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期回顾:琴砖的拥有者也是华光学生,“怀级”武班的,叫郦怀琛。他开办了一个“露两手服务公司”,经过一次奇妙的历险,得到了这块稀有的琴砖。  相似文献   

2.
蔡邕(yōn)是东汉末年的大学问家,同时,也是出色的音乐家。有一次,蔡邕路过一个村庄,有一家人正在做饭,锅下的柴烧得噼噼啪啪响。蔡邕一听,觉得这柴燃烧的声音非常清脆(qīn cuì),说不定可以用来做琴。他急忙走近一看,果然,这是一块上好的梧桐(wútón)木,是做琴最好的材料了。于是,他顾不上火正大,连忙把这块木板抽了出来,灭掉了上面的火。他一边端详(duānxián)这块烧焦的木头,一边连声说:“可惜,太可惜了!”看见烧火的人被他弄糊涂了,蔡邕解释(jiěshì)说:“这块木头是做琴的好材料,烧掉实在是太可惜了。”烧火的人笑了:“原来如此,既…  相似文献   

3.
魏国屯垦画象砖一九七二年甘肃嘉峪关出土.一九七二——一九七三年在嘉峪关先后发掘曹魏至西晋时期的墓葬八座,六座是画象砖墓,共保存画象砖六百余块,画象构图简练,线条流畅,内容丰富,都是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其中二百余幅描绘了我国古代陇西各族人民从事生产劳动的形象.这块屯垦画象砖上部为武官率领武士  相似文献   

4.
蔡邕(yōng)是我国东汉末年有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有一回,蔡邕路过江边,看见有人在烧水。忽然,他闻到柴火堆中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梧桐的香味,他走到跟前仔细一看,里面果然有一块上好的梧桐木。于是,他赶紧把这块木头从火中抽出来,连扑带打把火熄灭。后来他把这块木头带回了家,亲手雕成了一把七弦琴,琴尾正好是烧焦的地方,因而取名“焦尾琴”。到今天,这把琴成为中国音乐史上四大名琴之一。  相似文献   

5.
真假凤来仪     
上期回顾:经过激烈的竹马之战,祝卿堪从郦怀琛手中夺回琴砖,送到博物馆。按照电子邮件上约好的,百里长缨和北君马在暑假开始的这一天去机场迎接凤来仪老先生。电子屏幕显示他们要接的航班已经到达。  相似文献   

6.
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度春秋,我一直徘徊在教育矛盾与朦胧的渡口,总希望到达那豁然开朗的对岸,去拨开云雾看到语文真正的青天.一次偶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语文课中最主要的课型是阅读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专家认为即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在这三个要素中,"读"是根本,"议"是关键,"情"是纽带.高人抛的这块砖似乎让我顿悟了语文这块玉.  相似文献   

7.
杨鹏 《现代教育》2006,(1):28-29
法理学是法学基础课程,讲述的内容是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这是学习其他法学课程的基础,笔者认为把它比喻成开门砖比较合适。如果这块开门砖比较大、比较厚重,你敲开的门缝就会大,你进入里面的时间就会提早。反过来,即使你敲开了门缝,也是很小的,你挤进来会很费力气。因此,学好法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错位的母爱     
母爱,不应是孩子沉重的负担琴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全年级的前列。可令人意想不到地是,就在高考前的一段时间里,琴琴的成绩却直线下降。琴琴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却毫无办法,只得求助于琴琴的班主任老师。班主任王老师从琴琴要好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琴琴近来晚上经常失眠。是因为临近高考心理压力过大,还是功课太多让她应付不了,或是其他什么原因?班主任带着这个问题与琴琴谈了两个小时。与琴琴谈完话后,王老师对一直焦急地等在办公室外的琴琴妈说“:从今天开始,你就用不着一直守在城里陪着琴琴读…  相似文献   

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度春秋,我一直徘徊在教育矛盾与朦胧的渡口,总希望到达那豁然开朗的对岸,去拨开云雾看到语文真正的青天.一次偶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语文课中最主要的课型是阅读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专家认为即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在这三个要素中,“读”是根本,“议”是关键,“情”是纽带.高人抛的这块砖似乎让我顿悟了语文这块玉.  相似文献   

