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教育科学》2005,(1):119-119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已发展成为理工交叉、理渗透,集工程与管理于一体的.多规格、多层次的新型综合性高等学校。学校确立了以专科教育为主.兼顾高职专科教育、成人教育.同时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培养本科学生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2.
鄂甜 《职教通讯》2015,(10):6-11
在职业教育体系内,确立各级教育科学合理、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既是构建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基于"‘科学-技术-生产’链条中的人才定位"和"国际资格框架"两个视角,分层解析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类型、层次和规格,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专业划分与设置的工作,是一项关系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全局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它不但直接影响到专科学校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的规格,教学计划的制订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与分配,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因此,认真总结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经验,从我国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出发,借鉴国外高等专科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的有益经验,研究和探讨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专业划分与设置的依据和原则,对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持续、稳定的发展,不断提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厘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属性是回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新诉求的关键。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类型定位模糊不清,培养目标区分不明,培养规格要求有待更新和提高,尚未建立“以人为本”的、开放的新型生态教育系统等问题。从人才培养类型、人才培养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服务面向等维度深度剖析其与普通本科、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属性差异,从而明晰其本质属性——人才层次高等性、知识结构职业性、专业技能复合性、职业岗位适应性等。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电大理工科目前执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的教学计划是1986年制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专科)的教学计划是1996年制定的。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计算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好地满足电大系统多层次、多规格、开放式远距离教育办学模式的要求,探索电大系统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跟上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步伐,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  相似文献   

6.
高等专科教育必须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和深化改革的步伐。回顾九年来上海市工业专科教育的改革历程,尽管在认真研究培养目标、努力探索专科特色方面取得了一些改革的成绩,但总的说来,三年制工业专科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还不够高,不能完全适应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一是侧重于发展工程技术科学的高级工程技术科学人  相似文献   

7.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工专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何孟义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指培养的内容、要求、规格、学制和方法等,它反映了对工程教育的一整套观念和做法。不同的学校应该有反映学校自身特色和个性的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使是对于同一类型...  相似文献   

8.
高等工程教育的层次、规格和学习年限,是高等工程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优化选择,是关系到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以及人才结构的合理性等问题。笔者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教学工作,长期以来未能较好地体现自己的特色,其症结在于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到教学计划、教学管理都是“模仿本科”。显然,要体现高等工程专科自身的特色,就必须摆脱“本科模式”的影响,深入研究高等工程专科人才的特色,认真探索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探索并逐步建立以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业务规格为总体目标的、以专业为系统的新的教材体系和以生产技术岗位中正在广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人才结构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是同等重要而又类型不同的教育形式。本科教育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与科研管理能力的培养,而专科教育应突出知识的应用、专业教育和操作技能的培养。知识能力结构的区别应作为本、专科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高等专科教育的性质、办学方针、特色和培养目标等一系列问题。依据培养目标,高等专科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培养工业、工程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学生在校期间应获得…  相似文献   

11.
一.对专科层次的认识 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当前,要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加速培养各方面的建设人才,放在突出的地位。国务院最近批准了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采取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报告。”关于高等工程教育的层次,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分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指大专)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高校的分类依据是学科布局和学科覆盖面,而非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类型。既然高等学校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可以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博士、硕士、学士、专科)、类型(学术人才与理论人才、应用人才、技能人才)把我国高等学校分为学术研究类高校、应用研究类高校、应用技术类高校、应用技能类高校、职业技能类高校五种类型。这五种高校的前四类又可按照学科覆盖面和人才培养规模再进一步细分为综合型、多科型、单科型。  相似文献   

13.
高等工程教育以工程实际应用为主要培养目标,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人才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兄弟院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贯彻"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入推进多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改革实践,构建符合工程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教学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完全在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则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无论哪个层次、哪种类型、哪种规格的人才,都必须具备起码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90年代的经济振兴培养多种规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里所说的多种规格,显然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分析我国的经济结构对人才规格和培养层次的要求;二是研究如何建立或完善与经济结构及其发展趋势相适应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其内涵包括高等工业学校类型、学制、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各种专业人才比例关系等。这既是一个教育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如何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间矛盾的问题。它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关注并且大力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注1]。  相似文献   

16.
我校的磨料磨具制造专业,是在1994年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高等工程专科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五年来,学校从国家磨料磨具行业所需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出发,积极探索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一批品学兼优,工程实践能力强,初步掌握现代知识和现代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大工程”背景下的研究型大学工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根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工程教育从无到有已达到世界规模第一,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体系不完整,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国家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作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排头兵,研究型大学对于如何培养和培养什么类型、什么层次和规格的工程人才尚存在模  相似文献   

18.
面向二十一世纪改革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沈阳大学杨化仁关键词:高等工程专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面向即将到来的21世纪,如何培养跨世纪的高质量的人才,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如何有计划、高起...  相似文献   

19.
解放以来,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经历了几起几落、时兴时衰的曲折历程。党的十二大以来,确定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之一。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四个层次看,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是当前加速发展的一个重点,以适应工矿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于工程技术应用人才的急需,改变人才结构比例失调的情况。面临着高等工程专科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在庆祝国庆三十五周年之际,我们回顾自己长期从事专科教育走过的道路,深感总结过去,发扬专科特色,对我们进一步办好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很有裨益。解放以后,百废待兴,需才殷切,教育事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是专科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发挥特色、稳步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是,随着各个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1983年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怎样正确认识和确定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整个工程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怎样恰当地确定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学习年限;如何认识和形成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办学特点;需要制订哪些保护和发展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政策,等等。这些问题,牵涉全局,关系到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为此,本刊特开辟专栏开展讨论。我们殷切希望高等教育界、工程界和一切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同志踊跃来稿,陈述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