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16,(19):36-42
理解不同类型个体在网络公共事件中的参与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知网络公共事件的特点与发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究了大学生群体中人格特质对媒体信任和网络公共事件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学生群体对网络公共事件的参与行为可二分为围观式参与和互动式参与。2.高外倾性群体在网络公共事件的互动式参与中居于主导地位。3.高宜人性和神经质群体更倾向于围观事件。4.宜人性和开放性人格特质影响个体的媒体信任度,而媒体信任度与网络公共事件的互动式参与呈正相关。5.性别和学科背景对大学生网络公共事件参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成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信息载体,也成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情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大学生是网络舆情的重要参与群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看法、态度、意见和建议,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网络舆情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已是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他们对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和由此带来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推进。在智能传播的环境下,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感知、态度、行为呈现怎样的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如何,理应从学理和实际操作层面协同给予回应。  相似文献   

4.
网络视频日益普及,大学生作为网络视频重要的受众群体,受到其影响。为了更加深入研究网络视频,本次调查通过分析大学生对网络视频的态度,网络视频对大学生的收视心理影响,从而得出更好促进网络视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媒介对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形成这个群体特定的情感倾向与态度。当下高校网络舆情形成过程的突发性、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客体内容的复杂性对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辅导员自身需要转变媒介观念,在实践锻炼中找寻规律;另一方面是高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培训,同时形成相应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不同群体对待新媒体的态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笔者通过“陕西公众与新媒体关系”问卷调查,分析了陕西社会公众与大学生使用网络等新媒体时在态度、习惯、行为、目的、诉求等方面的差异,初步探讨了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陌生人交友软件成为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新一类的手机应用。它所提供的即时交友服务,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社交范围,为陌生人之间的相识提供了便捷途径。但由于网络媒介自主性、开放性、隐蔽性的特质,传播过程中时常存在较多有关于性暗示的信息,存在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与行为的可能。本文通过对陌生人交友软件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与行为影响研究,分析陌生人交友软件使用行为、心理以及结果,从而把握大学生在陌生人交友软件与婚前性行为的相关规律,增进对大学生群体婚前性行为的了解,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陌生人交友软件并为网络信息传播的良性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立足于大众传播理论和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内涵及现实表现形态,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与社会公正认知、态度及社会权利表达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呈现出以新兴媒体、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为主的显著特征。大学生群体认为,目前中国社会表现最不公正的领域依次是"言论表达"、"民主选举"、"财富分配"和"职业选择",而法律和社会体制的不完善则是导致社会不公正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网络、手机)和社会化媒体(微博)对大学生的社会公正认知程度、态度偏向和社会权利表达行为的影响更加直接;大学生的社会公正情感态度偏向对社会权利表达行为有显著影响,社会公正态度对社会未来发展信心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构建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提供理论性的指导。[方法/过程]以高校大学生为访谈对象,采用扎根理论质化研究方法,构建大学生参与图书馆创客空间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设计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参与态度、参与规范与参与知觉行为这三个主范畴对大学生参与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意愿存在显著的影响。参与态度是影响大学生参与意愿的内部驱动因素,参与规范是影响大学生参与意愿的外部驱动因素,参与知觉行为是影响大学生参与意愿的情景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重要使用群体,其社会资本积累受网络传播影响日渐突出。本文从传播学研究出发结合社会学相关研究成果,从网络使用动机、网络内容偏好和网络依赖三个方面探讨了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为考察网络传播效果提供一种全新的研究角度,并为网络对大学生群体影响的矫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齐超  王颖 《报刊之友》2012,(1):41-4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北京、天津、青岛、武汉、西安、兰州、成都等高校较为集中的几大城市中的在校大学生对网络民主暴力事件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环境有较为理性清醒的认识,认为在网络环境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绝大多数学生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民主暴力事件有所了解,但真正参与其中的只占很小部分,大学生面对网络民主暴力事件时所持的态度多是审慎的;面对网络暴力事件大学生网民多是“看客”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学生对于网络暴力现象所持的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北京、天津、青岛、武汉、西安、兰州、成都等高校较为集中的几大城市中的在校大学生对网络民主暴力事件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环境有较为理性清醒的认识,认为在网络环境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绝大多数学生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民主暴力事件有所了解,但真正参与其中的只占很小部分,大学生面对网络民主暴力事件时所持的态度多是审慎的;面对网络暴力事件大学生网民多是"看客"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学生对于网络暴力现象所持的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隐匿性抑郁症大学生群体从自身封闭状态向接受阅读疗愈干预意愿转移的影响因素,基于推拉锚定模型,构建了隐匿性抑郁症大学生群体阅读疗愈参与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面向隐匿性抑郁症大学生群体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采集,利用结构模型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对于隐匿性抑郁症大学生群体参与阅读疗愈的意愿而言,拉力因素(感知有用性)和推力因素(同伴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锚定因素(隐私披露、惯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建议阅读疗愈实施者提高隐匿性抑郁症大学生群体对阅读疗愈实施的感知有用性、注重隐匿性抑郁症群体隐私保护、削弱惯性影响并提供同伴支持的友好阅读环境。图3。表5。参考文献50。  相似文献   

14.
段芳燕  罗忆 《新闻世界》2012,(7):137-138
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网络上大量的负面新闻对大学生正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网络负面新闻的内涵和特征、大学生阅读和发布网络负面新闻的心理特征等方面探讨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5,(24):56-61
为了了解边疆民族地区网络问政发展的现状与水平,本文以内蒙古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采取分层抽样、配额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各类群体对网络问政这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持肯定的态度,但对网络问政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而且对各类网络问政平台的利用率比较低,参与的形式比较单一。研究认为真正制约边疆民族地区网络问政发展的关键要素有以下三点:各类群体的思维框架问题;网络问政机制问题,权力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树华 《报刊之友》2010,(11):163-165
随着全球化进程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已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深受网络的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严峻的求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驾驭和把握网络的两面性,趋利避害,深入分析和把握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才能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文明上网行为的引导,别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入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这是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合理使用网络,并通过网络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基础。也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11,(8):117
随着网络市场在国内市场的极速发展,各种网络媒体的PK也就愈演愈烈。无论是网购媒体还是微博媒体,都已经转向了细分用户群体争夺之战。于是,思维活跃、乐于参与的大学生群体自然就成为各种网络应用必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以华中科技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理论框架,研究大学生网络表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计划行为理论的三个维度: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在模型上得到了验证。大学生网民对网络表达的态度对其未来的网络表达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学生网民较为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当感知周围人群经常进行网络表达,其未来网络表达意愿越强烈;大学生对自己表达能力非常自信,且这种自信对其未来的网络表达意愿有显著性的正面影响。而本文引入的外在控制变量:政府对网络表达的控制,对网民未来网络表达意愿存在负向作用,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如何保障社会公正的实现,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极为迫切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大众传播理论和社会公正的理论内涵及现实形态,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以上海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与社会公正认知、态度及社会权利表达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呈现出以新兴媒体、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为主的显著特征.大学生群体认为,目前中国社会表现最为不公正的领域依次是“言论表达”、“民主选举”、“财富分配”和“职业选择”,而法律和社会体制的不完善则是导致社会不公正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网络、手机)和社会化媒体(微博)对大学生的社会公正认知程度、态度偏向和社会权利表达行为的影响更加直接;大学生的社会公正情感态度偏向对社会权利表达行为有显著影响,社会公正态度对社会未来发展信心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微博用户中,大学生因其自主参与性强、思维创新等特点成为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微博信息环境构建的过程中,不免受到微博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信息获取方式、行为方式参与方式以及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阐述微博对大学生影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