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总结反思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治理行动现状与不足,提升未来治理行动有效性。[方法/过程]调查并梳理现有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治理的“周期性主题类专项行动”“定点定向类专项行动”“大内容服务平台针对类行动”以及“突发应急类专项行动”四大治理行动的特点,并且对标《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分析现有治理行动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过程与手段、治理工具等5个方面所存在的不足。[结果/结论]提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PDCA-五维要素”治理行动逻辑以及权益性的运动式治理行动、常态化的参与式治理行动、建构型的能动式治理行动、感知型的智慧式治理行动4种行动类型升级与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对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进行概念界定、类型划分、典型风险成因和风险间影响关系分析,以期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治理研究提供分析依据。[方法/过程]通过对不断衍生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的总结,结合国家关注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问题,剖析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类型,从网络信息生态安全风险整体视角,对主流、典型类型风险的内涵和成因进行分析,归纳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整体特性,并从具体类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与整体风险的关系角度,对整体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影响进行综合解析。[结果/结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是网络信息生态安全风险的核心组成部分,各类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成因不一,但在特性和影响上互有交叠,要保障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需要具体针对不同类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并综合考虑其风险整体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网络信息内容治理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举措。进行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识别和解构,是诊断网络信息内容治理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分析,结合《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进行研判和特征分析;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7年以来处理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治理事件进行量化分析;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相关要素在治理中的相互关系,对其场景要素进行解构。[结果/结论]将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分为9类,并分析每种风险的内涵和表现;风险的发展演化趋势及变化与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和网络治理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有关;不同类型风险的场景要素存在差异,信息服务平台参与度明显较低,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文化入侵风险的关注度较低。在治理对象方面提出需要细化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特征,特别是要建立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在治理主体方面重点是明确信息服务平台的主体责任,在治理根本原则方面,需要聚焦国家总体安全观下的网络信息内容治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AIGC是继PGC、UGC之后新的内容生成方式,研究AIGC对信息生成方式、用户信息行为产生的影响,为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管理在AIGC模式下的变革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比UGC与AIGC两种内容生成方式的不同,分析AIGC带给信息生成内容的变革以及所引发用户信息行为的变化。[结果/结论 ]AIGC对信息生成内容的变革分为局部参与、协同参与和全参与3种程度,信息生成呈现主体多元化、模式自动化、效率高效化的特点;AIGC模式下信息用户由人类用户和生成式AI共同组成;用户信息检索、选择、利用、交流行为均在AIGC影响下呈现新特点;信息服务进化为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生态安全问题,从多个维度影响和威胁着总体国家安全.[方法/过程]以整体性治理、智慧性治理理论为基础,以技术中介理论为依据,提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整体智治的理论框架构建理念、逻辑关系和基本内容,具体阐释整体智治理论框架构建的意义.[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网络信息...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内容生产领域带来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智能生成内容(AIGC)成为继专业生成内容(PGC)、用户生成内容(UGC)后全新的内容生产模式,各类AIGC应用在海内外市场上广受关注。