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尝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数学分析》创建“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体会,对在理科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难点与特点、应追求的主要效果和应着力抓好的重要环节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理科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加强理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理科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理科大学生的特点,论述了理科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基本内涵,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等方面介绍了我校理科专业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案,总结了我校培养理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开始。因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前提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一般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活动和亢奋的创新心理状态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是理科教学的任务,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晓燕 《甘肃教育》2024,(6):100-103
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品质。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以创新为核心要求落实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为研究问题,简要概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并分析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从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创新等方面切入,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并从多方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科技创新实践体系改革等方面出发,构建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有效地提高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地学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2000年以来,南京大学地学院以强化“大理科”与“大地学”学科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依托综合大学学科齐全,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引入“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整合南京大学的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地理学理科基地和校内大气科学理科基地为南京大学“大地学人才培养基地班”,创建了以“三层次”课程体系、“三元结构”教学模式和“一整套创新训练机制”为特征的“三三一”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大力发展大学生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号召下,针对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的现状,从"加强平台建设、优化实践教学、重视科技创新、突出应用特色"等方面对理科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坚持教育改革培养"五强"地学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本文抓住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这个核心,以教育部“地质学专业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班”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基地班”教改实践为基础,通过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高等教育新理念和新思想,精心制定和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并辅之以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和计划,就地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方法、途径、模式以及配套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9.
赖婷 《文教资料》2014,(12):152-153
高校理科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在分析其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师队伍、高校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个有利环境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动力.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谤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