体系和教师的角色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保证项目教学法有效实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