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引探教学法则体现出该过程的主题是沟通与合作,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的一个动态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凌芸 《南昌教育》2007,(12):36-37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引探教学法则体现出该过程的主题是沟通与合作,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的一个动态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引探创新教学的基本内涵和框架(一)基本内涵“引探创新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探究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基本思想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小组研讨为主要形式,变教师的教为“引”,变学生的学为“探”,把教师的讲课过程变为创设情境和组织学习的过程,把学生被动的模仿学习过程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再发现的过程。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把“引”“探”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课堂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为…  相似文献   

4.
李元清 《贵州教育》2005,(13):44-45
善教者所追求的完美的教学效果应该是:调动学生的情、智、意、能各种感观,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研究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创新。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中感悟知识,获得创造性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会学,使他们既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发  相似文献   

5.
陈永林 《江西教育》2003,(14):19-20
“引探”就是引导、探究(探求)。引探教学法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法。引与探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得到“引”的动态平衡、动态促进的过程,两者是交叉穿插、和谐发展的。“创新”就是无中求  相似文献   

6.
引探教学法     
“引探教学法”是广东省深圳市的教研员和老师们近年来所创造的一种新教法,即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引探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着眼于“引”(引导),学生主要着力于“探”(探索),教师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  相似文献   

7.
引探教学的特点是,整个教学过程,以思考题为思维主线,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先学(探求),教师后帮(归纳),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引",启发学生去"探"."引探教学"有三个层次.一、初学.是引探教学的准备阶段.上课时,教师以预习思考题为根据,引导学生回想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并讲解引例,为学生学习新内容作好知识上的准备.二、再学.是"引探教学"的中心环节,由五个步骤组成:1.教师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预习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求异,具有独特见解等,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探教学法是现代诸多教学法中的一种,是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两年的实践,我认为要充分体现引探教学法的优越性,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引探过程中要抓好“双基”创新与“双基”具有辩证关系,它们之间不是脱节的,更不是对立的。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创新…  相似文献   

9.
引探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探,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双基”训练,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如何摆脱传统的“灌输法”,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实施“引探教学”,即是笔者在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一、引探教学的含义 “引探教学”是指由教师将历史教材的内容从不同结构、层次、角度、方法、侧面问题化,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二、引探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引探教学法是深圳市教研室陈永林老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博采众长,从实践中总结创立的一种教学法。引探教学法强调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的主动作用与最佳配合,体现整体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循环教学、启发式教学。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问看得十分重要。引探教学法以“三学”(课前初学、课初再学、课中又学)课本而区别于一般的发现法,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学习而区别于一般的自学辅导法,以结构的整体性和思维训练的完整性而…  相似文献   

12.
引探教学法是在启发教学思想基础上创立的教学方法。它把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哲学教学中运用引探教学法既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了课堂,又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数学课程就是要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施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要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用问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当碰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当以问题形式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索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涉及课堂中的“引答”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有质量的“引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听课效率。本文结合“引答”的相关资料,总结在小学中高段数学课堂中“引答”教学方式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的“引”与“导”邓纯忠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引导,从宏观上来说,将会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起着导向作用;从微观上来讲,有其各自的内涵和功能。可以认为,“引”在教育教学中,是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在每个新的信息输出时教师所精心“润色”的具有...  相似文献   

16.
张爱荣 《学周刊C版》2010,(7):199-200
新理念下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也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要构建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新课程改革.数学课堂应变“复习引入”为“问题引新”,变“灌输”为“引探”;课堂中设“市场”,让音乐进课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通整合.反思体验.领悟建构。  相似文献   

17.
1.引探教学法是个什么样的教学法?答:1983年春创立的引探教学法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引探教学法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究)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法。一方面是教师的积极引导,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主动探求(究),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引探教学法,引导与探究,两者都要强,教学才能出高效。2.引探教学法过时了吗?答:对引探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不但不过时,而且更需要。20年来,先后出了6本引探教学法的书籍。读读里面的内容、观点和要求就会发现,引探教学法是十分适合当今的教学要求的。例如,引探教学法提出:学生要先学先讲,教师要后讲后帮,引与探有机…  相似文献   

18.
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例3的教学目的是:①使学生掌握“比少”求和、“比多”求和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②对学生进行对比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采用引探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引探的准备——在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引入新课,做好知识铺垫。 1.做猜铅笔游戏。教师出示一个装有铅笔的包,从包里拿出  相似文献   

19.
“引·探·练”优化教学过程尹丽君多年来,我坚持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联系中探讨教学过程的优化,使教学活动目的明确、生动有趣,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发展,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具体做法是:一、引─—激起兴趣,引发思维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引探教学法”是深圳市陈永林教授创立的。它所注重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把“引”和“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自由、自主探索的空间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探究创新的快乐。“引探教学法”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一、引探准备在引探准备阶段,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在学习《青春舞曲》时教师身穿新疆维吾尔族服装,头带花帽,随着《青春舞曲》音乐舞蹈进课堂,顿时激发了学生想了解维吾尔族歌曲歌舞风格的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