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信息传播科技(ICT)影响图书馆各项服务至巨,例如社会参考服务、数字或虚拟参考服务,图书信息教育亟须配合需求积极调整.本研究建议在有关图书信息服务的相关课程方面,能够重视ICT之应用,加强ICT延伸服务教学.  相似文献   

2.
促进社会包容——美国社群信息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社会结构中虚拟社区对传统社区的拓展和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活动的延伸,社群信息学(CI)逐渐成为LIS研究的热点。CI产生于信息通讯技术(ICT)的应用实践,强调ICT与社群的互动与平衡,特别是利用ICT使一般社群、弱势群体、边缘化社群增强能力和获取权利,以缩小数字鸿沟,实现社会信息公平。CI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ICT有效使用和社区能力、CI行动的可持续发展和CI的社会包容性等。美国的CI实践形成了政府、地方、社区、学界四方合力、相互补充的发展模式,其典型的案例分别是技术机遇项目、社群信息学行动、社区技术中心和社区网络化行动。美国CI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和包容性增长具有借鉴意义。CI研究不仅能成为学科发展的增长点,也能为中国社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3.
数字不平等是研究ICT资源分配不平等的新视角,是欧美社群信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我国图书馆界就社会包容和消除数字不平等作为公共图书馆社会责任达成一致.论文通过杭州图书馆模式初步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通过社会包容消除数字不平等的经验,并指出:通过完善公共图书馆制度、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社会资本是公共图书馆践行社会包容、消除数字不平等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数字不平等是研究ICT资源分配不平等的新视角.通过杭州图书馆模式初步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通过社会包容消除数字不平等的经验.通过完善公共图书馆制度、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社会资本是公共图书馆践行社会包容消除数字不平等的实现路径.这一研究主题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ICT,即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指信息通讯技术.在数字教育中ICT包括教和学两个层面.在数字教育中,ICT利用的工具主要包括利用电脑、手写板或视频展示台及其他的应用软件来进行信息输入;通过投影仪显示器等将信息进行输出.ICT在数字教育领域的运用,不仅使得学生更轻松掌握知识,教师们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自动化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技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技术现代化是在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国家信息化政策直接加速了这个进程.在技术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学习、交流、提高,重视数据厍和标准化建设,重视市场机制作用,重视协作和共享是这个技术现代化过程的主要经验.法制化建设则是保证未来图书馆技术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知识获取视角,通过对图书馆用户参与和服务创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实证研究网络环境下,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图书馆微博用户参与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机制,探索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之路。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高教园区的4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内205位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结果发现:基于微博互动平台的用户参与对知识获取有显著影响,用户知识获取对图书馆服务创新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作用。知识获取在用户参与和图书馆服务创新中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技术接受行为和持续使用行为理论引入数字化贫困研究,以我国六个省市十二个村庄的田野调查数据为依据,发现农村数字化贫困群体的ICT接受行为分为三个阶段:ICT的接入、ICT的使用和ICT期望。在此基础上,阐述ICT接受行为形成过程的三层传导模型,即由客观特征与情境指向主观感知,并最终传导至ICT接受行为。客观特征与情境包含主体自身的固有特征和外部社会环境;主观感知包含主体对ICT的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自我效能、负面性感知、信息需求感知和使用感知等一系列因素。图1。表7。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文献检索,从图书馆儿童数字阅读服务理论、技术及实践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学者们认为图书馆儿童数字阅读服务面临挑战,也蕴藏较大机遇;认为应利用ICT技术、社交媒体和App平台以及AI赋能图书馆儿童数字阅读服务,更有效地与儿童用户沟通交流,为其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数字环境与服务;认为图书馆应把好儿童阅读的数字资源采集关,开发适合儿童阅读的数字资源,开展趣味性与教育性并举的数字服务活动,还应向家长等开展相应的数字阅读教育辅导服务。此外,学者们还提出图书馆可通过与学校、社群网络协同的方式,提供更多与教育相关的线上课程和作业辅导课程。建议后续研究应着重于以下方面:进一步挖掘图书馆儿童数字阅读面临的各种挑战,并寻求图书馆为此解困之策;将研究视角更多地聚焦于AI赋能图书馆儿童数字阅读服务;研究如何拓展图书馆儿童数字阅读服务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图书馆向信息时代全面迈进的步伐.图书馆的电子化、数字化是当今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数字化为中国图书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开发利用空间.它不仅仅改变了图书馆服务的方式,也改变了图书馆馆藏存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无线射频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无线射频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已经在零售、制造、物流等行业广泛运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一些图书馆已将无线射频技术应用到日常工作中,这些新的技术促进了现代图书馆从服务内容到服务方式的全面变革.  相似文献   

