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一定的环境为背景展开的。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因素对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环节的平台,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内化效果。其中,情绪、情感因素对提高内化效果尤为重要,对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起着积极或是消极作用。教育者要结合受教育者的情绪状态、情感体验,适时适宜地开展教育工作,使受教育者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充分发挥积极情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催化剂”作用,实现教育内容的内化。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冲突”及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矛盾是普遍的客观存在 ,对立统一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思想政治工作也离不开矛盾的推动作用。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来看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何一个侧面或任何一个步骤 ,都表现为一个过程 ,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过程中展开 ,在过程中实现的。这个过程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统一的过程中 ,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活动 ,即教育者施加影响、实施教育的活动和受教育者接受影响、内化、外化教育信息的活动。教育者、教育对象以及一定的教育环境构成了思…  相似文献   

3.
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认为,“把关人”是传播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传播过程,因而,“把关人”现象必然客观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的角色特征、传播行为以及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和功能表现.决定了其“把关人”的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信息"错层交流"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和可能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衰减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遵循信息传播规律,选择和传输有效教育信息,引导教育对象接受心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共解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5.
一、系统化整体素质教育的概念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受教育者) ,德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思想及行为施加教育影响 ,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内化外部环境影响 ,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是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 ,他们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及社会实践中都产生各种思想活动和心理感受 ,并且相互影响着。因而 ,学校的德育工作着眼点就不仅仅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而更重要的就是不能忽视“学生—学校”、“学生—社会”、“学生—家庭”这个整体上。学生群体中的素质教育系统 ,我以为应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足一种特殊的传播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传递过程。本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从宏观和微观上来探讨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背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单向灌输”的“一言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绝对权威、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性等。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从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分化过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或转变过程来重新探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有利于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认同。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已全面浸入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新媒体使得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有更多直接的交流平台,教育者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更加直接准确,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扩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多元,在话语权、知识容量、意识形态传播等方面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都面临着全新的转变。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好的改善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将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说”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双主体说"的实质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上升到主体位置,与教育者并列成为主体。这一观点存在着逻辑上、理论上的诸多问题,难以成立。"双主体说"把教育过程涉及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两个方面,说成是两个过程,由此产生了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双主体说"在理论研究上也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基本关系;二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同功能;三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同作用。同时也淡化了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责任和自信。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对象的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导向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的基本功能。它主要通过三种导向体现出来:对传统思想的导向、对现实思想的导向和对未来思想的导向。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发挥思想导向功能,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角色担当,一要做终身学习者;二要做经常自检反省的对象;三要做教育对象在思想信息海洋中畅游的“领航员”。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定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正确运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教育对象的主动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是受教育者将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道德转化为自身认识的过程。而内化过程作为是受教育者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外,还需要教育者起主导性作用,通过外部影响力量促使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实现第一次飞跃。教育者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涵义及基本过程,帮助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向社会所需要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扩展与延伸,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引起了部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就互联网的发展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谈几点见解。一、网络为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带来了难得的新契机。1.教育主体出现变化。教育主体不是高高在上、实行灌输的思想权威与教育者,而是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有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他们和教育客体是平等的,不具有上、下的层级性。他们不是提供“说明”,而是提供“影响”、“选择”、“引导”,因而更…  相似文献   

14.
论“有效沟通”西北师范大学何喜刚一、有效沟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工程沟通,是使双方能够通连。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一般是指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人际沟通,即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以教育内容为中介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的动态过程。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主体素质与信息污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最基本最活跃的主观性因素,二者素质的高低以及相互之间的信息处理、互动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效果,并对信息污染的存在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我们必须不断优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素质,以控制信息污染的危害范围与程度。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传授教育信息与接受教育信息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确实的被受教育者所反映、择取、理解、内化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外化出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如双向互动规律、内化外显规律、协调控制规律、自我教育规律、立体差异规律、反复递进规律和周期波动规律等。在此 ,笔者仅就具有全局意义的双向互动规律、内化外显规律和协调控制规律进行一些探讨与分析。一、双向互动规律双向互动规律是指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统一协调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一方面 ,教育者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 ,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又发挥着主体作…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坚定大学生思想信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学习过程,教育者施加的任何教育影响,只有经过受教育者的心理接纳,才能将思想教育的内容内化,从而转化为行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重视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理性,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的地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易树立权威,得到尊重,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而在网络时代,教育者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部分丧失,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育者处于“老向少学习”的尴尬境地。同时,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定的信息传播活动。从信息传播的视角,强化教育者的“把关”责任、深化传播受众认识、借鉴信息理论、运用传播技巧,建立一种理性、科学的传播方式,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