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WTO教育规则对各成员国的教育立法与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着怎样为适应WTO的教育规则而完善教育立法与政策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WTO的教育规则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对照我国现行教育立法与政策情况,要采取有力措施废止、修改与WTO规则不相适应的教育立法,以完善我国教育立法政策。  相似文献   

2.
WTO兼具国际组织、国际条约、国际谈判场所和协议执行机构四大功能。加入WTO产生的影响是广泛的,对我国高等教育也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本阐述了与教育有关的服务贸易协定与市场准入;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引发的教育市场和人才争夺以及专业需求状况的变化;在论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入WTO与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WTO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也影响到图书馆业的发展。本文就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立法、图书馆体系、馆员素质等方面论述了WTO对我国图书馆业的影响,以及我国图书馆应对WTO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入WTO,这将对教育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是我国加入WTO有关条款本身对我国教育具有直接影响和挑战,二是WTO的基本规则对我国教育潜在而间接的影响与挑战。因此,每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要坚定不移地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并采取相应对策,变  相似文献   

5.
论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崇科 《教育探索》2002,(11):28-30
加入WTO,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方面的影响,也有教育资源筹措、配置、使用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我们应当积极寻求对策,以应对加入WTO后我国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加入WTO的教育服务承诺,分析WTO对我国教育特别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以及适应其影响,迎接其挑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WTO与中国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概括了我国加入WTO教育服务的承诺,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提出要增强机遇意识,双向意识,创新意识,人才意识,规则意识,主权意识,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会促进我国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苏振兴 《教育探索》2003,(11):25-27
加入WTO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平等和民主观念与教育法制观念方面,表现在教育标准国际化和学生素质通用性方面。加入WTO虽为中国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但也给中国教育带来了挑战。加入WTO后,中国教育的发展思路是:(1)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2)促进教育迈向世界;(3)探索教育市场化;(4)着力于教育创新;(5)推动教育管理标准化;(6)提高教师队伍素质;(7)树立终身教育观念;(8)发扬优秀民族化传统,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各国的科技教育逐步趋向融合,世界高等教育呈现出普及化、信息化、市场化和终身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高等教育将进一步介入国内教育市场,在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等方面,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把握现代产业结构调整的脉搏,加快调整学科及专业结构,扩大高等教育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交流,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加紧针对WTO的高等教育立法和法制建设,主动迎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对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我国加入WTO,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一员,这必将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各行各业的改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法律和法学教育改革尤为重要和迫切。一、我国法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加入WTO将对法律,法律人才和法学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首先是对我国现行法律、法律制度的挑战。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许多法律、法规仍然是为适应计划经济而制定的,没有体现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市场调节和竞争机制,与WTO规则相悖;已有的有关市场经济的立法也不够完善。据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公布的资料,我…  相似文献   

11.
从1902年开始到1949年终结的近50年的中国近代教育立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历史启示:以教育立法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提高教育立法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建立稳定合理的教育立法制度;将教育立法与教育执法并重。  相似文献   

12.
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性是指教育所具有的既使社会受益 ,又使个人受益的责任和功效。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公共性同时为教育立法提供了基本的分析范式。然而 ,长期以来我国将教育的公共性理解为教育管理如何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 ,体现教育根本特征的公共性及其内在属性却并不为重视 ,从而使教育立法重权力与秩序 ,轻权利与自由 ,在价值上偏离了公共性的要求。在以引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教育改革过程中 ,我国教育立法显现出较大缺陷 ,不但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受到冲击 ,社会公共利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教育事业面临公共性危机。必须正确认识教育公共性的内涵和要求 ,并将其作为教育立法的基本目标价值 ,遵循合理性、公益性、公平性和公开性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中国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13.
教育问责昭示着特定的关系安排,它规定了与教育系统有关的不同群体之间一种正式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标明了一方就教育资源的管理与自身角色,对另一方所负的某种责任。在问责关系的安排下,教育问责包涵了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和结果等多种要素。教育立法是教育问责实践的核心依据,教育问责实践包含了问责的主体、客体、范围、标准和结果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4.
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教育权立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教育权对于民族地区尤其是自治地方发展民族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国家非常重视民族区域自治教育权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家和自治地方加强多级立法是有效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教育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教育按照什么目标组织、实现怎样的效益、达到何种结果,与教育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公共性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性,是分析教育立法的基准性价值,是教育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公共性的内涵,并在教育立法中贯彻教育公共性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在“战时应作平时看”的教育立法的原则指导下,国民政府一方面从抗日战争的需要出发,制颁一系列应急教育法规;一方面从建国的长远目标着眼,制颁一系列调整性的教育法规,教育立法由此进入应急调整阶段(1937~1945年)。这段时期的教育立法,既为战时教育提供适时的法律依据,又为下一阶段教育立法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属性,它要求国家主动干预,维护公共利益;要求国家财政支持,改善整个社会的教育条件;要求以社会为本位,维护每一个人的平等受教育权。由于传统法律部门难以回应教育公共性凸显所反映的社会要求,教育法应运而生,成为维护教育公共性的一个理性选择。2002年之前的教育立法,整体看是为了实现改革目的、实现"以法治教"而制定的法,缺乏与教育内在价值的呼应,不能发挥社会所期待的、应有的功能,在前期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导致了教育的公共性危机。当下,教育立法必须回归教育的公共性,以教育的公共性为教育立法的核心价值基准,教育法各要素的规范也须考虑公共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及其法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少数民族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语言自由权和语言教育权,尤其是有保留本族语和以本族语接受教育的权利;联邦政府实行化平等与民族理解的教育,尊重各共和国的教育自决权。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源自前苏联时期的少数民族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19.
教育立法怠惰是指立法机关负有积极履行教育法律、法规及规章的立、改、废的义务,但在有条件、有能力履行的情况下,并未履行立法义务而导致教育立法不到位的现象。教育立法怠惰一般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在依法治教进程中,教育立法怠惰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需通过调整立法政策、健全立法制度、提升立法能力等有效措施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uses Positioning Theory,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within Discursive Psychology, to explore the positioning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the legislation of Britain, New Zealand and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In terms of positioning the child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s a person, the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in all three countries ascribes person status, as does, in general, their Child Welfare legislation. Influenced by the Warnock Report of 1978, the education legislation positions the child first as a person having a special need, thus conferring person status. In terms of positioning the child as having a voice, all three countries affirm such positioning within their general legislation, but Ireland positions the child most strongly as an active partner with a voice within its recent education legislation. Finally, in terms of positioning with the right to appropriate education, all three countries confer strong rights to education and have now moved beyond the early numerous Warnock caveats to inclusion, with the wishes of parents and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child, as remaining positive cavea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