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生 《黄山学院学报》2011,13(6):101-1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且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以马克思交往实践观为指导,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按照师生交往的范围和程度。分别从课堂对话交往、日常生活交往、社会实践交往构建高校思政课交往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教育交往:师生交往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交往是在教育这一特殊社会领域里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与一般的交往相比,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师生交往是教育交往中的一个侧重点,现代大学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教育交往的匮乏、空白,表现为教育交往的本质性改变或异变。提倡"对话式"教育交往,重建教育交往的价值,可以促进师生双方人格的完满,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正> 一、师生交往的分类(一)课堂交往和课下交往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任务。这个中心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在课堂实现的,并结合课外的辅导和活动。因此,我们把师生交往分为课堂交往和课下交往两种典型。一般说来,课堂上、下师生交往大体都是沿用下列模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学师生交往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大学师生交往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年龄、性别、成绩以及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大学师生交往有重要的影响;师生交往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师生之间的交往频率不高,在有限的师生交往过程中,男女大学生所获得的成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日常化师生交往不可避免地显示出保守性的特征,具体来说,交往行为呈现重复性,交往空间和时间具有封闭性,以及交往体验的不契合性。非日常化师生交往是日常化师生交往的一种超越,其特征表现为交往行为的创造性、交往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交往体验的契合性。要实现从日常化到非日常化师生交往的飞跃,达到师生个性的生成,离不开师生建立起自觉关系。  相似文献   

6.
师生交往是学校教育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一直以来,师生交往问题成为国内最具有前沿性和交叉性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之一。文章以近年来国内师生交往研究为主题,从师生交往的特质、价值导向与方法论、结构能力以及师生交往的异化根源与对策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与总结,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高校师生交往的影响因素,在探讨师生交往效能感对高校师生交往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培养策略,以改进高校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体现了交往的本质。异化的交往不具备真实交往的本质属性,实质上是一种虚假交往。文章揭示了大学师生虚假交往的主要特点、表现类型,阐述了导致师生虚假交往的主要原因、大学师生真实交往关系构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师生交往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教学中师生交往现状和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现代教育背景下师生交往的特点,探索构建和谐师生交往的对策,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师生和谐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传信 《中国德育》2007,2(5):37-40
师生和谐交往是当前高校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其特征表现为师生平等对话、主动参与、互动共生、影响久远。高校师生的和谐交往包括知识层面、能力层面、道德层面、情感层面上的交往,它们需要多层次的贯通融合而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的信息交流过程[1] 。学校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 ,离不开各种主体间的交往 ,发生在教育行政人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系列交往构成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其中尤以师生之间的交往为学校教育实施的最终落脚点。对师生交往的认识、有效方法的掌握将会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因此本文将对学校教育中的师生交往做重点探讨 ,力图对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学校教育中影响师生交往的因素及有效师生交往的策略做一些探讨。  一、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一 )有效的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2.
师生交往是学校教育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良好的师生交往,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高校师生交往整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交往频率低、时间短、内容单一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树立正确的师生交往观,丰富师生交往内容;拓展师生交往范围,增加师生交往机会;合理使用通讯媒介,加强师生间的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13.
交往,即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课堂生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师生是否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及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课堂师生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同理心水平、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教师个人的影响力与交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师生交往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内涵在不断演变,师生交往的形式与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媒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原始社会的"师""生"交往以血缘关系为一般性媒介,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交往制度;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之后,社会身份因素左右着师生交往,表现为师生交往内涵中的阶级化特征;近代以来,对货币资本的追求推动着师生交往...  相似文献   

15.
发轫于欧洲大学的导师制自20世纪初期导入中国后,对民国时期大学的各方面发展产生特殊影响。其中,导师制的施行促使民国大学内部的师生关系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引发师生间的教学、生活等日常交往活动出现明显变化,与既往的大学师生交往模式相比,表现出较为鲜明的差异性。这种交往活动的历史性转变,不仅对民国大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突出影响,对于当今我国高校施行导师制亦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滁州学院学报》2017,(4):109-113
雅斯贝尔斯倡导在交往中实现情感教育,大学中师生之间通过富有爱的交往培养研究事物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慕课以其开放性和个性化挑战了传统的师生交往方式。慕课中的师生交往缺乏真实体验,虚拟教学场景难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慕课中的师生交往难以实现真正的个性化,众多学习者难以制定灵活的学习计划;慕课中的师生交往缺乏情感关怀,提前录制授课视频难以满足学习者即时产生的情感需求。因此,慕课的授课方式难以实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目标。真正的教育强调人存在的价值以及师生之间的"对话",从而来实现对人类情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实现师生交往。这种师生交往具有主体性、平等性、整体性和互惠性的特征。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尚存在缺少平等民主氛围、多以单向交往为主、师生交往的不均衡性以及师生交往内容和方式不够科学等困境。为此,要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观,树立和谐的师生交往课堂观;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实现师生在民主和平等中对话;提升师生交往意识,实现师生主体双向交往;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探索师生交往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田振 《文教资料》2008,(13):84-86
学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提高技能"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积极健康的学校教育模式应该是师生互动的"教学相长"的教育模式.因此,师生关系,师生交往成为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相对于"课堂教学"这种正式的师生交往,师生课堂以外的互动、交流,也理应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师生交往关系是高校教育活动中最能反映教育本质的关系。"主—客"体师生交往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已不适应新时期高校师生发展需求。主体间性视阈下的高校师生交往关系将师生作为平等的主题,通过主体间性师生观念系和交往实践的建构,促成对话、理解而达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师生交往公正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公正地进行交往,其不仅有利于师生形成平等、公正的交往意识,保障师生的主体人格和尊严,而且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当代教育中师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公正的表现,为师生间公正交往带来挑战。当代教育者必须基于公正的相关理论,突破师生交往不公正的瓶颈,在师生交往体现出相对自由的交往权利、平等的交往机会和适切的交往补偿,走向师生交往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