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立高等教育评估监测治理机制是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制度改革的重要支撑。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监测面临着统归教育督导体制、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宏观制度变革。在改革进程中,高等教育评估监测应完善政府分级治理,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建立专业机构跨区域运作机制,构建服务准市场机制。为应对潜在的治理失灵,高等教育评估监测应深入推进改革,规范并明晰各相关主体的治理责任,构建更加全面的责任网络。政府、高校与社会应协同发挥治理效能,共同推进高等教育评估监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独特的发展阶段和使命,民办高等教育应加快管理转型,从单向管理走向多元治理。贯彻治理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力度、加快发展转型,是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推进教育公平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也需要问计于民,将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有机结合推进教育公平具有必然性、科学性、现实性和优越性。而要通过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的有机结合来推进教育公平,就应该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建立政府、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和相关制度、机制,并采用有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构建质量保障制度体系是我国留学生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涉及政府、高校、社会等多个主体,涉及招生、培养、毕业、国际学历承认等多个环节,具有强烈的系统化指向。当前,我国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缺乏外部总领性立法、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不健全、未建立第三方质量认证机制、制度要素间的协同度较低,系统化缺陷明显;需要从制度的本位主义出发,优化顶层设计和规则结构,补足制度缺失与短板,加强制度要素间的协同,系统化构建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大学章程在大学中具有"宪章"的地位和功能,是确保一所大学成为自主、自治、自律主体的关键所在。通过章程制定有利于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有助于完善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工作,既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又需要大力强化各级各类高校的内在动力,使其自觉、规范、科学并富有创新性和个性化地开展章程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构建质量保障制度体系是我国留学生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涉及政府、高校、社会等多个主体,涉及招生、培养、毕业、国际学历承认等多个环节,具有强烈的系统化指向。当前,我国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缺乏外部总领性立法、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不健全、未建立第三方质量认证机制、制度要素间的协同度较低,系统化缺陷明显;需要从制度的本位主义出发,优化顶层设计和规则结构,补足制度缺失与短板,加强制度要素间的协同,系统化构建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是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由讨论层面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的体现,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内部治理结构问题.文章主要就大学历史发展及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内部治理结构走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体系整体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教育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了这一转变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则需要开展更加高效的顶层设计,而"教育治理"的理念又是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机构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当前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指出了改革教育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的紧迫性,提出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原则,并给出具体的顶层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治理的必要与可能:治理理论的大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而兴起的治理理论的特点是多元权力主体替代单一权力主体.现代大学在发展的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引入治理变革.以学术性为核心的大学属性和多元利益相关者使大学治理成为必要,而大学的二元结构特点和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目前我国推进的大学管理改革,使得大学治理成为可能,同时要注意大学治理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和稳步尝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体系整体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教育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了这一转变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则需要开展更加高效的顶层设计,而“教育治理”的理念又是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机构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当前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指出了改革教育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的紧迫性,提出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原则,并给出具体的顶层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治理现代化包括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从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视角看,目前大学治理仍存在治理理念缺乏"放管服"顶层设计、治理制度执行力欠佳、治理权力主体交错杂糅、治理步伐缓慢、治理手段更新滞后等问题。有鉴于此,通过注重治理理念的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理顺权力主体关系、改进大学治理方式和升级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各地各校具体实施,涉及内外部方方面面因素,需要遵循系统化、差异化、常态化三大思维,最终使国家课程改革各项要求真正落实到一线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3.
教育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归属到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综合范畴。教育治理现代化涵括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主旨为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度障碍、利益冲突、权力矛盾等从而实现教育强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论特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政治学,依据教育规律和国情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有的教育治理模式。正确认识与推动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它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确立教育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优先地位;厘定和阐明它的基本问题域,即为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方法与过程和治理评价等要素及其关联。  相似文献   

14.
中职学校产教融合园的建设是产教融合政策的推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生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中职产教融合园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如支撑产教融合园建设的外部制度环境欠佳、产教融合园的内涵和特色不够明晰、产教融合园的内部治理面临困境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采取了如下举措:以顶层设计明晰产教融合园的建设内涵;以矩阵治理突破产教融合园的多元治理困境;以企业遴选奠定产教融合园的运行基础;以评价重构激励企业对产教融合园的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15.
仅仅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并不能实现大学的有效治理。大学内部的人际关系、中高层行政人员的领导力,对于大学能否实现有效治理至关重要。我国大学要真正实现有效治理,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用一种系统的眼光审视存在的问题,既要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又要重视组织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实现数据治理,是大数据时代教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教育领域数据治理的现状及其实现逻辑。随后,文章从治理思想、治理逻辑、治理范式、治理环境四个维度,提出了教育领域数据治理的基本思路,即强调以信息流动为导向、以多元耦合为内核、以数据驱动为理念、以系统集成为支撑。最后,文章围绕顶层设计、融合应用、联通机制、运行模式四个方面,阐述了教育领域数据治理的可行路径,以期为教育领域数据治理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推动教育领域数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高水平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发展的核心内容。以《规划纲要》及“双高计划”为依据,从办学水平的五个一级指标十六个二级指标及“双高计划”的五个核心指标出发,对西部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发展进程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发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标准化建设成就突出,区域差距显著缩小,在整体发展及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上已初步实现《规划纲要》政策目标;但高水平高职教育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还面临着区域失衡、类型属性凸显不够、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等挑战。未来发展中,需秉承以顶层设计与政策供给加固基础、以差异化战略和特色化发展凸显“民族本色”、抓住机遇并以提升“造血”能力为主实现后发赶超及以"共治、善治、法治"为原则提升治理效能等变革思路破解民族地区高水平高职教育建设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采取顶层设计。顶层设计需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类型和开展方式;统筹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对"叠加教学"的组织管理流程及其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实施实践教学的保障包括教学管理、实践基地、经费和课酬等。  相似文献   

19.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维度和范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就是着眼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贴近职业人的成长需要,按照高职学生的职业成长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同时按照行动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地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强化师范生教育实践技能,适应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保证其顺利实施,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必须全面改革。本文从实习价值观共赢化、实习过程体系化、实习基地多样化、实践课程设置全程化,探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习基地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