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针对目前机电课程体系不完善,各课程的知识体系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与新技术脱节、理论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与理念落后、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典型测控实验缺乏等问题,依照新工科对学科的创新实用性、交叉综合性与成果导向性的要求,借鉴国内外以项目为核心与导向、强调实验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成功工程教育经验,开展新工科机电课程项目引导式改革。以实现复杂机电控制问题为牵引,融合测控新技术,打破传统机电课程的知识构架壁垒,实现项目引导式机电课程体系建设与授课内容再设计;探索面向新工科能力培养的"课堂+企业专家+实验"的教学新模式,实现机电理论知识传授与工程实践有机融合,最终实现面向新工科突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其相近专业学生学习工科专业课程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系统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建设、实施和效果。研究表明,基于云班课平台的化工原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个性化设计与实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工科课程教学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工科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基于专业认证的能力要求,进行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和充实实验项目内容,建设实验教学网站,探索科学的考评系统,建立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新体系,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在"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时代背景下,本文探讨了通过研制新型化工实验实践装置助力于"线上线下"、"虚实结合、互为促进"的化工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而培养具有较强化工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要求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对计算机大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实践教学作为工程性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必须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思路,才能设计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秉承成果导向教学理念,采用"穿透式"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竞赛驱动的"四类型六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群组成特性、实践案例模块化构成、金课建设标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特性的竞赛类实践课程,使不同阶段的实践课程共同服务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模块化案例实践教学为课程灵魂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课程形式和案例内容的建设标准,提升了计算机大类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效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当前教学模式中的痛点问题,提出"新工科+思政"创新模式的建设思路,并以通信工程学科基础课"通信工程应用数学"为例,给出改革方案实践案例,为"新工科"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面对远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不断推广与普及,为响应"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基于FPGA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扩展应用,建设了一整套能够对远程实验教学实现全过程一体化管理的平台.该平台的应用打破了以往实验课程对线下教学的强烈依赖,对实验教学的远程在线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工科建设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与新工科建设存在一定的耦合性。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创新思想及方法论,在创新理念层面和创新方法层面均与新工科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相契合。基于此,试验并打造新工科专创融合课程:工科中的设计思维,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形成一定的专创融合路径探索经验,为新工科及其他专业的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现有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教学手段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基于问题学习"和"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思想,将课程教学方式更新为"学生课前学习+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实验前分组讨论+学生进行仿真实验+实验后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3方面进行改革。编写面向新工科建设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讲义;以猎鹰重型火箭回收等航空航天热点问题为背景,将其抽象简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开发"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教学和评价综合平台,设计若干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案例;通过多阶段考核及最终答辩,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高。  相似文献   

10.
从业已实施的项目中总结凝练中国特色的建设经验,对于进一步深化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价值.借助扎根理论对37份"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发现新工科建设体现出"一核两翼四转变"的"中国特色",即:在建设核心上,高校以使命为导向重塑了工程教育目标;在资源翼,构建了"多元融通"的要素整合机制;在行为翼,初步形成了"双向并举"的建设路径;在内涵上,呈现出从模仿型发展向特色型发展转变、从匹配型培养向支撑型培养转变、从适应型融合向引领型融合转变、从就业型工程向创业型工程转变的"四个转变"创新特征.  相似文献   

11.
根据《工程力学》课程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文章就《工程力学》课程的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编排、多媒体运用与模拟实验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工程力学》课程建设应结合具体实际,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核心,将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人才的思想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课堂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以达到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水文学》课程对工程教育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出发,分析了《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综合评定课程成绩等方面提出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都面临着课程难度大、专业技术性强的问题,学习《石油工程导论》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基础知识积累和技术水平。基于此,文章以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课程体系下该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几方面阐述教学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5.
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工程活动的真实背景环境,注重工程师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某校安全工程专业在建立CDIO背景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利益相关者的验证,构建了相互支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保证工程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构造地质学》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出发,分析《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及环节、改进教学方式及方法、完善考核及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提出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旨在培养掌握生物技术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制图与CAD基础》是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攀枝花学院为背景,从教学设计、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谈谈对该课程教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重视,相关产业对船舶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海洋工程环境学》课程是一门船舶与海洋工程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主要侧重于工程实际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针对这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工程背景下对其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我校“专业建设发展思路的意见”,从人才市场现状及需求预测对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教学改革实践等方面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工程材料》的课程特点,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如展开丰富的想象;例举新颖有特色的实例;合理运用图表;强调材料新老牌号的对比;关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注重教学手段的合理化和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