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儿童文化,是指在儿童生活中显示出来的心灵特质,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儿童是“本能的缪斯”,儿童文化具有艺术性特质;以游戏为生活的儿童的文化,还具有游戏性;而作为“完整自然的生物”,儿童使自己拥有的文化获得了生态性.艺术性、游戏性、生态性是具有深度联系的,这三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儿童文化的整体.如果艺术性、游戏性、生态性这一描述,不是对儿童文化的一种主观臆测,就应该考虑修正成人社会对儿童“成长”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从高中生到大学生,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大一新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能否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对其人格的完善、自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建立美术院校新生成长营,通过“心灵成长训练营”和“生涯规划成长训练营”,设计十项主题,将艺术疗愈的技术融入实践训练中,探索“专业为基、助力为辅”新生适应教育的特色模式,集游戏性、体验性为一体,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课堂教学多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本身的精神成长和生命体验。而游戏性教学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获得身心自由全面的发展及生命的愉悦。中小学课堂呼唤游戏性教学,需要依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选择适当的游戏,营造游戏性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游戏性教学中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4.
“野蛮”系列韩国影视剧之所以能获得大众的青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通过制造虚拟的“童年”体验,满足了后现代语境中人们对游戏性的整体需求,切合了当下的审美旨趣。而且在这类游戏性的作品中并不缺乏审美的高度和深度。与此同时在叙事上该类作品还呈现了其他的一些游戏性特征,如非线性、偶然性以及虚幻性等等。而中国文学从整体而言往往缺失游戏性这一维度,因此,“野蛮”系列影视剧的这些特点都将可以给我们日渐疲软的文学生产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网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朋友、对成长、对自我个性以及与异性交往的心理渴求,但是由于“网婚”具有的虚拟性、游戏性、符号性对青少年的道德心理、行为品质和理想人格产生了相当的负面影响,亟需准确的道德评价和伦理导向,引导青少年保持虚拟社会道德和现实社会道德人格的一致,唤醒青少年的“善良意志”,倡导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同时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也应承担应尽的社会道德责任,引导青少年走出“网婚”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教师对“观念”的认知,直接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在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一体化背景下,无论是教师群体还是个体仍然有诸多陈旧、落后甚至是错误的观念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专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缺乏专业属性的“教职观”,被动、他主的“发展观”,僵化、静态的“角色观”,本文着重从以上三个角度探讨制约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观念因素。  相似文献   

7.
观课评课是教学常规工作内容,也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之一。当前,我们观课评课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行为,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笔者以为,应从学生的视角去观课评课,才能回到教研活动的本源,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书民 《中国教师》2012,(22):43-45
“爱的文化”,即以爱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研究和实施爱的理念,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通过研究“爱的文化”价值取向,“爱的文化”教育理念,“爱的文化”教学观、教育观、学生观,构建“爱的文化”教育体系,营造“爱的文化”环境,让师生伴随着“爱的文化”成长。  相似文献   

9.
赵波 《今日教育》2004,(7):83-84
我校在追求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结合自身实际,努力用“四观”(即终身学习观、价值教学观、发展育人观、团体成长观)实践着学习型天小教师团队组织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启示着国产动画片在内容创作上应该注重游戏性,融教育性和游戏性于一体;增强创新性和民族性,改变模仿和抄袭;转变“动画属于青少年”的观念,细分动画市场,对动画制作实行分级制。  相似文献   

11.
"顽童"是儿童文学文本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顽童是富有游戏精神的儿童,是儿童文学中有别于正统"好孩子"的"另类"人物形象,在顽童的"顽"与"玩"的背后体现了儿童的生命冲动。本文梳理了顽童形象的演变历史,依次分为"被忽略的顽童"时期、"被改造的顽童"时期以及"解放了的顽童"时期,其间顽童形象的变化包含着丰富复杂的儿童观内涵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儿童文学界就一些问题展开了持久的争论,本文选取了两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是儿童文学的审姜性与教育性问题,二是儿童文学应不应该是一种被净化的文学。  相似文献   

13.
6岁到8岁是儿童思想品德形成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此阶段的儿童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试图从关怀伦理视角探寻解决家庭教育中儿童“爱”的缺失这一深层次问题,通过关怀伦理建立良性亲子关系,以“真”关怀护航儿童健康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梳理与作品分析,从幼儿感知觉与汉字形态结构特征的关系、汉字构形思维方式与幼儿思维特点的关系、汉字透视取像特征与幼儿对画面组织方法的关系探讨了幼儿学习汉字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幼儿汉字教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权海荣 《天津教育》2021,(5):185-186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幼儿文学形式,所体现出的主题明确、情节有趣、生动形象等特征。本文简要分析了绘本基本概念,然后从开启幼儿心智、启迪幼儿情感、发展幼儿能力、培养良好品格等方面入手,对绘本在启迪幼儿心灵成长中的应用进行了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16.
图画书是儿童文学里一个重要和基础的种类,它以独特的文体魅力弥补了文字读本的缺陷,成为儿童文学中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论文依次从绘画的主体性、整体的视觉传达性和主题蕴涵的哲理性三方面探讨图画书文体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秘密是人类共同的经验,是儿童成长经历的一个显著特征。秘密不仅指那些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也可指那些我们只愿意与某些人分享的东西。秘密影响着个人性格特征的塑造、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等。秘密在儿童的成长中作用在于秘密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秘密促进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但目前我们对秘密的教育作用关注不够,学校、家庭、现代媒体往往明显或潜在地侵犯儿童的秘密。尊重儿童、关注儿童,需要我们为儿童创设一个秘密的空间,保持秘密和监管之间的平衡、加强对现代媒体的监督,让秘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的深层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儿童文学以其开放性、创造性和丰富性 ,将中国儿童文学推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深层拓展的表现有三 :一是突破了“教育工具论”的束缚 ,确认儿童文学具有多元的价值功能和美学目的 ,提升作家的使命意识与人文关怀 ;二是摆脱了“成人中心论”的羁縻 ,确认儿童文学必须以切合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与思维特征为基准的主体性原则 ,重建人的意识 ,塑造未来民族性格 ;三是校正了儿童文学标准单一性与创作现象丰富性之间的矛盾错位 ,确认以少年儿童年龄特征与接受心理的差异性来建构多层次的儿童文学分类 ,以推进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9.
聋童与正常儿童汉字识别中笔画数与熟悉度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汉字的不同笔画数与熟悉度是汉字识别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汉字视觉呈现方式研究 ,结果表明汉字的笔画数和熟悉度对两类儿童的汉字识别过程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聋童与听力正常儿童在汉字的视觉识别中没有明显的差异。汉字的笔画数和熟悉度差异是影响汉字识别反应时的重要因素。在聋童的汉字识别教学中应当强调以汉字笔画数较少的字为宜 ,尽量多接触汉字 ,以提高他们对汉字的熟悉度 ,这会有助于聋童对汉字的精确掌握。  相似文献   

20.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的人格塑造、角色培养、良好品质养成等都源于家庭的教育和培养,选择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家长智慧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教养方式的意义及其特征、家长教养方式的类型、影响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的全面分析,旨在为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