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存在评价主体上教师缺位、评价内容的结果取向、评价功能上的控制取向、评价目的上的奖惩本位等人文缺失,因此,我国应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评价的人文关怀,凸显评价的主体间性、过程性、差异性、教育性、发展性。  相似文献   

2.
借助信息可视化工具,描绘出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的知识图谱,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取得可喜的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的内涵得到一定的丰富;评价价值取向更加人本性、多元化;评价制度逐渐完善、稳步推进;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的体现;评价手段更科学、完备,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3.
于翔 《辽宁教育》2014,(10):22-23
教师教学评价对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从教师教学评价的意蕴来看,其可以明确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间性,关注教师教学评价的功能性、关注教师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随着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教师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也从关注“制器效率”到关注“育人成果”、从关注领导的“他评”到关教师的“自评”、从评价内容中的“结果取向”转向“功能取向”。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重构我国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增加对教师评价的人文关怀、增加教师评价的教师主体性、提升教师教学评价的教育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诸多改革建议,如:改革教师评价观念,确立回归教师专业发展本位的教师评价制度;评价过程中,要尊重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采取多元性的教师评价方式;重视对中小学教师的人文关怀,提供进修培训和教育研究的多种机会。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评价是教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依据评价结果、用途的不同,可以将中小学教师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这两种不同取向的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分析,两种取向的教师评价都可以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6.
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出发重新解读高校课程评价,在分析高校课程评价的主体性、生成性、差异性和人文性等特征的基础上,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价值取向四个方面来探讨高校课程评价的转变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在研究的价值取向、研究素养、主体地位、研究选题、研究评价等方面存着诸多问题,背离了教师研究的理想价值。理想的教师研究应该是实践导向的,教师应该是研究的主体,在选题、方案设计、研究过程和评价中,都应该具有主导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长期以来,由于“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倾向的负面影响,应试升学成为中小学教育唯一的价值取向。因而,教育评价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存在一系列偏差,其突出表现为:评价目的偏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评价内容偏重认知领域,忽视情意领域及技能领域;评价对象偏重学生主体,忽视教师主体和其他主体。这种教育评价体系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系统地收集资料…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价值活动的方向。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在教育目的上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育目标上追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设计上彰显人本化、个性化,在课程文化上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实现现代化、综合化、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在课程评价上体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教师课程价值取向调查问卷,考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课程价值取向在性别、学历、区位等纬度上的差异状况.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中小学英语教师对生态整合取向的认同度最高,但也不排斥其他五种取向,表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课程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性别、学历、区位等影响源均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为使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能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现实中的各种课程价值问题,发展自己的课程观,应以课程设计为抓手涵养课程价值多元共生、以课培训为保障构筑教师个体课程价值观、以教师共同体为平台实现课程价值互动共享.  相似文献   

11.
任萍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1):175-176
传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职培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和实践上的偏颇。诸如:培训目标强调教师对新知识的学习;培训内容强调教师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培训方式强调以专家教授的讲授为主;培训评价强调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新课程背景下的师资培训应该注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对课程内容选择、组织以及讲授的人性化、智能化的取向;采用以讲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将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成为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改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形式主要包括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教师教育实验区、搭建U-G(A、D)-S合作实践共同体等。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存在着合作价值取向的对立与统一、异质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合作主体的权力竞争与博弈、合作方式与成人学习特点的错位与互构等矛盾关系。因此应当加强合作实践的理论指导,促进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价值认同,建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保障系统,形成过程性的合作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改的实施,给我国的教师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回顾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历史,对目前两种主流教师评价制度——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进行了比较和反思,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从评价理念、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构建符合我国当前教师评价实践需要的教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育研究存在着价值取向、管理体制、方法选择、主体研究素质和成果评价、应用等阻障.它严重阻碍了教育研究功能的进一步发挥。中小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克服,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学校成为研究型学校。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实践中,在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着种种人文失落现象,严重制约着教学评价最终目标的实现.为改变现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为根本目标,确立教师评价主体地位,突破单一和封闭的量化评价模式,建立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评价理念过于落后、评价主体不完整、评价方法不科学等方面,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发展。教师评价应该从正确处理奖惩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凸显教师自主评价、突出人文关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增强教师评价的客观性等方面着手,逐步找准形成性评价与绩效性评价的平衡点,更好地发挥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是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现实需要对教育实践转向和教师教育变革趋势的积极响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革新和建设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建设新型学校、培养新型教师、建设新型教师教育。经过3年的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有效地建立了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关系,激发了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和主体意识,探索了一条实践取向与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正在形成一种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对教师培训课程倡导实践取向的理念。实践取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形式上的实践取向,即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全程贯穿实践取向的理念,以实践为核心,突出实践;二是实质上的实践取向,即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重在激起教师的主体性认识,养成其自主反思的习惯,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反思性实践的形成和发展。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凸显实践性、反思性、建构性、自主性和主体性等基本特征,同时还具有关注实践问题、追求实践智慧及倡导理性实践等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中小学师资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发展状况却是不容乐观的,存在着质量平衡、教师教育、教师环境、教育评价等问题。必须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的有利因素,优化教育政策取向,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是教师自我组织、自我决定、自我激励的自下而上的学习活动。其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显性与隐性、教学任务取向与自我存在取向、教育场域与非教育场域、意向意识性与非意向无意识性等八大类型。其在结构上由教师自我发展的目的、多主题的内容、情境化的场域、开放化的方式以及教师自主化的评价等五个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