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看来”还处于词汇化的进程中,由于其虚化程度的不同,外在形式相同的“看来”在句法、语用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现。本文分析形式相同的“看来”在句法功能上的差异,语气副词“看来”的句法分布和功能以及形式标记。  相似文献   

2.
“势必”作为副词,与它作为跨层结构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势”丧失了作主语的功能。判定“势必”虚化的形式标准只有一个,即上下文中存在取消“势”的主语资格的语言成分。我们将副词“势必”的产生时间界定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其成词的句法环境是“势必+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依然”、“仍然”这两个意义相近、出现频率相当高的副词虽然大体上意义相近,但无论是从语义背景还是从语法意义、语法形式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别。这两个副词都有表示转折的用法,在“仍然”一词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要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扩充,即扩大某一知识的“外延”。将该知识点有可能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讲解。女口某一单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复数形式、形容词的副词形式、副词的形容词形式、同义词及其辨析、反义词等。对知识点的扩充必然带来这样一些问题:知识扩充应坚持什么原则?知识扩充应到什么地步?有什么技巧?知识扩充与问题教学法是不是一回事?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动词不定式是由“to+动词原形”构成的一种非谓语形式,它的否定形式是“not+to+动词原形”。动词不定式在句中不能独立作谓语,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动词不定式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并可以与其宾语和状语构成不定式短语。不定式短语具有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特征。现将动词不定式的用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诗经·魏风·硕鼠》:“谁之永号!”部编教材的注释是:“谁还(会)长长地哭泣呢?之,尚、还。永,长。号,哭。”其中把“之”字解释为“尚,还”。“尚、还”是副词,“之”作副词用,极为罕见。查旧《辞海》得:“其之二字古多通用,今有别。”《吕氏春秋·音初篇》高诱注:“之,其也。”  相似文献   

7.
“v. ing”形式除了保留了动词的某些特征之外,还具有名词、形容词(副词)的作用,它能作前置或后置定语修饰另一个成分。  相似文献   

8.
级范畴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程度的语法范畴。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法范畴的分析,得出现代汉语可以通过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和虚化程度副词的形式朱表达与传统语言学级范畴相应的语法意义,即“级”概念,但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级范畴。  相似文献   

9.
有些副词有两种形式:一种与形容词形式相同,另一种形式以-1y结尾构成。这类副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有很大的区别,使用时要特别注意。现将中学课本中较常见的这类副词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说“万一”     
“万一”有名词、副词、连词三种词性,现代汉语中应用最频繁的是其连词性质.本文主要考察“万一”作为连词时引导的复句类型,并从语表形式、语里内容和语用价值三方面分析“万一”引导的假设复句.  相似文献   

11.
在麻城方言里"在"作为副词表示进行体,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在"表示进行体相比,有其特殊格式。"在"还可以用作动态助词放在句末,与麻城方言里的两个常用的助词"倒"、"地"一起,配合形成多种独特的进行体格式。  相似文献   

12.
“一连”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学界一致认为其为副词。通过追溯其源,并从“一连”与动词“连续”的对比分析以及副词的用途两方面入手考察,可以得知,“一连”最初当由副词“一”与动词“连”凝固而成,在历来的用例中体现出动词的倾向性。其虽处于由实变虚的语法化过程中,但这种“虚化”不够彻底,故“一连”还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副词。  相似文献   

13.
副词“白”的语法化及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包括实词虚化、句法化和词汇化三种现象。文章把现代汉语中具有否定性和情态性副词"白"作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在历时平面上描述"白"由实词虚化成否定副词"白"和情态性副词"白"的整个语法化过程,并从语义、语用方面分析了它语法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在平面构成“形”的教学中,以往仅强调平整光滑的边界线。而在当今不断发展的平面设计中,“形”的概念早已不断拓展延伸,对于各种各样的“形”的探索都应该纳入到教学中来,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并顺应设计新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很+adj”组合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结构,其作用主要是做谓语。其中,“很”通常被看作是典型的程度副词,但“很”在做谓语的“很+adj”结构中并不一定起加强程度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形容词的特点和副词“很”的虚化等方面探讨其原因,并总结“很”在做谓语的“很+形”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副词+名词”结构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古代汉语的副名结构所涉副词主要为否定副词、范围副词和情态副词,名词主要为一般名词和专有名词;现代汉语所涉副词主要为程度副词,名词以抽象名词居多。古代汉语的副名结构所涉名词,在结构中体现了它的关涉性语义成分,表示属于事物本身的客观性内容,词义单一;现代汉语所涉名词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不但体现了汉语组合方式的灵活性和特殊性,也显示了汉语表达方式的经济性和多样性。副名结构在古代汉语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单一的信息,发展至现代汉语,所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且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具有适应现代需要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比较”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程度副词,在其功能演化扩展的过程中,语义上,该词逐步从相对副词范畴扩展到绝对副词范畴;语用上,从肯定式扩展到否定式。追本溯源,“比较”的功能扩展是语用表达需要和语言结构内部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主要以副词“比较”相对程度义作为该词的语法意义的原型范畴,考察该词的功能演化轨迹,描述其现实表现,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评注性副词"究竟"是现代汉语常用词,现主要是对它的语法意义进行重新归纳;对它的语义指向进行考察,发现"究竟"的语义只能后指而不能前指;另外,"究竟"还具有多项语义功能,如强调客观性、强调事物的特性等。  相似文献   

19.
“不过”是一个相对后起的转折连词.北宋时期始有连词用法。通过对“不过”连词化过程的细致分析可以看出:限定副词“不过”所在句子结构的复杂化,所系联的限定对象和所限范围两者的隐而不现,以及前后句子(或分句)之间语义上由前后一贯到相反相对的变化,都对“不过”的连词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网络中流行的“严重”一词进行词义和用法的描写分析,探究“严重”在网络用语中出现了一种类似于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这一现象,并从语义基础、语言的“更新”以及语用者的心理等方面对其作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