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同行评议的概念和运作的回顾,探讨了国际知名期刊的同行评议的最新关注和特点,并就审稿人的选择、主编的权力和审稿的内容逐一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学术期刊同行评议,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提出更新和规范同行评议人,数字化同行评议平台,健全同行评议监督和质量评价,最大限度地完善和推行我国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的科学和公正,提高学术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2.
同行评议是学术期刊发表的重要环节,是有效促进学术公平的重要机制。因此,为促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引入同行评议十分必要。同行评议的类型有多种并各有优点和不足,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学术期刊可借鉴国际经验并根据自身需求采用一种或多种评议形式。在学术发表中引入科学合理的同行评议机制,可为有效促进知识增长贡献力量。只有合理引...  相似文献   

3.
同行评议制度是期刊出版中坚持使用的基本制度.学术期刊是期刊的一种,其出版过程中包含了专家评审、匿名评议、评议人员表决等制度.除了这些制度,学术期刊的出版还经常吸收一些比较先进的同行成果,不断推动同行评议制度的改革.基于此,本文对学术期刊出版中的同行评议制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的对策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结合期刊的现状,对同行评议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同行评议的模式进行优化。【结果】同行评议设计的两个主要主体——作者和审稿专家,对现有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的满意度不尽如人意。同行评议制度应该得到完善和优化。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比如:扩充评议专家库、进行评议专家培训、细化专家研究领域标签、建立评议激励机制、建立评议评分机制、完善评议反馈机制和作者申诉机制等,优化期刊同行评议的流程。【结论】同行评议是保障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制度,但是目前同行评议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多种措施,优化期刊同行评议的流程,提高作者和评议专家的满意度,进而增加作者投稿和专家进行同行评议的积极性,提高同行评议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丁筠 《编辑学报》2018,30(2):145-147
预印本网站的风起云涌为传统的学术出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分析预印本的特点出发,讨论其与学术期刊相比在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传播方面具有的优势及其未来发展存在的局限性,从而提出了学术期刊面对预印本带来的挑战应采取的措施,包括缩短同行评议周期、增加同行评议的透明度、实行开放获取和修订学术论文的评价体系等,以便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科学研究对学术出版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6.
王培  高虹 《科技与出版》2024,(3):136-143
同行评议是学术期刊稿件评议的基本制度,是判断稿件学术水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剖析我国学术期刊传统匿名同行评议模式在开放科学环境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探索以开放同行评议为导向的同行评议模式,实现开放同行评议与匿名同行评议模式的有机融合。提出以开放同行评议的优势项补充匿名同行评议的劣势项,弹性化实施同行评议,根据期刊的学科特色差异化选择评议模式,构建多种模式的交互式同行评议平台,促进学术合作与同行评议资源共享等优化路径,对完善我国学术期刊现有同行评议机制,提升同行评议质量具有一定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同行评议作为保证和提高学术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业界被普遍认可.面对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同行评议造假,以编辑的实践经验,梳理整个编辑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从网上审稿系统、专家、编辑3个方面给出了学术期刊防止同行评议造假的可行性措施,为编辑防范同行评议造假提供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8.
李兰 《采.写.编》2016,(6):105-106
剖析了目前我国部分学术期刊执行的审稿制度的问题所在,分析了三级审稿制度和同行评议制度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呼吁学术期刊应回归三审制,结合同行评议制度的优势,建立并严格执行以三审制为主线,专家外审为参考的审稿制度.  相似文献   

9.
