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通过职业经验将自我与社会要求逐渐融合,在职业中定位并承认其价值与意义的过程。以高职院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认同的内涵、结构、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及作用进行文献梳理,研究发现,高职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行为方式认同,但在社会支持和职业情感等方面认同度较低。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个体内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高职教师的胜任力、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专业发展等方面有相应的变化。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发展状况研究进行梳理,以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东、湖南、河北、内蒙古等7个省份15所高职院校1062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历、毕业院校、专业、用工方式、所带学生数、职称、薪酬满意度和不同地区的辅导员在职业认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学院因素和个体因素对辅导员职业认同影响较为显著.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院校管理和教师发展两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问题。从管理上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创造积极的院校文化、实施人性化管理、帮助教师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对教师进行教师职业认知的学习和训练。从教师发展方面通过创建自己的目标认同、情感认同和专业认同,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4.
以宁波6所高职院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自编《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问卷》为研究工具,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由自我角色认同、行为方式认同、外在角色认同三个二阶因子构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水平较高,但仍存在提升空间。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学历和职称上无显著差异,在月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源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因素。内在因素包括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知识结构和自身性格特点。外在因素则指的是社会对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的认可度、教学和科研压力以及学校的管理评价体系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而且给学生和社会也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广东省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16.0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择职关系、职业声望、择职机会、职业保健、职业技能、择职指导等职业选择影响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则在职业技能影响因素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根据职业价值观的获得性要素、评价性要素和支付性要素三个方面,从物质保障、人际环境、声望地位、自我发展和职业支付五个影响因素出发,考察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知、职业评价、职业理想、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以期全面考察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职业声望最新的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认为我国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为:教师职业声望正在逐步提高;教师群体内部的职业声望有差异;教师职业声望的自我认同低于社会认同。进而分析了它们的形成原因,以便揭示教师职业声望背后所反映的教师群体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师"职业高原"现象个体成因类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国12所高职院校302名专任教师的调查发现:高职教师中普遍存在职业高原现象,其个体成因类型按照认同程度可依次分为压力型、瓶颈型、安逸型、边缘型.同时,本调查对高职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学科背景、性别、所在地区等因素在职业高原的各成因类型上的差异表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了高职教师突破"职业高原"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A校校友为研究对象,以组织认同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校友母校认同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从学校和校友两个维度考察了学校声望、教育质量、服务质量、在校学业、在校经历、工作成就等六个方面对校友母校认同的影响,即对校友的母校情感认同和母校行为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学校声望和教育质量对母校情感认同影响显著,但是对母校行为认同影响不明显;而服务质量、在校学业、在校经历和工作成就这四个因素刚好相反,对母校情感认同影响不显著,但是对母校行为认同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社会对大学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规定以及教师自身对职业角色的认同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根据社会角色理论,分析了当代高职院校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文化知识传授者,学生成长引导者,信息整合咨询者,职业技能训练者和应用研究实践者。在职业角色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应包含的五个核心要素及自我提升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师生应当在学习期间就能够主动、自觉地对照教师职业的要求形成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意识.高师生专业发展意识成熟与否表现在角色认知、角色认同、专业自尊和自我调控四个方面.影响因素有以教师的职业声望、教师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环境、高师院校的培养方式以及高师生的个人因素三个方面.高师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在高师生专业发展意识的养成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将学生的专业发展意识教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3.
管理活动中管理对象是复杂的,师资队伍建设中高职教师的人性是多面的,而人的职业行为是简单的,高职教师的职业行为几乎是可以量化和评级的,以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为教师某项、某时的职业行为进行透视、归正和水平晋级是有效的。从人性假设引入的启示、人性假设与教师职业行为对比、人性假设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意义入手,论证高职院校教师具有的人性假设的各种属性,并结合实际高职院校师资管理,提出高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和晋级策略。  相似文献   

14.
职业认同是影响个体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对全国15个城市19所高职院校中的2 365名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认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学生普遍表现出对制造业“敬而远之”的认同态度,“敬”表现为学生高度认同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远”表现为学生认为“蓝领”外在价值低。由于对制造业和技术技能人才体系存在认知偏差、职业期望与制造业岗位特征不匹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等原因,高职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认同较低;同时职业学校教育未对学生职业认同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家庭和社会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较为显著。因此,本研究提出从健全职业认知、培育职业价值观、完善职业规划、提升职业能力四个方面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认同,促进高职学生对制造业从“敬而远之”向“敬而近之”转变,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人才新优势。  相似文献   

15.
职业素质养成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遵循人的认知与行为发展的心理规律,才能取得较好的职业素质养成效果.高职院校可以从人的心理规律入手,构建三个课堂联动,课堂教学认同、日常训练固化、社会实践提高三个环节衔接的职业素质养成体系.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高职院校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力量,其组织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着其专业群组织奉献的意愿和行动。以L省两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内的教师为调查对象,在参考已有组织认同量表基础上自编问卷,从认知性认同、生存性认同、情感性认同、成功性认同、热心行为认同和负责任行为认同六个维度对国家高水平专业群教师组织认同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两个专业群教师的组织认同总体较高,但教师组织认同形式化倾向明显、认同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层教师组织认同有待提高,建议从个人、组织和组织外部环境入手提升教师的组织认同。  相似文献   

17.
职业认同程度是决定一个人职业发展成败的重要指标.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认同主要是指角色认同.当前幼儿教师由于经济地位、社会声望偏低而出现了角色失调、角色冲突等问题,甚至出现了行为偏差.要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就必须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声望.  相似文献   

18.
职业认同程度是决定一个人职业发展成败的重要指标。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认同主要是指角色认同。幼儿教师由于经济地位、社会声望偏低导致角色失调、角色冲突,甚至出现行为偏差。因此,要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就必须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声望。  相似文献   

19.
前期职教界针对增强职业教育外部吸引力问题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但鲜有从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之关键——教师的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内部教师组织文化认同度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剖析.对该问题的探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从组织文化认同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组织共同体内部影响教师组织文化认同的因素进行探究,从而明确增强高职院校内部凝聚力、向心力的方向、途径,并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入学之初是高职院校新生社会角色、观念、行为转型的关键期,入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影响到高职学生三年的学习成效与长期的职业发展。身份认同危机是当代高职学生面临的根本问题,因而引导新生确立专业/职业认同已成为高职院校入学教育的中心任务。应改变传统的事务化入学教育模式,构建以专业价值观为灵魂的理念传播、行为参与一体化的入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