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角色美德是具有多重性的.角色美德的多重性决定了不同角色美德行为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往往使人陷入道德两难的困境.面对各种角色道德困境,只有坚持超功利原则、最优价值目标原则、最高道德准则原则以及"最大善的目的"与"最小恶的手段"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使自己的角色美德行为选择更加理性、合理.  相似文献   

2.
"道德困境"是指需要在是与是、善与善或两个均有价值的事物之间进行二取一的选择的情境。由于只能二取一,本来同样为是、善和有价值的事物,变成了相对的"非"和"否",因此,道德层面的辨别力、判断力和选择力就会在这种情境下凸显出来。道德困境是中小学德育教学和德育活动中师生双方经常面临的棘手问题。善于处理和利用道德困境的教  相似文献   

3.
道德冲突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选择形式,与一般的道德选择相比,情况要错综复杂得多.在道德冲突中进行选择,困难也会大大增加,使人们难以把握.所以道德冲突问题应受到应有的重视.它的解决对于人们在复杂的道德关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走出道德困境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就道德冲突的发生条件及如何解决道德冲突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教师善是教师道德人格在实践中的展现,是教师规范伦理、责任伦理和美德伦理的融合与统一,是外在环境与教师主体道德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教育善实现的基础和福祉。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善面临利益选择冲突、价值判定两难和道德意志自由局限等现实困境,其实现常处于纠结与羁绊之中。教师善的实现须着力完善教师发展制度,构建教师生活的良序;改革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培养教育信仰笃定的未来卓越教师;构建教师道德共同体,丰富教师善的理性与实践之维,使善的实现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价值欲求。  相似文献   

5.
人生一世,要不断面临困境是无可置疑的.而且,往往人要面对的是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境遇。尤其在道德生活中,那些由多重矛盾交织而成的道德冲突,常逼使人走入困境而难寻出路。而在道德冲突的诸种情形中,“两难”现象的存在最为典型,亦最为棘手。本文拟就道德冲突这一特殊形式发生的内在机理及我们应当或可能做出的选择进行探析,旨在对今天愈发频繁而突出的道德“两难”现象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生活中,道德教育往往被简化为道德规范的接受和行为训练,而对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面临生活中真正的两难选择时不能或不会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文章从道德选择的含义出发,分析了道德选择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阐述了道德教育要走出这样的困境需要改变知识灌输的道德教育模式;采用道德两难问题激发认知冲突;实现规范约束和教会选择的同步共进.  相似文献   

