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而基于资源的学区集群管理模式则是我国众多地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之一。本文以资源管理为逻辑起点,从学区集群管理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操作和优势与不足三方面来探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而基于知识的学区联盟管理模式则是我国众多地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之一。文章以知识管理为逻辑起点,从学区联盟管理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操作和优势与不足三方面来探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最近一段时间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但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它的意义与内涵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尝试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演变过程以及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笔者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些对策。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想形成的过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提出的背景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20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在东部地区优先发展、梯…  相似文献   

4.
王小柳 《云南教育》2005,(23):39-39
“基础教育”是一个大概念,除了义务教育外,既包括学前教育,又包含高中阶段教育。在当前,办好基础教育,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其关键是首先必须确保义务阶段教育能够做到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包括:其一,。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它更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因为均衡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  相似文献   

5.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化解义务教育多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手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都要统筹规划,实现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一个公平的教育体制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延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瓶颈,本文从重视义务教育发展的质量、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出发,分析延安市义务教育在管理制度和财政制度、督导评估制度、公共资源配置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促进延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汪明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0):40-44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化解义务教育多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手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都要统筹规划,实现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愿景,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各国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一般而言有三条:一是政策性资金投入.普及义务教育.改善学习环境和办学条件;二是提高学科标准和学习成绩测试标准、建立有效的责任和绩效机制:三是实施面向农村教育的专项计划或重大工程。但长远来看,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才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上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就和需要突破的问题,提出上海要追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并就高位均衡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说明。本文认为,上海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按照学生数均衡配置校舍、经费和师资等资源,其重点和难点是抬高底部,核心和关键是深入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和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核心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当前,全国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区域实践成果丰硕,但是基于监测与评估这样一种科学的角度去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律,从而建构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型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尝试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解读入手,通过分析其相关因素建构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印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研究认为,要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系统观、过程观;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动态性规律变化;追求以教育质量高水平发展为标志的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建立科学的评估与监测机制保障义务教育质量高位均衡实现。  相似文献   

11.
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十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综观十年来的研究,学者们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初探、问题分析和实证研究三个阶段。已有相关研究主要研究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失衡的表现及归因、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和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今后,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应强化宏观理论建构与微观问题研究相结合,注重对特殊群体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从文化、制度、法律法规等视域全面关照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多中心治理理论是当今西方学术界最流行的理论之一。以该理论为基础,研究中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可以借鉴多中心治理理论的精髓,尝试运用该理论的中心观点开辟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鉴于中国现有国情的需要,文章重点阐述县政府、校领导以及社会市场在此问题中的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督导实践的角度梳理本地义务教育工作的成绩经验,把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点,对接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焦点问题,并从应然角度建立一种均衡发展环境,以均衡为中心,充分利用督政和督学两种保障途径,调动各级政府重视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发挥学校自主发展的潜能,促进在合格均衡基础上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同时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采取多项措施整体提升教师素质。在此基础上,探索从督政为主向督学为本的重点转移,促进内涵提升的本土化策略选择,切实推动本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推进新形势下新优质学校建设,是追求教育内涵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厘清新优质学校的内涵、特征以及建设新优质学校的途径,对于基础教育的健康、均衡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有效供给是教育有效供给的下位概念,其具备机会均等、质量均衡、兼顾效率的特征。我国义务教育供给数量较为充足,但质量不均衡,利用效率存在较大的校际差距。义务教育有效供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也是对其内涵的一个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意义与价值思考和发展的目标与途径三个方面问题,为义务教育发展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对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意义与价值思考和发展的目标与途径三个方面问题,为义务教育发展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对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郑槊 《河北教育》2014,(4):11-11
从3月22日召开的上海市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反馈暨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上传来好消息,上海市成为全国首个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的省份。上海之所以能够走持续均衡之路,是因为始终坚持硬件建设与内涵发展并重。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认为,均衡发展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总体上从“全面普及”阶段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这是社会各界对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是对我们国家多年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发展巨大成就的充分肯定。但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义务教育如何实现内涵发展,无论对于北京还是全国其他各地,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一项非常急迫的任务。以新时期的教育需求为基点,转变传统思路,强调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教育发展的战略问题,表现了人们对于教育公平、公正的价值判断和“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的现代教育发展理想的追求。当然,这种理想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随着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从条件均等、机会均等转向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均衡,以三网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加快推进教育公平,最终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