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存在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也存在于城市校际间。城市校际间义务教育失衡主要体现在办学条件的差距、内涵性发展的差距和生源数量、质量的差距等方面。推进城市校际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要增加教育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地方政府要强化职责,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学校要加强自身建设,寻求发展空间;家长要转变观念,理性为孩子选择学校  相似文献   

2.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下,流入地政府、公办学校、打工子弟学校和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等多元主体间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这种格局导致现有政策措施的有效性明显不足、义务教育相关主体间的利益难以真正平衡。要顺利解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必须以制度公正为原则,综合权衡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对弱势人群进行补偿或适用逆向歧视策略才能帮助流动儿童获取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3.
秦琴 《教育学报》2008,(1):76-82
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收费上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是政府积极采取治理和修正措施,三令五申禁止教育乱收费,为学生减负为老百姓减压;另一方面是家长口头上高呼"严厉整治教育乱收费"与实际行动上助长乱收费相背离.作为教育收费的直接体--学校,在社会的声讨背后也存在隐情.就学校的收费动机来看,一则是制度性的,二则是逐利性的.前者如政府摊派,或者学校为正常运作与发展而收取的费用,后者如学校不规范的收费行为,用以解决结构性工资的补贴部分.而就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来看,家长在情绪上抵制学校各类教育收费.却在行动上为子女缴纳各种培训班费用,当发现校外的培训费用远高于校内时又转而要求学校重新开办各类辅导班,使学校无所适从.加上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而对教育乱收费采取的各种治理措施,更使学校有苦难言.通过梳理1986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治理义务教育乱收费问题上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其采取的相应治理措施,剖析政府、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收费问题上的矛盾,会对我国的"义务教育乱收费"有更客观、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当前,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去行政化与行政干预的博弈、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和权限"上收"的冲突、学校内部治理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话语权失衡等诸多问题,因此,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既要处理好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又要抓好学校内部治理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教育法律法规,让第三方机构参与教育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是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山西省古交市、侯马市、隰县和浮山县4县(市)12个乡镇36所学校的实地调研表明,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四个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制度导致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义务教育财政制度过度分权造成的教育财力资源城乡分布失衡;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导向造成的城乡学校发展差异和由其进一步引发的马太效应;城镇化步伐加快所带来的城乡学校办学规模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以抽样调查为基础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重庆市虽然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辍学率在西部地区较低,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辍学仍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学习困难,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到学校学习不重视是导致部分小学学生辍学的突出原因之一,学生本人想尽早到社会上去挣钱是导致部分初中学生辍学的突出原因之一。建议国家尽早推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在此之前,各级政府应逐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对贫困生的支持力度以解决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问题;地方政府和学校应进一步做好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思想认识工作以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各级政府应进一步督导学校做好内部的各项工作以努力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关心教育、关心辍学儿童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瓶颈及其破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我国圆了普九的百年梦想,开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进程,但失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政府刚性规定与社会弹性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直接原因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根源在于教育管理体制的二元分割与条块分割。为此,我国必须对现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加速城乡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统筹层级的提升,并下放学校发展权力,通过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8.
制度变革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翼 《教育导刊》2010,(1):12-1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政府在基础教育发展上的一项根本决策,本文着重分析了义务教育推进中城乡学校、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所获资源失衡的制度原因.从财政制度变革的角度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832名学校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择校利益格局中并没有绝对的赢家和输家,家庭、学校与地方政府三方在择校利益博弈中得与失并存,但是呈现出整体受损的特征。经过讨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核心的择校利益狭隘地瞄准优质教师资源;择校加剧的师资供求矛盾影响学校正常发展;金字塔型择校利益机制损害核心主体的利益;过重的既得利益心理固化择校利益链。从教育利益的公益性出发建议,在区分对待不同群体教育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加速优化教师队伍、重构择校利益机制、实施教育综合治理等措施有效破解中小学择校难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择校热"得不到有效治理,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各界都把它归因为择校背后的利益链——政府、学校及其家长或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实现择校热背景下的政府、学校、家长的互利共赢,需梳理教育产权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分析择校热背后的教育产权制困境;建立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制衡的正和博弈的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分析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必然涉及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其中公平与效率、公平与自由、公平与优秀三对基本矛盾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是因为它们影响到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的考量;影响到政府在扩大公共服务时如何防止行政权力的扩张,落实社会和学校的教育自由;影响到政府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学校教育培养"优秀"的功能,以及如何看待重点学校.  相似文献   

12.
在城镇化背景下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进行结构布局调整,优势是有较大的制度空间,较好的政策支持和较高程度的社会重视度;劣势是农村教育基础薄弱,义务教育水平低,学校发展势态不稳定,布局调整程序缺乏公正性;在城镇化的历史机遇下,存在盲目撤点并校和村民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的威胁。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寻求更加合理的整合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地方政府执行国家义务教育择校生收费政策为例,可以发现地方利益团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而导致该政策失真的机制与特点。地方利益是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的制约因素,地方利益团体间的利益博弈可能造成国家政策失真。为此,中央政府应该具有与地方利益团体博弈的意识,防止教育政策失真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提供教育已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这也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因人口大量、快速地流动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需求,在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过程中,相关各方应形成合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各级公办学校要配合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提供一个公平的就学环境;各少数民族家庭要督促儿童上学,改善家庭学习环境,重视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机制是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建立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机制是新时代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机制由动力、传动、工作三个部分组成.政府及人民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构成了该机制的动力部分,其产生的动力经由教育行政和教育资源向下传递,最终由学校的培养工作来完成.据此,新时代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改革教育行政方式,加强资源供给;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相似文献   

16.
瑞典的中小学教育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补充教育,达到高级中学水平。瑞典的学校历来由中央统管,为便于研究教育问题和对学校进行督导,最近中央放权给地方,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管理。国会负责立法和提供经费,政府确定学校发展方向,下属机关是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完成国会和政府制订的任务,根据地方和社区所交的报告书对学校进行评估。瑞典每个行政单位都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教师聘任制存在法理不清、实践中难于操作的情况。从我国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具有公务性的显著特征出发,针对政府和学校对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实际,创新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任用方式,构建教育公务雇用制度有其法理基础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深化校企合作,有助于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从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但由于传统教育行政管理偏重于单一的行政思维,使得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对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和利益协调不够,对学生、政府、企业、学生家庭的利益主张关注不够。在校企合作中,存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组织冲突,学生与学校、企业的价值冲突。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和高水平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学校与企业的组织协调,学生个人与学校、企业的价值整合,促进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期望满足,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从而推动合作的深入化和持久化。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治理经历了从“计划管理”到“责任分担”再到“技术治理”的变化。当前,政府的“超强控制”依然是中国教育治理体制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政府机构庞大、教育事务的多头管理与行政低效、由利益部门化导致的教育权力“名放实收”、学校办学自主权以及社会参与教育的缺失。中国教育治理体制改革的动力往往来自于中央-地方的互动关系,地方的制度创新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集权式“技术治理”到参与式地方民主治理是我国教育治理体制改革的应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地方政府执行国家义务教育择校生收费政策为例,可以发现地方利益团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而导致该政策失真的机制与特点。地方利益是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的制约因素,地方利益团侉间的利益博弈可能造成国家政策失真。为此,中央政府应该具有与地方利益团体博弈的意识,防止教育政策失真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