文章从关键技术、生产主体、版权主体/确权、市场主导力量、虚实关系等方面入手,廓清AIGC带来的产业结构性变革,对AIGC所带来的加剧“信息茧房”、造成信息失真、产生技术伦理及增大版权管理难度等问题进行说明,进而提出基于风险分类的动态治理、基于主体职责的系统管理、基于全球视角的协同治理等措施,以期为AIGC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多模态内容的富集涌现推动着技术模型的更新迭代。探讨和理解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挑战与机遇,对AIGC未来的应用拓展和场景落地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设计/方法]立足于互联网的演化发展,从网络形态演进、内容生产、人机交互模式、网络资源组织四个层面梳理了AIGC发展的基础条件。以数据赋值、模型赋智、空间赋能三个维度为着力点,分别探讨了AIGC的技术特征、技术要素和发展阶段。[结论/发现] AIGC与技术算法的融合应用,为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带来了实质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信息组织、数据资产管理、用户研究和信息伦理四个角度。[创新/价值]信息资源加持下的AIGC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为整个内容生态和创作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尝试。分析其要素、特征和影响,有助于促进AIGC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5G技术带来了连接生态的变化,驱动着短视频内容生态演化并呈现出视觉化、场景化、沉浸式的传播新图景。不过,"连接一切"的过度连接,也将带来短视频在信息内容、社会心态、社会结构三个层面呈现出一定的传播风险。对短视频传播新图景和传播风险的审视发现,面向5G新连接生态的短视频内容生态治理,需要跳出表象,深入到短视频内容生态的基底,寻找系统治理的整体性框架,构建基于多元传播主体"共识"之上的短视频内容生态综合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ChatGPT的流行,标志着AIGC传播范式的正式到来,AIGC产生的认知风险也接踵而至,亟须厘清AIGC认知风险的形成机理。PGC、UGC和AIGC对认知的影响遵循了从权威说服到选择认同再到精准滴灌的模式变迁;AIGC生成和传播的“漏斗模式”是改变用户认知的重要机理,具有多重过滤、满意原则、算法黑箱、自我进化等特征。AIGC漏斗模式可能扩大用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操控和偏见,制造民意分歧和政治腹语,激化人机关系悖论等认知风险。为降低认知风险,需要优化AIGC漏斗技术,提升用户算法素养,建立负责任的算法体系和全过程治理等路径,最终实现善治算法和算法善治。  相似文献   

10.
车晓彤 《兰台世界》2024,(2):104-107
以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为技术代表的AIGC引发学术讨论、商业应用热潮。在明晰AIGC的技术原理与特征的基础上,探究AIGC赋能档案数据资源开发的需求与适用性,找寻AIGC赋能档案数据资源开发的可行路径:开辟全新应用场景,优化数据重组方式;准确评估适用接口,补充替代简易技术;监管性能安全缺漏,探索构建应用方式;提升职业素养,应对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1.
谢沁露  张译匀 《传媒》2023,(22):43-45
AIGC是数智化时代的新型生产力工具,既能满足用户便捷、快速、高效的内容生产需要,也带来了颠覆性的媒介技术变革。本文在人工智能技术与视频生产应用深度合成趋势的基础上,分析B站UP主应用AIGC如何提升创作特色,逐步拓宽UP主群体发展路径,突破困境并带来重构发展。同时提出AIGC技术革新助长了技术实践隐患和现实风险,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规空白带来监管和治理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正推动着虚实融生趋势下内容创作的范式转化,对数智融合环境中AIGC应用场景和发展机遇的探索有助于促进AI技术的高效赋能和内容生态的价值实现。[研究设计/方法]着眼于AIGC的发展历程,从内容发展、概念类比和技术发展三个角度系统梳理AIGC的概念内涵。围绕生活场景、服务场景、文娱场景、科技场景和商业场景五大应用场景的自有特征,探析AIGC的交互形态和互动模式。[结论/发现] AIGC的技术基础是数字科技的更新迭代,建构理念是创作空间的扩容增益,但其本质特征还是内容生态的创新发展。整体来看AIGC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基于群体智能的内容共生、基于数智融合的能力升维和基于增量市场的价值共创三个层面。[创新/价值]随着底层技术和算法模型的突破性发展,AI催生的内容蓝海正在从辅助协作和降本提效向智能创作和增值创造扩散,为数智逻辑下的内容生态带来了全新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杨婕 《网络传播》2020,(1):26-27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我国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方面的一部重要立法,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全面规定了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在网络信息内容领域应遵循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当前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采用个性化算法推荐技术推送信息带来的问题,《规定》给出了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体现了监管部门在逐步探索促使新技术从发展走向规范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多元化应用,助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新业态的井喷式发展。AIGC在外观形式上已经高度趋同于人类创作的作品,但因受限于作品创作主体的逻辑,引发了AIGC“作品”认定的制度困境。从独创性、审美意义、价值宗旨、技术逻辑这四个要素出发,对AIGC的作品认定进行综合解析,不难发现AIGC已经具备可版权性的基础条件。因此,理应加快立法步伐,重构著作权法的作品类型制度,新设AIGC“作品”法定类型,以明确AIGC的著作权法保护路径,为AIGC的出版、发行以及市场交易等版权新业态提供制度规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5.