10.
[一] 琴城琴城里的人们都热爱着各种琴:钢琴、小提琴、竖琴……琴城的创造者季尔高是个伟大的钢琴师,在琴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见他的雕像:石头的,木头的,铁的。在市政府门口甚至有一座他的金雕像。几百年来这座雕像经历了风风雨雨。可至今仍是闪闪发光。琴城里的人们爱护这座金雕像就如同珍惜自己的生命。[二] 不合理的规定我叫琴幽幼,今年18岁,是一名  相似文献   

11.
今年,我已经步入了教育教学生涯的第六个年头。六年来我摸着石头过河,虽然教育领域的深浅,教育是否成功,仍是未知数。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桩桩记忆犹新的往事,让我无法释怀。在这里我讲讲我的教育故事,希望这块“砖”能引出大家的“玉”来。  相似文献   

12.
琴(风琴、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是音乐教师的得力助手,是重要的教学工具。但不能乱用,琴弹多了,幼儿唱歌会随大流不动脑,离了琴就走音,不会独立唱歌。琴弹少了,对训练幼儿的音准、节奏,体会歌曲的感情又不利。那么怎样才好呢? 一、因人而异:对音乐基础差的幼儿应多用琴,加强他们的“乐感”。对音乐基础好的,可少用琴或不用琴,减少其对琴的依賴。  相似文献   

13.
教育=应试?     
不知从何时起,教育丰富的内涵逐步被抽剥一空,最终被简单化为两个字——应试。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介绍一位优秀教师的事迹,画面中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赫然写着六个大字:高考改变命运!从知识改变命运到考试改变命运,应试教育完成了对教育目的的彻底颠覆,实现了目的和手段的大逆转,使教育与自己的本质属性渐行渐远,沦为了一种工具,成为了一块即用即弃的“敲门砖”。所有人都想用这块敲门砖敲开“幸福之门”,而一旦达到目的,这块砖就会被彻底舍弃。国内某名校开学前夕竟有8000多人提前返校参加补考,其中大多是大一大二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已经步入了教育教学生涯的第六个年头。六年来我摸着石头过河,虽然教育领域的深浅,教育是否成功,仍是未知数。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桩桩记忆犹新的往事,让我无法释怀。在这里我讲讲我的教育故事,希望这块"砖"能引出大家的"玉"来。  相似文献   

15.
工之侨献琴     
从前有个叫工之侨的人,偶尔得到了上好的桐木。他十分高兴,仔细将桐木刻削雕琢做成了琴,装上弦演奏,琴发出了金属般的声音,回音像玉磬一样优美。工之侨自认为这把琴是天下的极品,就把它献到了掌管祭祀礼乐的部门,官员派最优秀的工匠来看琴。工匠摇摇头说:"这把琴的声音虽好,可惜不够古老啊。"就退给了他。工之侨无奈地回了家,到家后他让漆匠在琴上伪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汉朝末年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名叫蔡邕。一次,他路过江边,看到有人在烧火。忽然,他闻到火堆中散发出的一种梧桐的香味,走近一看,发现里面有块好用的梧桐木。他连忙从火中“救”出这块木头,将它带回家,亲手制成了一把七弦琴。因为烧焦的地方是琴尾,所以取名“焦尾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汉朝末年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名叫蔡邕。一次,他路过江边,看到有人在烧火。忽然,他闻到火堆中散发出的一种梧桐的香味,走近一看,发现里面有块好用的梧桐木。他连忙从火中"救"出这块木头,将它带回家,亲手制成了一把七弦琴。因为烧焦的地方是琴尾,所以取名"焦尾琴"。"焦尾琴"音  相似文献   

18.
琴在周人的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周人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的琴用途颇多,体现在礼仪方面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用于相处之礼,将琴作为交际工具;二是用于敬神之礼,将琴作为祭祀用具。  相似文献   

19.
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我在我班进行听残学生随班就读实验,利用支架式教学来提高听残学生的语文成绩,收到了明显效果.在此想通过个案研究的形式,把这块"砖"抛出来,希望能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 《工之侨献琴》一文叙述了工之侨先后两次献琴的经过,构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细细分析有哪些方面的对比?二、这些对比给读者以怎样的启迪?我以为工之侨先后两次献琴起码有以下五个方面形成对比:其一,首次献的琴未加修饰,是以真面目出现的;二次献的琴既漆上了残缺不全的花纹,又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