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定义教组及过程进行“大数”运算.所谓“大数”即超过计算机语言编译系统最大有效位数的数.  相似文献   

2.
陈老师: “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实际上是比较两数多少的一组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是已知大数和小数,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或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已知小数,和大数比小数多的数,求大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则是已知大数,和小数比大数少的数,求小数。 人教版教材考虑到学生年龄小,接受困难,把它们分开编排。  相似文献   

3.
要正确解答“比多比少”及“倍数关系”应用题,就必须克服“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及见倍数就乘的思维定势。如:果园里有桃数48棵,杏树比桃树少12棵,杏数有多少棵?首先找出相比较的两种数量,并找出“比多”还是“比少”;正确找出大数和小数。最后看问题:是求大数还是求小数。已知大数求小数,用减法计算;已知小数求大数,用加法计算。上题的关键句是:“杏数比桃树少”,即杏树少(小数),桃树多(大数),而且桃树(大数)是已知的数(48棵),否数(小数)是要求的数,求小数就用减法计算。?他探杏树桃树果园里有桃树48棵,比少…  相似文献   

4.
黄秋英 《陕西教育》2011,(10):60-60,5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28~P31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大数教学提出了具体目标:1.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目标)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第二学段“数与代数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26~29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拨一拨”、“摆一摆”、“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百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了万以内数。虽然学生已经对百以内数有了一定的感知,但是由于“千”、“万”的数字范围比较大,如何帮助学生实际感受“千”、“万…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的数词一直以来都被赋予丰富的文化意义,有些甚至被称为“神秘数”具有神秘意义。本文主要讨论汉语基本数词中几个典型的“大数”与“小数”的意义,重点归纳与其表大数义和小数义相关的一些意义。中国文化赋予这些数词以词汇义之外的文化意义,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从中可窥探一二。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最近到学校调研,听了一节课——“大数的认识”中的“近似数”。当时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题:把360054700000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做单位的数。学生很快  相似文献   

10.
同数相加法是指在一年级数学教与学中采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两个加数大于5(或是5),并且两个加数相差不超过2的式题。同数相加法的要点是:“同数相加,多加减去,少加再加。”例如:7+6,计算时用“二七十四”口诀减去1得13。也可用“二六十二”口诀再加1得13。“同数相加法”比“凑十法”缩短了思维过程,节省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利用凑十法思维过程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余数。”看大数干什么呢?就看大数和10差几,在这一步学生心算了第一道题。看大数和10差几后,再把小数分解成见和几,学生又心算了第二道…  相似文献   

11.
错解诊断3例     
在解应用题时,有的同学犯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毛病,结果解错了题。下面例题中,我们就同学们常犯的错误,进行诊断和治疗。例1学校有篮球12只,比足球少3只,足球有多少只?错解:12-3=9(只),所以有足球9只。诊断:没弄清是足球的只数多,还是篮球的只数多,只是见“少”就用减法。这里见“少”要用加法算。治疗:弄清题中量的关系,先要判断出谁是较多的数(即大数),谁是较少的数(即小数),谁是相差数,根据大小数的关系式:大数=小数+相差数,再确定计算方法。正确解法;因为篮球比足球少3只,所以篮球是小数,足球是大数,相差数是3只。求大数采用小…  相似文献   

12.
一、调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引导他们积极扩充数的概念。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是学生首次认识比一万大的数,而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乃至一亿的数的出现,将直接否定他们原有认识结构中的“大数”概念,并容易产生诸如“十万、百万、千万、一亿到底是一些多大的数”,“为什么要出现这些‘大数’,学习它们有何作用”的困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教材中出现了一步相差关系应用题,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理解相差关系应用题中的“大数”、“小数”、“相差数”三个量的概念,弄清三个量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第四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在理解计算的算理时,需要将两数相差关系转化为部分数与总数的关系。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假设的思想,即先假设小数与大数同样多,再从与大数同样多的数里去掉比大数少的那一部分,就得所求的小数是多少。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儿童思考问题的现实性强,他们往往不易理解,也不善于假设。这样就  相似文献   

15.
和差问题是已知“两数的和”和“两数的差”,求这两个数是多少。解答和差问题的关键是选择大数或小数作为标准,如线段图:  相似文献   

16.
在“Cesàro一致可积”系列条件下研究了 B值随机元阵列的弱大数定律 ,并刻划了Banach空间的几何特征  相似文献   

17.
析数     
析数,辞格之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数字相乘或相加,把一个大数拆成若干小数来说。如“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句中的“三五”即“十五”.“二八”即“十六”,用的是数字相乘,语意含蓄,含情脉脉。  相似文献   

18.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率论中,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只有在对大量随机现象的考察中才能显示出来。为了研究“大量”的随机现象,我们常常采用极限的方法,因而须要研究中心极限定理。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在生产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在仅就一些实际问题略作分析以作初学者的一个启示。一、大数定律:凡是断言随机变量序列的算术平均(M_n/n)=(1/n)sum from k≠1 to n(x_k)稳定于一常数(或常数列)的一类定理通称为大数定律。或者说大数定律是论述条件的概率接近于0或1的规律的一类定理。在概率论中,接触得最多的是切贝雷夫大数定律。现在仅简述如下:1、大数定律:若x_1、x_2、……x_n、……是随机变量序列,如果存在常数序列a_1、a_2……a_n、……。便对任意的ε>0有  相似文献   

19.
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一般只要求学生理解“小九九”口诀表,能对口诀表横着背(从左往右)、竖着背,拐弯背。然而,由于表中45句口诀,全部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无论学生背得怎样熟练,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两个弊病:其一,在乘除法计算中,遇到需要大数在前,小数在后的口诀时,学生必须先在思想上把这个口诀转化为小数在前,大数在后的口诀,然后,再从口诀表中选用,影响了计算速度。其二,学生只熟悉小数在前,大数在后的乘法口诀,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思维过程中,都显得简单、单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逆向思维能力)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乘法口诀中注意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掌握规律,灵活应用乘  相似文献   

20.
【教材解读】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改变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把大数的认识分成“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两个单元分散教学的做法。这样编排,具有以下六大特点:一、集中进行大数认识的教学,优化了教材结构。教材对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加以整合,在两部分教学中间安排的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亿以内数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成为亿以上数的认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二、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感受大数的意义。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