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合作研究是科学研究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以SSCI数据库为统计源,对2002~2011年SSCI来源期刊发表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论文的国际合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对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领域国际合作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2012年出版的JCR收录期刊作为统计期刊,选取其中的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学科主题中的1区顶级期刊21种,并通过SSCI数据库对这些期刊五年来(2009—2013)发表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最后通过Cite Space等工具软件对其中的500篇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词频进行主题分析,以此来揭示国外顶级的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期刊中研究论文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张秋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3):127-130
以SSCI JCR(2003)为依据,对其所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SSCI源期刊的比重及其国家分布、语种分布、平均引文率、发文量、被引半衰期、出版频次和影响因子的布拉德福分区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对国外图书馆专业期刊的选择、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研究以及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向网络的图书馆--Amazon.com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SSCI所收录的我国2000多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中析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论文100余篇,从文献数量、著者、期刊、地区单位、主题和引文的角度进行了归类、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SSCI所收录的我国2000多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中析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论文100余篇,从文献数量、著者、期刊、地区单位、主题和引文的角度进行了归类、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运用Citespace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对Web of Science中收录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数据分析,遵循科学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法、共现分析法、词频分析法以及LLR算法、PageRank算法等理论,对2014-2015年被Web of Science中的SSCI库收录的27种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期刊所载的3287篇文献进行分析,绘制出研究热点、前沿的知识图谱,发现网络计量、信息需求、索引、信息检索、组织工程、名称匹配算法、网络2.0、非源项、技术接受模型、三螺旋理论等主题是近2年国际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持续研究的热点。传统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管理科学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知识管理、网络计量、h指数、核心活动、国际合作、接受和使用技术的统一理论、IT治理等主题将成为今后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趋势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以SSCI JCR(2009)为依据,对其所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SSCI源期刊的历史变动信息及国家分布、总被引频次、载文量、被引半衰期、出版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并析出CSSCI和SSCI收录的影响因子排名前三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源期刊进行比较。根据分析结果,对SSCI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选择特征、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研究以及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1993-2002年情报学科研究主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词频分析方法,以重庆维普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统计源,对1993-2002年情报学期刊论文的分类号和关键词进行统计,通过其词频分析发现:与“检索”相关的研究是10年来情报学领域持久的研究热点;情报学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将其他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情报学领域,网络技术已深入整个情报学科;引文分析、统计分析等文献计量研究趋于活跃;一些尚未引起重视的主题,如情报资料的深度处理可能成为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共现关键词统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研究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7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中40 634篇文献的142 303个关键词为调研对象,运用词对关键词、相对词频统计和理论词对关键词矩阵方法,分析近10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研究的热点论题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据此给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核心课题、高频词对关键词时间变化特征以及尚处于研究空白的一些论题。  相似文献   

10.
以SSCI、EBSCO、Emerald、Science Direct、CNKI数据库为来源,检索国内外学者对欧美图书馆学、情报学博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与研究的文献。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34篇文献,对其内容进行研究与分析,主要表现为对欧美图书馆学、情报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样本的跨学科特性、研究内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引文的分析,对某一所学校或某一特定主题领域学位论文的分析,以及学位论文目录分析。最后,为国内今后的研究提出4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学习科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关性,以及图书馆学、情报学引入学习科学的必要性,总结了学习科学对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书情报学教育20年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80年代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特点是 :图书情报学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 ;以文科为主的单一模式转向多元化 ;图书情报学教育一体化尝试。 90年代的特点是 :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成为关注的热点 ;图书馆学核心课程逐步形成 ;课程体系从图书情报学向信息管理转移 ;图书情报学教育分化显露。存在的问题 :未能正确理解“大情报观” ,未能正确处理“情报”与“信息”的关系 ,未能慎重对待专业目录调整。参考文献 14。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台湾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学术期刊网站的数字化资源,选出有代表性的13种期刊。从开放性、出版周期、刊载量、引文等方面分析这些数字化期刊的特色,以便于图书馆研究人员查找和利用台湾图书馆学研究文献,并为两岸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图书情报学基金资助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金资助论文是学科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表达方式。对基金论文的数量、资助基金的级别、论文主题分布、研究方法分布、合著率、合作度、发文机构分布、作者的地域与职称分布等进行分析,可揭示课题研究的现状。通过对2004年与1996- 2003(4月)17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刊载的基金论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提出我国图书情报学课题研究中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图书情报学前沿研究领域选评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元数据与数字信息组织、本体论与知识管理技术、图书馆2.0与数字图书馆研究、搜索引擎与网络信息检索、智能信息处理、h指数与学术评价六大研究领域,具有明晰的基础文献、清晰的问题域和明显的国际活力,是当前值得关注的图书情报学前沿领域。