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人的关系取向:概念及其测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系”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人具有“关系取向”。本文对“关系取向”的概念进行了系统地回顾与分析,指出“关系取向”是人们以关系作为核心线索和依据对人对己进行界定,并依据这种关系界定作出行为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风格。关系取向既是个体的一种心理定势,又是一种人际行为模式。与典型的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具有明显的关系取向。本文论述了关系取向的三个层面并以关系取向的内容结构为理论基础编制了包含12个分量表的“大学生关系取向量表”,选取1250名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关系取向的实证研究,初步获得了武汉地区大学生的关系取向度。  相似文献   

2.
PISA科学评价框架主要从"核心概念界定"及"评估框架"两个角度阐述"科学素养"的具体内涵,故本文将从上述两个角度探求PISA 2015科学素养内涵的若干新变化并阐述其价值取向.其内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能力、知识、态度的重新界定上:能力方面,将科学素养直接定义为能力,认为能力是科学实践与反思的统一;知识方面,将"关于科学的知识"重新划分为两类:程序性知识及认知性知识;态度方面,重视对科学探究方法的评价.其价值取向是:背景,融入真实生活的实际应用需要;能力,基于科学本质的实践与反思需要;知识,直面未来生活挑战的基础性需要;态度,满足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最后,分析了基于PISA 2015科学素养价值取向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3.
2013年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PISA2015科学框架草案》,其目的是为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试题目的编制提供依据.该框架将“科学地解释现象”、“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科学地解释数据和证据”定义为科学素养的三种能力,把PISA2006测试框架中的“科学知识”定性为“内容性知识”,“有关科学的知识”细化为“程序性知识”和“认知性知识”,并首次提出科学素养能力和知识类型的“认知需求”框架.这是PISA测试对“科学素养”内涵给出的最新解释.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会对我国科学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学物理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课程价值取向的重新界定。与之相对应.课程标准又规定了课程目标的三维结构体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结构正是科学素养的全面解析和具体化,如何落实三维课程目标成为摆在教学实践中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教师发展同“课程改革”一样,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解,对教师发展的界定也是不同的,存在着“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发展”等术语。有关教师发展概念的界定,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伊劳特(John·Elliott)把教师发展理论分成四类:“补短”取向,成长取向,变革取向,问题解决取向。这种理解关注的主要是教师发展的目的,即“教师发展为了什么”。哈格沃斯(A ndy·H argreves)和富兰(Fullan)认为教师发展即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教师发展即自我理解,教师发展即生态变革。〔1〕这种解释关注的主要是教师发展的内容,即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际冲突:理论模型与化解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对人际冲突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到概念界定、理论模型和化解模式三个方面。概念界定上,尽管仍然没有一个普遍意义上为学者所广泛接受的概念,但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理论模型纷繁复杂,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相关模式。在化解方式的研究上,初步的理论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毕,但近年来也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7.
关于公众科学素养的几种观点和认识 关于公众的科学素养,国内外不少学者或教育研究机构对此都有过明确的阐述.比如,我国学者欧阳钟仁认为,科学素养涵盖了个人对科学概念的了解、熟练地运用科学方法以及培养科学态度和建立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对“黑社会组织”概念的界定,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法律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争议与分歧,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说观点。我国内地学者提出了有组织犯罪集团说、获取利益的非法组织说、特殊群体说、邪恶势力说、帮会和秘密结社说、结构严密的犯罪组织说、地缘组织说和《刑法》释义说,我国大陆、台湾、澳门、香港等四个不同的法律地区对“黑社会组织”的规定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解读各种有代表性的“黑社会组织”的概念,了解概念问所存在的争议与分歧,为学者们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或一点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结构要素及其具体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民科学素养的高低,是制约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而教育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对科学素养基本要素的共识、科学素养概念的弹性以及对小学科学教师的特殊要求,提出“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结构要素”这一概念,并对结构要素进行界定,对各要素的品质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科学素养是国际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业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基本目标.对青少年科学素养进行监测和评估是我国科学教育界面临的紧迫任务,而正确界定"青少年科学素养"是研发监测与评估工具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迄今为止,针对这一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在系统梳理国外学者的重要观点,比较分析PISA、TIMSS、NAEP等学生评价项目以及各国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表述基础之上,进一步充实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内涵,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在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当今时代,国际交往更加紧密,竞争日益加剧,为此,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已经从过去的培养"接班人"向培养"劳动者"转变,我国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在许多发达国家的政策文件中,培养目标都是两者兼顾.下面笔者就中学化学科学素养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科学素养概念的由来和内涵的界定至今,对科学素养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中国科普研究所的学者李大光指出:"西方国家对科学素养的讨论,是由于  相似文献   

