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杨天地  马丽娣 《兰台世界》2016,(19):106-107
随着西方列强在中国所开办的企业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新式人才成为社会的主要需求,在客观上为清教会学校的创办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清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重要阶段,其课程体系呈现出两方面主要特征,一是使用英语来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二是在英语课程设置方面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客观规律。在英语教学中所采用的语法翻译法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对现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会音乐是基督教崇拜仪式中的音乐,我国的教会音乐由西方传教士带入我国,并通过教会学校的音乐教学这一特殊形式加以传播。而音乐教育作为教会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教学模式对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教会学校是近代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以传播西方思想和文化语言的教育载体。它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中国教育也因教会学校的参与而加快了改革步伐,将中国封建传统教育转变为紧跟时代的新式教育。  相似文献   

4.
自从1843年上海开埠后,西方传教士就一批批进入上海创办教会学校,据史料记载,到20世纪初,上海共创立教会学校63所,其中小学33所,中学25所,大学5所,半个世纪里共计培养出13万多名新型学生。  相似文献   

5.
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的前身崇真中学,在建国前是农村地区罕见的教会学校,较早接受西方文化熏染。2003年,后塍高级中学工作人员在翻阅学校档案资料时.偶尔发现一张毛边纸上留有学校第一任校长李维光的手迹。这是李维光于1947年所撰一封信件的草稿,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时期,教会学校和洋务新式学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将英语和汉语同时作为教学语言的双语教学,并成为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为传播近代西学提供了语言文字方面的便利。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清朝的历史自此进入晚清时期。晚清时期,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并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借助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特权,西方的传教士像鸦片一样涌入中国。为了传教以及文化入侵的需要,西方传教士纷纷在中国建立教会学校。为了更好地  相似文献   

8.
晚清中国的外语学校,人们所熟知的有两类:一类是教会学校,如徐汇公学、圣约翰书院,这些学校并不以教习外语为专职,但外语是其主课之一;另一类是官办同文馆,如京师同文馆、广东同文馆、上海广方言论。前类学校的创办,反映了西方打开中国大门、向中国渗透的意图;后类学校的建立,则是清廷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环境而采取的应对之方。但是,在上海,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情况。一、早期外语培训班与夜校据可查文字资料,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上海已出现了专教英语的业余外语学校。这里所说的“业余”,在西方星期工作制尚未通行于上海时…  相似文献   

9.
一、庚子退款办学与清华大学诞生 自1877年至1900年间,美国曾在中国办了许多教会学校.当时清政府各省咨议局规定,官立学堂的毕业生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而教会学校毕业生则没有这个资格.因此美国官员感到"教会学校……从未得到官僚阶级的多少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刘振中 《大观周刊》2010,(48):125-125
英语课是综合性的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但我们目前的状况却没有使其发挥的余地,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它的巩固和提高.因此,作为英语老师,要在日常授课中注意多加强语言使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接受纯英语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听、说、读、写英语形成习惯,这对他们英语的进步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的基督徒、传教士和教会学校将西方公共图书馆理念植入中国传统社会土壤,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因应时代变化,立足本位,取法西方,融会贯通,力求创革,为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知识生产作出突出贡献。本文以"文华共同体"为基点,从图书馆学知识生产集团形成和发展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2.
清末,清政府派出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大部分留学生归国以后,参与学校教育、翻译西方著作、举办英文报刊,极大地促进了英语在国内的传播,这不仅仅是英语语言学习问题,也是晚清时期由语言学习引起的社会转型,向现代文明过渡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苏全有 《兰台世界》2006,(16):51-52
在近代一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教会学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我国近代教会学校的办学目标、宗旨十分之明确,那就是宗教传播,而教会学校的德育教育的效果之佳,又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早期的英语教学源于外国教会学校在华的设立.从1840-1860年,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除了对中国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外,西方列强开始以教会办学等形式公开在中国进行文化教育活动[1].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世纪50年代第一本英文张爱玲小说问世却未能如愿出版,到本世纪初英译张爱玲小说的集中出版,张爱玲小说在西方英语世界经历了一个从默默无闻到备受关注的过程。本文探讨了21世纪张爱玲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历程,分析了这一特殊传播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五四运动前后的女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梅 《历史档案》2001,6(1):101-106
中国自古以来,男子独享受教育特权,而占社会人口半数的女子中只有极少数女子在家庭中获得一些教育。近代以后,西方传教士来华举办教会学校,并招收了一些女生。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将振兴女子教育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呼吁并着手进行女子教育。清末学部颁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各类学校都遭到了严重的损毁,教会学校也未能幸免,为了生存以求发展,这些学校纷纷选择迁移,本文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资料,对抗战期间及战后在华教会学校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清末教会学校的兴起带动了近代中国女子体育事业的发展。教会学校主办者对女子体育活动的重视,让女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19.
英语网络教学特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授课,特别是外语教学多媒体化更是异军突起。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确立了建设基于网络和多媒体为主体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新模式。那么,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有哪些?不足在哪里?在本文中,作者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求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并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完善该模式,使得英语教育更显实效。  相似文献   

20.
小卫 《湖北档案》2010,(5):39-39
郑秀,清华大学法律系学生。她出身名门,父亲郑晓云是国民党元老之一,曾任国民党最高检察院总检察长。郑秀就读于教会学校,较多地接触过西方文化,性格倔强独立,谈吐不凡,再加上她气质高雅,容貌秀丽,是很多男士倾慕的对象。曹禺,原名万家宝,当时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与后来蜚声文坛的钱钟书是同班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