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管理对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大量针对企业、社区的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于组织或社区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具有重要影响,但此结论尚未在政府组织中得到检验.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公务员知识共享的影响,并重新定义了政府组织社会资本的变量.研究发现部门认同和信任与公务员知识共享显著相关,而社会交互对公务员知识共享则没有显著影响.另外,性别对公务员社会交互有显著影响,工龄对公务员的部门认同和知识共享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隐性知识共享作为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一环是政府成功实施隐性知识管理的关键。为实现政府部门公务员之间隐性知识的有效共享,提高政府部门的决策和管理能力,本文首先对影响公务员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进行了梳理;接着通过G1法确定了各因素对公务员隐性知识共享的隐性程度;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务员隐性知识共享的相应策略,从而为实现公务员之间的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社会资本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构建学术虚拟社区持续知识共享的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究学术虚拟社区用户持续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以科学网社区用户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调查获得370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知识共享的满意度显著地影响持续知识共享的意愿.  相似文献   

4.
利用社会交换理论以244个配对样本数据,研究了心理所有权与员工知识共享的关系及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心理所有权对员工知识共享和组织承诺有显著正向作用;组织承诺对员工知识共享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组织承诺在心理所有权与员工知识共享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组织公民行为是描述那些无法用奖惩系统来评定,但能够提高组织效能的员工角色外行为.根据知识共享活动的特点,从组织公民行为视角对知识共享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AMOS软件构建了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验证.研究发现:能够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的因素中,工作满意和心理资本不能直接对知识共享产生正向影响;信任与组织承诺对知识共享有正向影响.同时,心理资本对工作满意和组织承诺有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对组织承诺和信任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研团队信任与知识共享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可以划分为共享意愿、知识贡献和共享效果三个维度;高校科研团队信任也包含组织信任、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三个维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科研团队信任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高校科研团队组织信任除对共享意愿有显著影响外,对知识贡献和共享效果影响并不显著,而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共享意愿、知识贡献、共享效果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热点。按照普遍观点,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知识共享主体(知识)、知识共享客体(知识源和接受者)与知识共享情境3个方面。目前,在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富成果,推动着知识共享理论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解读图书馆组织文化和Web2.0理念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图书馆组织文化发展的两个新机遇,并从创建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空间、构筑组织外部的虚拟知识社区、创新组织内外部知识交流的模式以及提升组织文化的开源环境四个方面对图书馆组织文化进行了研究,希望从新角度对图书馆组织文化进行重新构建,从而促进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跨区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网络作为协同政务知识共享的典型案例,对其组织模式及组织保障因素 进行了分析,指出应急协同网络是几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协同网,其中,突发事件应急联动体 系的一级协同网络构成知识型虚拟政府,二、三级协同网络可以视为政府知识协同团队,应急协同网络的正常运行需 要以良好的组织结构、信任机制、学习机制和知识共享文化等为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府部门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就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政府机制问题进行研究,从领导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利益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5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社会网络与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联系的基础上,探讨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将社会网络理论运用到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之中,分别从社会网络的核心理论--网络关系、网络位置、社会资本三个视角研究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结构洞”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从结构洞指数和中介中心性指数两个方面论述了结构洞的测度方法,分析了组织社会网络中存在的结构洞所能带来的结构位置利益及其对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最后以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部门内的社会网络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组织社会网络中的结构洞对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认为如何通过组织管理策略有效激发员工知识共享行为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以社会交换理论、组织认同理论和动机理论为基础,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研究团队性绩效考核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团队性绩效反馈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规则服从、集体情感与责任动机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促进员工知识共享行为;没有发现个体工作控制源对团队性绩效考核、知识共享动机和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最后讨论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现于内部组织管理和业务工作管理两个层面,其主要任务是:建立知识型组织-调整组织结构,培育组织文化和引导职工学习,促进内部知识交流与共享,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进行知识组织-对文献知识内容收集整理、分析重组和开发组织,以促进客观知识的有效利用,推动社会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大学生知识共享、积极心理资本、学习投入的三者关系,文章使用知识共享量表、学习投入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整体分层抽取的安徽省芜湖市3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知识共享与学习投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9 p<0.01),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r=0.50p<0.01),知识共享与积极心理资本之间呈正相关(r=0.57 p<0.01),积极心理资本在知识共享与学习投入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8%。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对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现有的理论与文献,总结出知识转移机会、动机和能力是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成功的三个决定性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同时整合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思想,进行理论模型的构建,就社会资本对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并从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分别阐述组织如何有效地促进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17.
当 前,许多政府部门公 务员在使用各类国内 国外的免费或者收费 的个人邮箱,虽然有些政府部门开通了本部门的电子邮箱系统,但不能保证每个公务员拥有一个电子邮箱账户,甚至还有许多部门没有配备自己的电子邮箱系统,这种状况对于政府部门及公务员之间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及时性、私密性、安全性等均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还影响着政府部门及公务员在互联网上的公众整体形象。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推广和建设进程进一步深入,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对电子邮件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因此,公务邮箱的建设对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电子邮箱标识规范…  相似文献   

18.
黄昱方  庄静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0):121-125
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组织环境层面出发,对企业内部社会网络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构建一个概念模型。研究发现,企业内部社会网络不仅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进而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最后,根据该模型,从企业内部网络角度以及个体的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方面,提出促进知识共享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制造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内外部知识共享、战略匹配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关系,构建了知识共享、战略匹配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顾客知识共享对战略匹配和新产品开发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应商知识共享仅对战略匹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竞争对手知识共享仅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对战略匹配和新产品开发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战略匹配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洁  罗南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1):138-142
针对从组织保障角度系统研究协同政务主体之间如何进行知识共享的不足,提出协同政务知识共享的组织模式是知识协同网;针对政府知识协同团队、知识型虚拟政府、政府知识社区是知识协同网的具体组织形式,探讨协同政务知识共享的组织保障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