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教育代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价”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常用的词汇,而且是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代价问题也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解析教育代价,对于认识并理清复杂的教育现象,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代价”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人们对代价的理解却是仁智互见,没有比较一致的认识。有学者认为,代价是人们为了取得进步而承担的损失、浪费和牺牲。并且人类要为一切收获而付出代价。①在哲学视野下,代价指的是人们在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社会选择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与人的价值取向相违背的消极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关于人的价值的论述大都主张人的价值应包括索取与贡献两个方面,只不过两个方面有所侧重而已。我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要理解人的价值,就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价值。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关系中产生的。这就是说价值是一个普遍的关系范畴,它是在作为主体(人们)的需要和具有满足这种需要属性的客体(外界物)之间的关系中产  相似文献   

3.
刘雷 《文教资料》2020,(5):68-70
信任问题,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其研究历久弥新。“信任”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从不同的基础出发,对“信任”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本文以个体有限理性为前提,从个人能力、个人诚信、无私价值和道德美德四个方面,对“信任”概念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理解“命题”。同时,对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的概率、信任的产生过程,进行分析和实证评价。结论是:非计算性信任,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基于价值和美德的信任,是一种超越单纯计算要求的合理性交往方式,正被人们运用于日常交往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人的价值问题是一个为理论界热衷讨论,青年人苦苦探求的课题。笔者在本文中愿就人的价值问题的含义与特征两个方面略述管见。一、人的价值问题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讨论一个问题,其基本的前提是要搞清问题的含义。在目前已发表的有关文献中,对“人的价值”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解决问题首先要明确问题,因此先让我们搞清这一问题的含义。笔者以为,人的价值这个概念似可包含如下三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产生和形成人及其特性的内在根据和原因。作为类的人,其本质是劳动。由于劳动是一个价值性概念,因而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观是一个价值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理想人的规定。作为个人,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一个事实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认识。马克思这两种人本质观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马克思希望人们能不断地从现实出发走向理想的人。马克思的人本质观对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评是一个从评价概念中经过去价值化后拓展延伸出来的新概念。对考评概念产生的过程,考评与评价概念的区别,考评概念产生的背景,以及考评概念的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期厘清人们概念上的混乱,深化对评价与考评概念的认识,为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发展清除障碍。  相似文献   

7.
人生价值的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时髦的问题,也是青年学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什么是人生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就是人的生命历程,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认识和改造自身的社会生活过程。价值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是在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发生关系产生的。价值就是主体人的  相似文献   

8.
费广英 《天中学刊》1999,14(6):112-113
一、人格与人格教育“人格”是一个应用极其广泛的概念。它的内涵较为丰富,往往因应用环境不同而产生差异。即使是在心理学与教育学领域,对人格这一概念的定义也是不同的。我们一般把人格和个性作为同一个概念加以理解,其含义是:由生理遗传与后天经验共同形成的,在适应整个环境的过程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人格反映了人的最本质的特征,人与人之间最显著的差别就在于此。健全人格的内容包括:一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对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做人应具有的基本精神的价值判断。道德价值判断是做人的基本标准。包括不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产生和形成人及其特性的内在根据和原因.作为类的人,其本质是劳动.由于劳动是一个价值性概念,因而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观是一个价值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理想人的规定.作为个人,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一个事实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认识.马克思这两种人本质观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马克思希望人们能不断地从现实出发走向理想的人.马克思的人本质观对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论价值与教育中的价值问题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教育与价值的关系是教育理论中最基本的命题之一。教育的价值研究是一个关系到教育理念、教育评价、教育实践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领域。本文的主旨在于阐释价值概念、教育中的价值问题及其要害 ,为教育的价值研究提供一个总体思路。一、价值概念辨析(一 )不同语境中的价值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 ,人们所用的“价值”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 ,价值是指“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据此 ,不同的商品得以交换。在科学研究的方法讨论中 ,人们常常将“价值”与“事实”、“价值研究”和“实证研究”相对应。在这一语境中 ,…  相似文献   

11.
任何教学都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表示物对人的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的属性[1]即价值是客体的某些属性对人、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客体的某些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某些需要,是主体所追求的目的。教学价值是教学对人、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即教学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育研究中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文主义,已经成为一个涵义很广的概念。凡是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地位和尊严、倡导个性发展的各种思想、思潮和理论,都属于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一种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两者在教育研究中属于截然不同的方法论。在人类探索教育的历程中,人文方法先于科学方法而产生,伴随教育研究的出现而  相似文献   

13.
“隐含作者”是美国芝加哥学派著名学者韦恩·布思于1961年在《小说修辞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叙事学概念。此概念自诞生以来在国际叙事研究领域被广泛运用,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隐含作者”来源于作者编码和读者解码的过程中,是作者构建与读者想象推导出的作者形象,它是一个与真实作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概念,与真实作者之间呈现出相似性、互异性与对立性的对应关系。“隐含作者”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又有利于我们更好、更全面地阐释作品。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引入了可行性的概念。"可行性"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既包含对可能性范畴是否符合人根本利益的价值分析,又包括对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是否具备相应条件的事实判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对小学"比"这一概念的教学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概念"需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让学生认同该概念产生的价值,要关注概念的本质特征,要有具体材料支撑,还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时”作为一个特殊时间概念,其产生与阴阳家关系密切,在道家它也成为一个重要概念。在这两家思想中,“时”本具浓厚的自然命定论色彩。儒家接受了“时”概念,但努力排除其命定论因素,强调人的主体能动精神,以彰显儒家以人为本的人文道德理性,从而形成中国文化传统中君子自强不息的积极人格自觉。  相似文献   

17.
论虚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概念问题是近几年来逻辑界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打算就什么是虚概念,虚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真、假和概念的虚、实的关系等问点谈一谈作者的看法。一什么是虚概念?我们认为,虚概念就是在现实中不存在与之恰恰对应的事物的概念。概念是事物的反映,因此,一般说来一个概念在现实中也都存在着与之恰恰对应的事物。例如“人”的概念在现实中存在着人这种事物与之恰恰相对应,“国家”的概念在现实中存在着国家这种事物与之恰恰  相似文献   

18.
人本思想在高校师资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人本思想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基本思想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中,虽然人本思想的产生背景和表现形态不尽相同,但其基本涵义却是一致的,就是以人为价值内核和价值本源,充分尊重与保障人的人格、价值与尊严。近年来,以人本思想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正在引导着一场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大变革。一、人本思想在高校师资管理中的价值高校是因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一类相对独立的教育机构,是一个由高层次、高水平成员组成的十分复杂的群体系统。从管理学角度看,它是一个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  相似文献   

19.
如何看待人的价值不单单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但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对人的价值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至今也未形成统一的价值哲学概念。本文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人的价值概念思想理论体系指导下,通过探究人的本质,对人的价值进行静态的哲学浅析,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实践概念是在对德国古典哲学批判中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嬗变历程分为自我意识活动、主体对象性活动、感性的人的活动三个阶段,即在实践中改造与创新世界。在当代,马克思实践概念的逻辑嬗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