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村小说因特定的历史语境而产生,并伴随着新的历史语境而发展。“五四”乡土小说、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分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较之“五四”乡土小说,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在创作主体、创作思想、文本色调等方面均发生了嬗变。这些嬗变反映了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社会心理、审美感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五四文学放在世界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20世纪30到60年代的文学、新时期文学的多维框架中,做宏观审视,从而寻找它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位置。五四文学是中国文学从开放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中外文学“里迎外合”的产钧。五四文学分娩了30到60年代的革命文学,联结它们的脐带,是文学的功利功能。新时期文学是五四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文学的既定向发展,同时又积淀着革命文学30多年单向独进中积累的精华,形成以革命英雄主义文学为主轴的特色。它们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中,中国文学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五四思潮是否属于科学主义性质存在激烈争论。笔者认为,五四科学思潮的科学主义发展轨迹不容回避,但同时也要细致地分析其生成、演化、变迁的特定历史语境,只有综合思想和历史两个层面,才能全面准确把握五四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获得“迈出五四光大五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五四大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五四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翻译现象,还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五四文学翻译思考研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中国文学流变与外国文学的深层联系,即外国文学的哪些因素被中国作家所择取,如何择取、变异及中国化的过程;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特征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以什么为参照与样板而形成的,即辨析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新传统之原型及其最初的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的价值关系是近年来学界已开始意识到的话题.从"新浪漫主义"入手探寻五四文学的存在主义倾向是一种新的"问题意识"生成点."新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五四启蒙现代性的历史语境,它以非理性主义为文化价值立场和审美思维形态,以现代主义为时代精神表征和艺术诉求方式,以生命哲学,生命诗学为创作话语的意义本体内涵.正是通过上述话语知识结构的建构"新浪漫主义"确证了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之间价值关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文学语境与文学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是承载信息的关系场,文学语境是负载审美信息的关系场,是一种审美语境。语言生成文学语境,文学语境制约着文学语言的形成;文学语境是文学语言存在的关系场,文学语言实质是一种文学语境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丁玲在为营构政治化文学新体制而呐喊助阵的同时,对"五四"文学的个性品格和审美精神仍然有着割不断的情缘和依恋一方面,在历史维度上,她积极为"五四"文学传统的合法性进行申辩;另一方面,在现实维度上,她立足当下,积极弘扬"五四"文学传统,并将它具化到创作论中,从而为当代文学的建构提供了可供直接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五四”“人的文学”观初萌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此间 ,文学开始由贵族阶层转向广大民众 ,并初步树立了“人生”的价值意义。及至“五四”文学革命时期 ,“人的文学”观由起初“泛人性”地揭示人的“自然存在”,发展为“人生化”地描绘人的“社会存在”,进而达到了“个性化”地表现人的“主体存在”。之后的革命文学的倡导 ,进一步发展了“人的文学”观的意义内涵 ,它更加密切了文学与民众、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并且在文学中确立了广大民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五四”“人的文学”观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五四文学与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虽说在时间上紧密相接,但二者在创作宗旨、思想指向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都相差巨大。在启蒙语境下,五四作家们更多地侧重思想批判与文明批评;而在革命语境下,三十年代的左翼作家则将文学作为政治批叛的武器,在创作中注入较浓厚的阶级分化意识和政治斗争意识。同样是父子冲突的题材,在不同的语境下就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透过"父"与"子"关系在这两个时期文学中的嬗变,我们不难窥见五四时期与三十年代在文学与社会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五四大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五四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翻译现象,还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五四文学翻译思考研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中国文学流变与外国文学的深层联系,即外国文学的哪些因素被中国作家所择取,如何择取、变异及中国化的过程;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特征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以什么为参照与样板而形成的,即辨析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新传统之原型及其最初的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史上,每当社会出现重大转折时青春文学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列,通过对文学传统的颠覆或补充来影响和推动所在社会文化的变革转型。通过把五四文学与当代青春文学加以比照,发现当代青春文学虽然没有像五四文学一样担负济世救国、启蒙载道的重任,却以与主流文坛平分秋色的创作实绩改变了传统文学资源配置体系,为经济兴国作出了积极贡献,二者有着变革创新的同质性;五四文学改写了中国社会和文学历史,当代青春文学是对五四文学的续写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学是在对传统文学的否定中确立自身的,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本质之一。五四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对“自己以前的存在形式”否定。是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从诗三百篇到明清小说,从楚辞对诗歌形式的革新到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国文学的和第一点和发展,都是这一质的飞跃前的量变的积累。外国文学的只能量种不起根本性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学趋于精英化的存在方式和把关制度下的传播壁垒使之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逐渐式微,而与网络的邂逅与联姻,让文学在短短的时间里打开了无数个出口,网络文学在当前的传媒语境下已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网络新媒介从文学的主体、文学类型、文学语言、叙事方式等方面对文学传播进行了演进与重构,展示出其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壮美图景。  相似文献   

14.