AIGC时代的发展正促进图书馆服务进行范式转变,ChatGPT等AI模型影响着企业竞争情报获取的方式,也为图书馆创新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提供了科技支撑。论文通过系统梳理ChatGPT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分析国内ChatGPT技术布局及应用场景,总结ChatGPT对图书馆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产生的影响,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图书馆可以从夯实资源建设、支持NLP模型嵌入、完善交互机制、开发智能情报平台四个方面提升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效能,助力ChatGPT赋能图书馆服务的落地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大型语言模型GPT经历了多次迭代,具有多模态文本生成、推理能力强和多领域通用等优势。ChatGPT及其迭代版本多模态GPT-4的发布,颠覆了人类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的认知,打破了只有部分人类能够生产知识的局面,促进了多元知识的融合,催生了人机双向赋能的新型知识生产方式,提升了知识搜索和知识评估的效率和质量,扩展了知识要素重新组合的空间和选择,为知识生产和复用方式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对人类知识生产和复用过程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然而,技术的进步也会带来学术伦理规范争议,知识权威性降低和话语权力不平衡加剧等挑战。面对新一轮挑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障体系、减少对AIGC的过度依赖、加强AIGC治理、突出人类在知识生产与复用中的核心作用,以避免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针对移动网络环境下企业引发的个人数据安全风险问题,从个人数据收集主体、收集对象、收集时期、收集方式等方面剖析个人数据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提高公众对个人数据保护的意识,促使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在个人数据安全管理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并为我国建立完善的个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法梳理国内外学者有关个人数据安全风险的研究,通过网站调研法与案例分析法剖析企业在不同收集时期,采用不同收集方式而引发的安全风险。[结果/结论] 从收集主体、收集对象、收集时期、收集方式等方面梳理移动网络环境下企业引发的个人数据风险,并归纳其风险类型。  相似文献   

18.
周灵 《编辑之友》2024,(2):48-53
数字出版业是数字技术进军信息内容生产的前端产业,如何利用AIGC打造产业新蓝海是数字出版业当前面临的严峻考验。在数字出版生态中,产品的生产主体、传播渠道、市场消费是支撑数字出版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文章以泛主体性的视角将AIGC看作能够与人类进行社会化互动的主体,引入价值共创理论,从内容共创、连接共创、场景共创三个角度,探讨AIGC如何通过价值共创型构数字出版业。  相似文献   

19.
全球创新网络依托数字经济创新生态迅速发展演化,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与成熟,全球创新网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梳理了全球创新网络的风险研究,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创作力和智能化特点,探讨了新技术背景下全球创新网络面临的治理挑战,并提出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研究期望为中国参与全球创新网络治理、深化创新发展转型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进化为通用型AI,文章探讨这一背景下舆论受到的冲击及舆论如何保持民意的纯粹性。【方法】文章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及思辨研究,通过对舆论主体、本体、客体等追问反思进行研究。【结果】生成式人工智能将给舆论带来致命冲击:舆论主体“非人化”,舆论本体“虚假化”,舆论客体“无理化”,舆论传播路径与规律被颠覆。进而引发国际舆论场更加复杂,国家舆论风险加大,资本、技术操控舆论,虚假信息横行,用户深陷舆论茧房等舆论风险。【结论】文章认为应建立ChatGPT的使用边界,在舆论等领域内暂时限制其应用;政府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研发,牢牢把握舆论话语权与引导权;用技术治理技术,开发AIGC检测技术;同时还应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升用户使用、批判AI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