12.
社群信息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兴领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梳理和阐述社群信息学(CI)的内涵、研究领域和问题、研究方法、学科基础等。CI强调缩小数字鸿沟的实践,探索社群信息和知识形成与共享规律,关注信息通讯技术(ICT)与社群的互动和平衡,利用ICT实现公民权利,可以完善中国情报学体系,促进情报学在缩小数字鸿沟和建设信息社会中发挥作用。最后提供实践案例并预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城市图书馆现有服务模式的研究,结合新一轮中国城市图书馆发展创新面临的挑战,从理论支撑、技术支撑、现实意义三个方面着手阐述了便利店图书馆存在的可行性.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便利店服务的特点分析,设计出便利店图书馆特有的运行流程.文章最后得出结论:便利店图书馆是有效开展图书馆馆外服务的一种创新,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老年群体的ICT使用问题是老龄化、数字化、现代化交叠推进的产物,考察和反思媒体如何认知和建构老年群体的ICT使用议题,对当下理解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批评性隐喻分析法对老年群体ICT使用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媒体通过不同类型的隐喻建构了老年群体的数字弱者形象和ICT技术迷思,从而使该议题获得了话语上的合法性。隐喻背后的话语建构逻辑反映了当下社会、政治、文化中本质主义老年观和积极老龄观的矛盾,也体现出明显的单向度技术进步主义观念,以及平等主义关怀和孝道文化下的数字治理观。研究意在通过上述分析反思老年群体的ICT使用问题,从而更好地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  相似文献   

15.
谭雪 《湖北档案》2014,(12):6-8
1 智慧档案馆的概念 ICT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公民权利的觉醒,促使各个行业、产业和文化事业不断主动做出调整和转型,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对“城市蔓延”问题的关注和“智慧城市”的提出,智慧的概念涉及到政务、交通、能源、文化、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等各个领域,智慧社区、智慧企业、智慧工厂、智慧图书馆、智慧运输系统等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图书馆自动化技术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图书馆自动化技术体系可分为主要基础技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自动化技术两大部分。前者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电子服务技术 ,后者包括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技术和图书馆自动化信息服务技术。参考文献 10。  相似文献   

17.
杨静 《图书馆学刊》2014,(10):135-138
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统计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二维码技术应用于我国图书馆的文献从年度分布、期刊分布、机构分布、作者分布、地区分布、文献被引频次、文献下载频次、基金资助情况、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出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国内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为我国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深层次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事业作为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深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腾飞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不断登上新的台阶,努力向国际上的先进水平靠近,中国图书馆的自动化也不断掀开新的篇章,除文献的采访、编目、流通、检索、查询等一系列工序使用计算机外,一些有条件的图书馆还相继建立了声像资料室、多媒体阅览室和网络实验室等.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有安全的、充足的电力才能得以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
ICT设备因其便携性与普及性促进了多任务现象的发生,研究其发生机理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现象本质。文章采用网络民族志、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取到四类多任务情境下80个视频/图片样本以及16个个案访谈样本作为数据来源。从行为动机、情境相关因素、任务所需资源相关因素、行为结果评价四个方面构建并验证了多任务情境下ICT使用行为的描述框架,解释多任务行为发生机理,重点识别出资源互补型、资源竞争型以及资源交替+互补型三大类ICT使用行为。最后,从图书馆信息职业角度出发,提出环境、资源和服务三点思考,以更好地应对多任务行为对用户和信息职业人员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全面论述制定中国图书馆法的必要性,指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法时机已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