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师专业发展与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知识处于核心地位,教师的专业性问题主要是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情意等的发展问题。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重心正在实现由"技术熟练"范式向"实践反思"范式、从"公共教育知识"到"个体实践知识"的转移。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的支持,教师教育的各项改革最终也要以课程改革为落脚点。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与理念应回归师范性;课程设置与实施应突出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与建构;课程伦理建设应关注专业态度培养,注重专业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刻变革被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移。鉴于文化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从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比较视角,从理论基础、组织、目标、课程和教学等五个方面来诠释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移,以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增进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研究》2017,(5):38-44
校本研修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国际上看,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已从"培训问题"转变为"学习问题",这意味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的中心从外部提供和评价专业发展项目转变为理解与支持教师真实的专业学习。与此同时,教育领导的研究焦点在历经特质—行为—情境—价值的转移后,开始聚焦领导的目标——学习,由此出现了学习领导范式。学习领导范式为如何理解与支持校本教师学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系统的视角,为学校校本研修建设与品质提升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重大课题,并经历了"由忽视到逐渐关注"、"由关注群体专业化转向关注个体专业发展"的过程.几乎与此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在这种"范式转换"背景下,我们开始认识到教师个人实践理论作为其专业发展的核心作用,并以叙事研究方法展开了教师对其自身的理解、筹划与更新,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实践理论的发展轨迹.深入认识这一研究方法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在实践中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提高全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南通市通州区提出"生活态"的"微+"区域教师培训范式,全面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这种体现"供给侧"改革思路的培训新范式,以"寻本、寻真、寻为、寻实"为教师培训理念,以测定"微支点"、构建"微空间"、打造"微引擎"、整合"微档案"为培训策略。在这一范式之下,"微+"代表一种"生活态"的教师自主发展平台,一种实时化的"群整合"理念,一种"全成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教师专业化运动已经从工会主义转向了专业主义范式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但教师专业发展也并没有使教师的专业地位有明显的提高。现代主义的时代范式和教师职业的本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化范式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表达是教师个人教学信念的集中展现和教学思想的话语形式。美国大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表达可归纳为五种典型范式,即"目标—手段"范式、"经验总结"范式、"形象描述"范式、"取向—阐述—总结"范式和"因素分析"范式。美国大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表达对我国大学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哲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关注大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大学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诉求,也将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8.
在反思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妍  汪寒鹭  姜勇 《中国教师》2010,(17):51-53
<正>一、专业自主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国际教师教育越来越突出教师的自主发展,并已成为师范教育"另类范式"的重要标志(Zeichner,1983)[1]。有学者指出,在新时期,自主发展是关系到教师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核心是专业实践,我国教师职前教育单维度、重知识传授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职前教师的实践贫困。从传统的"技术熟练"范式走向"实践反思"范式,回归教育实践本质,密切联系教育实际,在实践中培养师资已成为当今教师教育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以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前师范生的专业成长为目标,借鉴PDS理念建立与地方基础教育合作的教育实践创新基地是推动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2004年国际教育教学委员会(ICET)大会上,顾泠沅教授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解决学校课程教学问题的最后保障,但目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师在职教育,却面临理论向行动转移的困境。上海学校已普遍采用的校本教学研修制度,正向基于行动的学习型组织--"行动教育"范式转型。这种革新的尝试,特别关注小组学习,关注向经验学习,关注行动与反思的建构性联结,因此是教师实践智慧获得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也是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顾泠沅倡导的"行动教育"范式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香港教育学院原院长RuthHayhoe(露丝·海霍)对顾泠沅教授的报告作了精辟的回应——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外转移成为一种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受到非农部门吸纳能力和外部环境的限制,也受到农业吐出能力和劳动力自身素质的内在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以就业和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日本先保证国内资源、能源的稳定供应,对相关的产业部门进行投资,再从比较优势的行业依次对外进行扩散,使本国的“边际产业”依次向外转移。“日本式”的这种产业流向在当前我国实施QDII制度条件下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课程导学的主要任务有信息沟通、方法指导、内容指导、思想交流、支持服务;其重点有集中面授指导、作业指导、个别化指导、期末复习考前指导;在各重点任务中均有难点。  相似文献   

14.
大学外语授课作为一种学科教学方式,其理论依据来自语言学和学科自身两个方面,大学外语授课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学科语言研究基础上的学科发展和知识重构。如何进行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是大学外语授课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大学外语授课发展的知识背景,在澄清了全球化背景下教学项目运作的知识逻辑、市场规则和文化互动结构之后,结合地域经验,我们才能通过成功的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推进大学外语授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科技产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高校科技产业在培养高等人才、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作出了贡献.但也面临着资金短缺、体制不畅通等问题.这些制约了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我国高校科技企业的发展过程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及面临的困难,我们应重视并尽力解决.  相似文献   

16.
论汉水文化的生态形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文明构成中.汉水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悠久辉煌的历史。汉水文化是融多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域文化和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汉水文化是沉积与辐射的统一、厚重与灵动的统一、兼容性与独创性的统一、醇厚中和与阳刚峻拔的统一,具有开放性和广适性、持久性和变化性、丰富性和生长性、过渡性和和谐性等特征,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类文化一样,时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科学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是知识型企业的迫切性任务。银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型行业。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方法。四大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四大商业银行知识转化的研究是知识管理的切入点。经验性的解析揭示了四大商业银行知识转化的微观激励,为知识资本的深度开发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深度学习研究在国际上历经40余年,经历了蛰伏期、萌发期、新兴期,目前正处在迅发期,已得到政府、学校、社会机构、媒体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推崇。国内外的深度学习研究态势呈现出各自特色:国外偏向深度参与学习以及高阶学习策略研究,国内注重学生高阶知能的发展与迁移应用。40余年里,深度学习发生了两个方向的转变:从索求理解到追求迁移、从注重过程到侧重结果。深度学习已不再仅仅是为了理解基本知能而采用的学习方式,它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理解、追求迁移应用的有意义学习。它通过促使学生深度参与学习、适性地采用高级学习方略来促进高阶知能的发展,实现这些知能在全新情境中的应用或新高阶知能生成。目前国内外尚无研究关注深度学习的灵活性问题,而灵活性却是深度学习的诉求。这种诉求触及到顶层框架结构的变化并且需要一种认知灵活性,其实现极具挑战,可通过学习架构并借助智慧课堂的赋能作用尝试解决。  相似文献   

19.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于现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应厘清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功能与价值取向,尝试共建合作、委托培养、基地带动等多种模式。扩大和加强农村实用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范围和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和实用技术能力;建设农民培养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培养基地或劳动力供应基地;将新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农民工培训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在促进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加速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置疑的作用。然而,我国自2004年全面实施有组织地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项目以来,傍生了诸多问题和矛盾,分析和解决矛盾,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