12.
一、科学素养几种常见的界定1.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科学素养"。1961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在小学《科学——活动过程教学》中强调:科学素养为科学概念、科学过程及科学态度的平均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什么是科学素养呢?美国学者认为,科学素养可以分为“实用科学素养”(prac—tical scientific literacy)、“文化科学素养”(cultural scientific lit—eracy)和“公众科学素养”(civic scientifie literacy)三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课程实施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实施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关系的不同认识上。根据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创生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忠实取向”占主导地位。该取向认为,“课程变革就像技术一样,通过学习变革方案所需要的新的行为和新的组织模式,教师乃至整个学校体系就会自然而然发生变革。”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课程变革的实施过程与其说是预定模式的径直实现过程,不如说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笔记”一词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宋代以降,被广泛借用作书名,命名以议论杂说、考据辨证为主而兼记述见闻、叙述杂事的随笔札记,并逐步发展成为指称此类杂著的文类概念。清代,进一步引申为述怪记异、载录历史琐闻等“小说”类作品的书名及文类概念。“笔记小说”最早作为文体概念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是近代学者从文体角度对古代小说分类时提出的,后被明确界定为与“传奇小说”相对的文言小说文体类型概念。同时,还被界定为庞杂的文类概念:以子部“小说”为主体而兼含部分“杂史”、“杂传”、“杂家”著作。“笔记小说”概念使用存在着新旧内涵和指称相互纠葛、古代文类体系本然状态与现代研究理论视域之间的认知、价值判断错位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治理”进入党和政府的政策话语,社会组织将在我国社会的公共生活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这种治理逻辑背后所反映出的“新的统治过程”和“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颖关系”都彰显出信任在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建构中的重要价值。论文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背景,对国内外学者对于信任的内涵界定、类型分析和机制研究等进行归纳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政府与社会组织未来的信任关系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自本尼斯提出"道德领导"的概念以及道德领导的结构以来,教育领域开始了道德领导的研究。西方关于学校道德领导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取向:一是理论与知识论取向;二是量化和质性的描述取向;三是实践取向。在道德领导的研究方面,不同的学者关注的层面也各不相同,大体分为四种情况,即从个体、从群体或组织、从社会、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英、美、加等国学者从所持的道德本体论或所在的立场出发,对学校领导的使命从学校领导的文化建设、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等维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论要旨王鉴对于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界定有两种不同的标准:一种以时间为界定标准;一种以实际的教学形态为界定标准。前期争鸣的结论似乎并不明确,尽管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传统的和现代的看成只是个时间概念”①,而是强调以教育思想的形态及与...  相似文献   

19.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一种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为根基的教育学重建式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和自主建构中,对教育学重建进行了框架性思考.“新基础教育”是“生命·实践”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石,这种奠基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价值取向奠基;核心概念、基本问题与基本观点的奠基;以思维方式为代表的方法论奠基.所有这些奠基都与研究队伍的奠基有关.  相似文献   

20.
国外竞技运动异化学说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现代奥运会的各种批判,竞技运动异化学说已成为为日本和欧美等西方国家体育理论界的一个热点,其代表性观点有六种类型。国外竞技运动异化诸学说虽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三个主要问题:没有明确界定“竞技运动”和“竞技运动文化”概念,造成了研究对象的不明确;把“异化”概念等同于“人异化”概念,使异化概念狭窄化;探讨竞 划化的原因不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