郑昂  雷雪  马峥 《编辑学报》2023,(4):466-472
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逐步成为开放科学环境下预印本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和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有益补充。本文对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服务的开展方式归纳为第三方平台的评议和出版服务、预印本平台采用的第三方服务以及学术期刊采用的第三方服务3种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从评议对象与评议内容呈现方式、评议质量控制机制、评议人激励机制、学术社区建设等方面对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其优越性,并结合国内同行评议现状总结该模式对我国业界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国际开放科学运动、国内科研评价改革的现实背景出发,针对我国现行同行评议面临的挑战,指出改革我国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必要性。立足同行评议的目的,提出我国学术期刊同行评议改革应向减轻评议人负担、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评议方式、建立事后评议机制4个方向发展,并提出净化学术生态、加强制度设计、设定行为监督、建立激励和反馈机制4条保障举措,最后对同行评议改革的模式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王景周  崔建英 《编辑学报》2020,32(5):539-542
同行评审意见是期刊编辑用稿决策的重要依据,同行评审专家的来源和遴选与评审结果的质量和公平性密切相关。编辑为稿件遴选出评审意愿、专业、能力匹配,且时间充裕的审稿专家是比较费时、费力的。本文基于投稿论文的参考文献和引用的内容、动机及情感分析,提出一种同行评审专家的遴选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小同行”专家的发现,降低不同学术范式导致的同行评议误判率,为编辑的稿件送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决审:决定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主要环节   总被引:18,自引:13,他引:5  
对于某一特定期刊,只有主编或副主编等的决审才可能全面衡量来稿,做出适合自己期刊的最恰当的选择,这是决定期刊质量的最根本的环节。编辑界对“完美”外审专家的期待不切实际,外审专家有权选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意见,编辑界应该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依《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的审稿档案资料,将外审意见的表达方式划分为5个类型。提出了决审者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肖静  陈银洲 《编辑学报》2005,17(1):64-65
根据<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的审稿程序及专家审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审稿费,加大刊物宣传力度,多渠道选择审稿人并对他们进行动态调整,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送审,必要时请作者推荐相关审稿人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些方法,编辑能找到合适的审稿人,保证审稿的质量与时效性,为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徐志英 《编辑学报》2014,26(5):503-505
学术论文的发表极其依赖于高质量的同行评议,尽管同行评议不尽善尽美,但能帮助作者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以及编辑人员的编辑水平。研究发现,对审稿质量做出最佳贡献的预测因素包括是否为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的审稿人或研究生毕业10年内的年轻人。目前进一步改善审稿方法的效果很有限,因此有专家建议对审稿人进行正规培训。期刊及其编辑在选择审稿人时,要考虑他们具备何种知识和技能,是否有丰富的审稿经验。这有助于期刊编辑出版单位选择到合适的审稿人,并提高审稿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妍  陈银洲 《编辑学报》2019,31(6):614-618
退稿转投时带来的发表延误和同行评审重负是一个受到各界重视但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结合文献和国际著名期刊网站的调研与分析表明,便携式同行评审与稿件转投服务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向。退稿及其同行评审的转投推荐能提高转投稿件处理效率、缓解同行评审压力,也是提升作者科学素养的现实途径,对我国科技期刊改善同行评审和期刊合作、缩短稿件出版周期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与核心期刊评价之异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质量上评价学术期刊,必须首先厘认清基本概念。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与核心期刊评价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评价的方式方法和评价语词等方面有区别,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的质量,尽管核心期刊不是直接、全面反映期刊质量。把握和处理好两者评价的异同的“度”,对期刊评价和管理至关重要。从质量整体上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应更加注重学术期刊评价的目的性,注重分类分层评价,更加注重指标对期刊质量的导引作用,注重同行专家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胡浩志  耿卓  邓菁 《出版科学》2016,24(1):45-48
专家审稿制是一种保障学术期刊质量、促进学术繁荣的重要机制。专家审稿与编辑审稿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职业校对也无法取代编辑校对,相反,学术编辑将取代职业校对人员,完成校对工作。在专家审稿制度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需要重新进行职业定位,做一名杰出的初审者、优秀的学术研究者、卓越的校对者、出色的学术联络者以及干练的学术信息推送者,才能提升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批注功能提高学术期刊审稿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同行评议的现状及学术期刊编辑缺乏专业知识的问题,提出批注式审稿的概念,并论述其在提高审稿质量、帮助编辑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学术期刊的可读性方面的优势.建议引导审稿专家采用批注式审稿方法,以提高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Rubriq is on a mission to put lost time back into research. We estimate that 15 million hours are lost each year to redundant peer review as papers get rejected and flow down the journal prestige pyramid. Rubriq uses an author‐pays model to facilitate fast, independent, and standardized peer review performed by three academic peers who are financially compensated for their efforts. Authors receive the reviews as well as a detailed journal recommendation report in 1–2 weeks. This service is designed to improve journal selection, supplement editorial reviews, and make peer review more portable between journals. The crea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scorecard is just the first phase of Rubriq's plans to improve th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workflow. Through lessons learned over the past year, the Rubriq approach is evolving into a broader set of tools, software, and services designed to speed and improve th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