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从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办学主体呈现多元化,民办高校如何实现持续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问题。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需要一整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支撑,激励是维系民办高校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本文基于利益共同体视角,探讨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中的激励机制问题,并提出了有关不同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激励对策,以期给民办高校治理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民办高校财务困境的化解需要寻求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合作。民办高校举办者、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与家长、政府、银行等,都是民办高校财务经营活动中关系密切的利益相关者。现实办学中,由于一些利益相关者的职能缺位和民办高校对一些相关者利益诉求的漠视,民办高校的筹资活动未能得到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响应,致使民办高校筹资活动呈现出极度的单一化和依赖性。为此,民办高校应以"多元主体参与、共同协作发展"的治理理念,着力构建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机制,共同构建财务风险防范平台。  相似文献   

3.
民办高校是一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民办高校举办者、学生及其家长、教职工、政府和公众等,都是民办高校健康发展中关系密切的利益相关者。基此,在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上,民办高校应立足于利益相关者治理,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监督体系,以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公共性。但在现实办学实践中,我国民办高校内外监督制约机制普遍缺失,利益相关者难以起到监督作用。我国民办高校事实上陷入"家族化"经营治理,从而极大制约着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民办高校应着力建立健全以监事会为重点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监督机制和以政府监管为主体的外部利益者监督机制,以此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纠正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失灵,进而实现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益相关者对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顺应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提升民办高校办学水平需要突破传统,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采取相应策略,建立以"多元主体参与、共同协作发展"的治理模式,是民办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校教育治理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难点是如何解决好民办高校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的问题。这种"两权分离"虽然有利于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但同时也带来民办高校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因其追求利益目标的不一致的矛盾,影响民办高校良性发展。民办高校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是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可以采用民办高校股份奖励激励和股份期权激励两种模式,以完善民办高校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改革和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在分析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权益诉求的基础上,在学校章程建设,完善董事会、大学评议会和监事会的组织架构,扩大和保障职代会权利、正确发挥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民办高校是一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民办高校举办者、学生及其家长、教职工、政府等,都是民办高校健康发展中关系密切的利益相关者。民办高校经营管理应权衡和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能顾此失彼。但在办学实践中,我国民办高校教育管理较多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学校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这极大制约着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当前民办高校在经营管理中应将利益相关者视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力量,正确处理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以获得他们的满意、信任和忠诚,从而实现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就是出资者控制权与教职工控制权不断冲突和合作的过程。根据出资者控制权与教职工控制权强弱的不同,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可划分为"松散型治理""人力资本单边治理""出资者单边治理""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四种类型,并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发生演变。在2015年以后进入分类规范期后,必然会走向"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建立共同治理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模式为"人力资本控制模式"和"股东单边控制模式",这两种治理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保护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借鉴国外法人共同治理的理论和经验,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应实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结构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共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保障办学者、教师以及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亟需对民办高校办学风险与监管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分析指出,民办高校办学风险来自于内部运行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具体表征为决策风险、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了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监管的特点、目标与框架等.  相似文献   

11.
民办高校进入分类管理过渡期后,举办者频繁变更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立足民办高校举办者的现实基础与办学动机,从举办者办学和政府规制两个视角分析了变更问题的特征、诱因及影响,阐明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的缘由大多是“学校控制权私利”问题。当前推进民办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举办者变更规程、强化协同监管和发挥属地治理”的新机制,不断规范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工作,是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校章程是高校的"宪法",对高校实现依法治校、构建现代治理体系以及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高校章程并未引起相关主体的重视,在文本、实施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高校章程建设需要立法机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以及高等学校的共同努力,并要严格规范章程的制定程序、完善提高章程文本的质量与水平、建立与完善章程的实施机制和监督程序等,以此推动高校章程真正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作为一个新社会组织,成立时间短,学校的各项制度建设欠完善,需要依照国家法规政策加强学校章程制定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为民办高校的章程制定提供了基本要求。在章程制定过程中,民办高校应依据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解决办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并通过改革学校章程制定工作,完善立法,规范民办高校的办学行为,促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校规范化办学内部监督机制是民办高校按照国家有关教育政策和制度规范对民办高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化、合法性进行监督的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运行过程与方式。民办高校规范化办学内部监督机制在民办高校规范化办学监督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民办高校科学管理和规范化办学的重要机制保障,同时也是民办高校规范有序运行和科学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当前民办高校规范化办学内部监督机制存在一些问题,民办高校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学校章程建设,落实完善教代会制度,积极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作用,以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分类管理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应坚持共同治理的原则,建立自主发展和自我监督的内部治理结构,以确保政府的优惠和扶持真正用于办学,恪守教育的公益性。本研究对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分析领导制度、决策制度、执行制度和监督制度的现实瓶颈,提出党组织和监事会应作为新的治理主体加入到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中,与董(理)事会和校长团队共同构建“领导—决策—执行—监督”的四维内部治理结构,保障学校的良性发展和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6.
当前民办高校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还是存在着办学理念传统、目标不明确、没有专业特色、师资力量薄弱、管理模式滞后、社会信任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做一个准确的定位,逐步提高其在社会上的信任度,多发展一些特色的专业,将学生的专业和当前的市场形势紧密结合起来,建构民办高校和当前就业市场的沟通桥梁,从而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架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关系到民办高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民办高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内涵和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探索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方法途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民办高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实践。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的独立学院在政府办学、办学体制与机制、办学定位与特色、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建设、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独立学院的支持、指导与评价,完善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独立学院应科学定位,实现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高考生源紧缩,公办扩招,民办高校已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发展压力。民办高校犹如夹缝中生存。因此民办高校应充分重视公共关系,提升学校的品牌效应,才能实现科学、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学校如何树立服务型高校的办学理念,总结提炼自身的办学特色,重视公共关系管理,提升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