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莉 《东南传播》2022,(6):45-47
文章从翻译符号学视角,将国际新闻编译视为一种符号转换行为,编译文本被视为渗透了社会文化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动态构造,编译者以目的符号形式建构另一全新符号文本,需符合目的语国家受众接受心理、国情民情、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政治诉求。文章以《参考消息》为语料,从编译者的符号行为角度分析符号转换过程中符号的使用、阐释、重组与操纵,提出符号顺应与符号制约策略,探索国际新闻传播中新闻编译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2.
整体型社会聚合体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分散与聚集,群体分化与交织,呈现出由群体性向集群性分散特点,传统群体和阶层单位的传播理念受到挑战,以个体需要为目标适他传播成为提升传播效果的新理念。"适他传播"指传播机构根据受众社会阶层、对媒体需求的动机、使用媒体的时间、空间、媒体选择偏好及解码习惯和解码能力,针对受众个体需求而进行的传播。"适他传播"强调从信息到媒介选择,以及编码形式,都量身定做,实现以最适的方式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3.
双艳珍 《今传媒》2015,(4):20-22
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具有“意识”和“政治”两方面的内在一致性,编辑作为生产、传播与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给受众的主要媒介,在作出文化选择之时必然会将其所具有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融入其中;同时,国内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形势和国际和平演变进一步加剧的形势也要求编辑具有政治意识.编辑必须在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础上,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面建设引导为主,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传播生态环境是一个变动不居的过程,由于受众与社会、媒介等系统的互动关系日益变得复杂,受众角色在传播生态中也呈现出不同层次,即大众受众、群体受众和个体受众。对3个受众层面各自涵义的解读,是对受众的多样性及能动性充分认知,同时也有利于传播生态的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5.
袁媛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63-164
不管新闻传播技术如何进步,传播手段如何先进,媒体的传播内容都应当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因此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编辑记者们要始终关注受众的需求,了解他们对什么新闻感兴趣,在新闻点的选取、提问的重点、表现的手法、语言的编辑等方面都要体现受众的意识,这样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实现新闻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19):43-47
网络新闻实现了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联结,通过应用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模型,本文分析了受众通过与网络新闻的互动行为,达到个体身份和社会身份融合的过程。研究解释了网络新闻作为独特的社会情境,对受众在角色认同、公民团结和仪式抵抗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为传播仪式观下的网络新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报纸作为传统媒介中的第一媒体,其政治文化功能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社会传播力。本文对话语、新闻话语以及政治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分析了报纸新闻话语的政治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组织结构的建立,报纸新闻话语的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以及受众认同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经济进入体验化时代的时候,体验传播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最能将体验传播演绎的淋漓尽致的媒体是拥有强大视听功能的电影和电视.然而,电影、电视在吸引受众的耳目,使受众沉浸于美轮美奂的体验的同时也不知不觉的改变了消费意识形态和消费文化,甚至直接促动受众消费,影响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9.
周文 《新闻界》2006,(5):78-79
一、军事新闻传播以及选择该研究对象的目的军事新闻传播就是将事件(军事新闻)经媒体传播给受众的过程,传播过程的起点是满足受众的需要,终点是军事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军事新闻传播价值观的中心是受众,其传播的全过程都是把着眼于受众这一客体当作挖掘军事新闻价值、实现军事  相似文献   

10.
报纸作为传统媒介中的第一媒体,其政治文化功能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社会传播力.本文对话语、新闻话语以及政治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释,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审视了报纸新闻话语的政治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组织结构的建立,报纸新闻话语的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以及受众认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杨静 《东南传播》2021,(2):101-103
在风险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个体对风险的认知受到了自身心理因素、社会多方参与机构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导致个体对风险的整体认知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行为。本文以G高校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知路径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从多个方面分析研究艾滋病这样风险信息传播的路径构成,并尝试性地提出高校艾滋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非你莫属》是国内首个求职类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准确把握受众定位,主持人善于体谅他人,能够把握受众心理。节目内容和形式吸引受众,引起受众兴趣,同时满足了受众消遣、学习和获取成就的心理需要,很好地关照了社会心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从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的心理来分析《非你莫属》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3.
媒介素养教育与现代传播生态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生态系统是受众系统、媒介系统、社会系统这三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依赖和均衡的关系。传播生态系统的生成条件,在于传播系统中某一子系统利用甚至控制其它系统的资源去达到自身目标的同时,不能减少或损害其它子系统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但是现代传播媒介与政治、经济的合谋,导致受众系统处于弱势地位,使受众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外部资源相对匮乏。媒介素养教育试图从加强受众系统力量的角度,改善各子系统所需要的资源条件,来促使现代传播生态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面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现状及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更新和飞速发展,军队宣传工作坚持以受众的可接受度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受众的认知、情感、需要、行为等心理因素,运用各种宣传媒介和手段,初步打造了我军忠诚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正面形象,未来我军的形象传播要继续把握和运用有利于受众接受的心理要素,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对我军形象传播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报纸,其实就是一种产品,一种文化产品,而且具有引导受众价值观的意识形态产品。报纸能否像名牌产品那样得到受者信任和自觉选择,关键在于报纸如何引导受众的价值观,如何吸引读者,如何成为读者的一种自觉精神消费。这就需要报纸有卖点,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承载受众的话语权,真正符合受众所需。南京晨报2009年圆穷孩子一个大学梦爱心助学活动,是一项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关注社会民  相似文献   

16.
茹向阳 《中国广播》2014,(10):79-83
近年来广播评论发挥广播伴随性优势,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在新媒体时代和快节奏生活环境下,广播评论更需要发挥伴随性优势,遵循媒介传播和受众接受规律,认真研究受众心理,吸引和把握受众无意注意,才能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7.
综观目前的新闻媒体,法制新闻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这既是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事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吸引受众、维持媒体生存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制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的法律知识重要普及手段。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当代法制新闻宣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的法制新闻宣传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负有传播新闻信息和进行政治宣  相似文献   

18.
1982年,美国四位报刊评论家致函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第96届年会,强调:一张报纸如果想在本世纪80年代或80年代以后继续存在下去的话,就必须适应和考虑读者的新兴趣、新需要和新的生活方式。这一意见在美国以至全球传播界引起广泛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也异常活跃,新的传播机构不断创建,原有的传媒也通过扩版、增加节目套数、办系列台等手段以新的姿态出现。骤然膨胀的传媒体系必须寻求与之适应的接收市场才有其存在的意义。传媒竞争日趋激烈,而受众是传播媒介所发送信息的接收者的集合体。受众需要是趋使个体进入传播过程,并引起接收行为,从而使个体成为现实受众的动力性因素。因而其在传媒竞争取胜中的关键作用越来越受到传媒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受众需要及其特性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以期对传播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是一对联系非常紧密的概念,从西方引进之后,中国学者对它们的涵义、特征、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政治传播的互动性推动个体政治社会化,其功能性促进社会共同体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过程即政治传播的过程,二者具有同一性和同步性。政治社会化程度反过来要求政治传播与其高度匹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电视剧产生、发展的50年历程中,电视剧的文化身份认定问题一直在学界颇受争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电视剧越发以强势的姿态在电视荧屏上崭露头角,形成不可逆转的观看潮流.电视剧成为传播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共同的阵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按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要求,电视剧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保持同步性的同时,还需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