艺术自由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遗产之一,网络文学对之既有继承又有超越。继承性体现在艺术自由是网络文学和五四文学共同的价值诉求,世纪初相似的历史语境决定了它们相似的艺术追求。而网络文学对其的超越性,在文本层面主要体现为小说类型和叙述语言的创新性。艺术自由给网络文学带来重要的文学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学极大地改变了当代文学发展的整体性格局,并带来网络小说文本的创新性,从而使网络小说获得了不一样的现代性文学面孔。  相似文献   

15.
虽然中国现代现实主义主流文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哲学基础的,但纵观整个五四文学,却是以西方现代非理性的人本主义哲学为其主要哲学基础的。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给中国现代文学以感时、忧国、反抗、革命的特有品格的话,那么,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则赋予五四文学家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加深拓展了五四文学对人和人生全面反思的主题意义,更新了五四文学的审美观念,丰富了五四文学的艺术技巧,从而激发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生命活力,加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晚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制度的重大变革,这意义是怎样估计都不过分的。废除科举制度,使士子诵习的“四书五经及其笺注之文字”失却了其既有的效力,促使他们的文化立场逐步移位于国家民族的基点之上。废除科举制度对五四文学发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五四文学发生的创建主体提供了巨大的公共空间。其二,促成了晚清历史上第一次留学生热潮的形成,为留学生获得世界化视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留学归国的学生成为五四文学发生最为重要的驱动力量。其三,促成了五四文学创建主体对作为启蒙救亡工具的新式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认同。总之,科举的废除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个分水岭,标示着人的知识结构转型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清末民初两代人知识结构的转型,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认同都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型。这便形成了五四文学发生之际的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五四文学的创建主体并没有从主导晚清文学的文学家中产生,而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新文学是在对传统文学的否定中确立自身的,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本质之一.五四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对"自己以前的存在形式"的否定.是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从诗三百篇到明清小说,从楚辞对诗歌形式的革新到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国文学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是这一质的飞跃前的量变的积累.外国文学的影响只能是一种不起根本性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文倩 《现代语文》2005,(12):35-37
中国文学在“五四”十年间(1917~1927)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其中固然有社会历史的作用,更是文学本身发展的结果。然而“五四”文学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高潮又与西方文化的推动有着特别的联系,它是近代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撞击的产物,而这一撞击在文学领域的具体矛盾运作及其经验教训也值得我们研究总结。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杂以道家宇宙观的文化体系。其特点在于:它是一个“自足体系”,并强调“家族整体意识”。泯灭人的个性,使人缺乏“独立性”,而又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这些以人的感情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文学的发生一直是诸多学者无法纾解的心理情结。五四文学的创建主体作为五四文学的亲历者,由于他们的文化立场不同,解读五四文学发生的视角不同,于是众说纷纭。尽管后人对五四文学的创建主体的自我言说有所涉猎,但对五四文学的发生研究一直没有形成热点。直到20世纪80年代黄子平等人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后,五四文学的发生论研究才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从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发生的互动关系来解读五四文学的发生,一直是一个盲区。事实上,是新式教育促成了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现代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也正是新式教育,促成了五四文学接受主体现代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被推崇为"中国的启蒙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文化大革新。五四新文学则被誉为"是以启蒙主义为重心的文学现代化运动"。以五四时期翻译活动为例,分析了五四时期翻译现代性的特征,重点探讨了五四时期翻译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化转型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