7.
道德增强之后的行为无一例外地选择为善,导致对作恶自由丧失的质疑,进而引发对道德增强中是否存在自由意志的担忧.当代学者为道德增强与自由意志兼容提供三种辩护路径,分别是后果论、德性论和知情同意权,但是都未做到完全令人信服.他们没有意识到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只是道德意志做出决定的前件,并不构成因果决定关系.若要保障道德增强中的意志自主性,只能对意志决定的前件实行干预,而不能干涉意志的自主决定.道德增强的合法运用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道德困境源于道德前件,而非道德意志本身;二是道德增强只增强道德前件,而不干涉道德意志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将人性观作为其道德哲学的逻辑起点,他言下的道德认识、道德判断以及道德选择的精神价值是巨大的,他对道德的描绘彰显了对德性的塑造和对至善的追求。但他道德哲学中所持有的理智主义与功利主义立场,使其陷入不可避免的困境。该文探讨了亚里士多德道德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揭示了亚里士多德道德理想的困境,在当代世界道德哲学领域的启发影响下提出了困境解决的可能路径。该研究以现代价值为导向,运用经验与理性相结合的价值范式,旨在为人类社会文明生活树立不倒的道德秩序以及为人类个体德性提供具有切实参考价值的指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教育的话语系统中,对能力的强调一直胜于对人格培养的重视.这往往忽略了培养、完善人格才是教育之真的目的.面对当今社会道德衰退景象,研究生们正面临着德性缺失、人格分殊和价值根源丧失的人格困境.麦金太尔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善与德性的培养、生活整体性的认知和历史传统的复归才能使人摆脱人格困境,达于完善人格.这同样也成为培养研究生完善人格的可行性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教师职业特征看,教师的行为具有道德性.在职业行为中,教师会产生善恶、立场、境界三方面的冲突,并且根据教育的本质、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个人的主观因素对冲突作出选择.教育善是教师职业行为的评价标准,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来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考虑教师行为的动机与结果.参考道德评价的方法,教师职业行为的评价可以使用内容取向的评价、形式取向的评价以及中层概念测评法三类方法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语言观以对象性思维为基础,强调主客二分,突出表现在德育中科学语言的充分运用。然而,科学语言强调统一和标准,经常忽视个体差异,常常出现语言无法言说的窘境。现当代语言观以非对象性思维为基础,强调主客体的融合。诗性语言便是非对象性思维的表达。在德育中运用诗性语言,关注生活世界,让科学语言和诗性语言相结合,推动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和社会的发展,语言变得越来越简单并且多样化,在各种各样的新语言形式中,网络语言就是一种。给网络语言下个适当的定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网络语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被广泛地接受。许多人,包括语言学家都认为网络语言不是一种规范的语言,然而,它却是我们语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当然,它不可避免的也会有些缺点。网络语言在网络中十分流行并被广泛接受,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它多一些了解。为了对网络语言有更深入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必须知道它的产生、发展、基本特点,不同类型以及使用原则。同时,我们必须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怎样更好的利用它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wofold.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cience of Huckleberry Finn’ (for which Jonathan Bennett's article with this title is the locus classicus) as a conflict between conscience and sympathy, I propos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Huck's inner conflict, in terms of Huck's mastery of (the) moral language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his moral feelings. The second aim is to show how this interpretation can provide insight into a particular aspect of moral education: learning a moral language. A moral education that has a proper regard for the flexibility of moral language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 language and (pre‐)moral feelings should prevent such conflicts as Huck experienced from arising.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concerns two classroom conversations about a moral dilemma presented in a fable. The conversations were studied as part of a larger research project on the moral understandings of young children. Two groups of primary-aged children (6 and 7 years old) in two different cultural settings discussed the conflict between a porcupine and a family of moles in ways that differed from other student discussions recorded by the author. In the first classroom discussion, students objected to the terms of the dilemma itself; in the second, students expressed concern for the character who is typically perceived by children as unsympathetic The two conversations raise questions for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group deliberations about moral problems, and these lead to a broader discussion about the goals and means of moral education for young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运用英汉对比方法,从英汉物质、制度和心理文化层面,探讨文化对英汉隐喻词的影响。英汉隐喻词的选择因文化重合而相同,因文化冲突而相异。揭示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有助于理解语言。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的困境是因言而思的困境.在沉默与宣称之间,海德格尔选择了中途,语言于他而言成为创诗和风格的营造,最后是对这种营造的主观性的祛除.风格启示存在,存在现身于风格.  相似文献   

17.
在广告语言使用中,存在语言奢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广告语用者好用极限词语和使用过度、重复用词来体现广告语言命名的夸张化、评价的自以为是化以及表述的唯我独尊化。语言奢化,作为利益主体语用团体运用的主要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亟待解决的伦理问题,如物化、娱乐世俗化和道德人格和道德理想缺失。解决以上伦理问题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抵制功利主义的膨胀;须实现语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的“新理性”,做到语言真实,言德统一;须广告语用者自觉承担言语道德责任和文化传播责任。促进广告语言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语言实验室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设备越来越先进,承担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为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更好地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应从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人手,切实提高实验室各类人员素质,加强设备管理和环境管理,真正提升语言实验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理念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理念是大学内在的观念与信念。当代大学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是对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对真理的承诺。大学作为学术机构,既要对真理忠诚又要对社会忠诚,这是现代大学理念建构中的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具体表现为:目标理念的学术型与职业型的冲突;学术理念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冲突及管理理念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冲突。而冲突的实质来源于价值观的分野,即理想主义学术价值观与功利主义学术价值观的对立。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on teacher ethics and the moral dimensions of teaching has contributed to extensive and valuable knowledge, which has sometimes led to constructive syntheses of positions. Four research problems which have been elucidated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 and justic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ethics of virtue and the ethics of ru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what is morally significant i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Furthermore, an invitation to renew the discussion and formulat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is made. Two issues are proposed. First,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y is it so difficult to be a morally good teacher and, second, teachers’ mor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tent tau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