其中有的研究领域或技术方法之间存在交叉,例如元数据、语义网络与本体论相互交织、数字图书馆集成了多种技术应用等,正是当今前沿研究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表现,因此应鼓励面向问题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图书馆学的解释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书馆学是以社会系统中图书馆事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对图书馆现象的本质、内在联系、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方面认识成果的系统化和理论化。这种系统化和理论化过程就是对研究对象的理解与解释过程。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关系。解释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引入为图书馆学研究带来新的活力。"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和辩证统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也是图书馆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和原则。这三个层次构成图书馆学解释的宏观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自2007年以来,我国图情领域每年发表的期刊论文均已超过2万篇,现以CNKI发布的数据为例,揭示这些期刊论文的写作选题及其研究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图情领域当前的研究风格,也可为我国图情学科研究人员把握学科发展脉络和拓展研究思路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综合应用理论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从选题角度、来源素材、研究方法、写作思路等4个维度梳理图情学科当前的研究模式,总结提炼出我国图情学科的7种研究模式,并以图情学科2015-2017年18种核心期刊所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7种研究模式的总体数量分布、发表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和作者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结论] 我国图情学科7种研究模式在理论创作主体、期刊主题导向、实际应用场景和现代技术发展的综合驱动下呈现出不同特点。具体体现为:新兴理念与技术的应用探索研究开创了图情实践活动的新场景;基于文献信息资源的理论总结研究已成为当前主流研究模式;面向一线业务的应用剖析研究丰富了图情学科的研究体系;数理统计的应用研究拓展了图情学科的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催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和算法设计研究开阔了图情学科的研究视角;学科融合模式为图情学科开展跨界研究提供了新渠道。  相似文献   

18.
刘晓波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3):54-58,85
采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分别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论文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特征。在此基础上,从逻辑起点和基本支撑角度两个视角比较分析两个学科研究的差异性:图书馆学以图书馆事业为逻辑起点,以人文为基本支撑角度;情报学则以信息开发为逻辑起点,技术是其传统支撑角度。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To summarize the context, history and results of research studies conducted on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health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by the author since 1975 and to use this as a basis for examining ongoing developments related to evaluation research.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bibliography of library value and impact studies. Methods: Literature review and background based on personal involvement in the studies under discussion. Results: The author's studies demonstrate an ongoing evolution of value and impact studies since the mid‐1970s. In health sciences libraries, the approach taken to measuring value and impact has been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type of research being conducted in the health sciences field as a whole. As a result, health sciences library researchers have become early adopters of methods that incorporate outcome and impact measures and rigorous research designs, and the concept of evidence‐base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actice. The paper recommends that a range of research approaches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be used to guide future evaluation research. Conclusions: Value and impact studies will continue to be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s health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deal with evolving user needs and new ways of delivering information to a variety of audiences.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The Shared Hospital Electronic Library of Southern Indiana (SHELSI) research project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whether access to a virtual health sciences library and training in its use would support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in rural southern Indiana and achieve the same level of impact seen by targeted information services provided by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 in urban hospitals. METHOD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needs assessment, a virtual medical library was created; various levels of training were provided. Virtual library user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Likert-type survey, which included questions on intent of use and impact of use.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project period, 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RESULTS: Impact of the virtual health sciences library showed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 Both interventions resulted in avoidance of adverse health events.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structured interviews confirmed the perceived value of the virtual library. CONCLUSION: While librarians continue to hold a strong position in supporting information access for health care providers, their rol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must begin to move away from providing information toward selecting and organizing knowledge resources and instruction in their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