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惠  戴海波 《编辑之友》2016,(11):64-68
传播研究本土化始终无法绕开对“中国经验”的探讨.本文在对“中国经验”的前世今生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其做了一番批判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经验”的提法是传播研究本土化中对西方理论霸权的一次政治性话语回击,但是,政治的归政治,学术的归学术,当政治热情凌驾于学术之上而产生的理论往往是权力的附庸品.“中国经验”是基于中国人作为主体的传播实践,它的价值标准应该回归到研究对象追求主体性的生活脉络中去,以是否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作为衡量标准去提炼有针对性的经验事实.在传播研究本土化的过程中,要找准经验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国经验”中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分析了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总结出2000年以来该研究领域的特点:理论研究意识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多、学术环境更为宽松等。同时指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研究总量偏少,议题分布失衡,研究方法单一,缺乏本土化跨文化传播理论,亟需构建本土化跨文化传播教学模式等。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陆的一些传播学者在余也鲁的倡导下拉开了传播研究本土化的序幕.以西方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经验为研究对象的认识论二元框架就此形成.这一二元对立的框架成为此后各种传播研究本土化路径的基本指导思想.然而,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来看,"中西二元框架"不仅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认识论悖论,而且它对西方理论和中国经验的理解是非学术化和教条主义的.其结果就是在各种非议中,传播研究本土化迷失了发展的方向,与它当初的目标渐行渐远.其实,传播的本土化应当是一种多元化的学术自觉,它总体来说可以被形容为中国学者在与西方学术对话过程中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国际广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体化"的问题上,较少有涉及国际品牌在目标市场国实施本土化广告传播的论题.本文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剖析了近年来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传播案例,对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国际广告本土化传播策略做了解析,提出了国际广告实施本土化传播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国内10家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新闻传播网站的英文版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探讨了中国网络媒体国际传播本土化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文章认为目前中国网络媒体国际传播本土化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稿件来源过度集中、报道地区不均衡、政治经济新闻内容过多、与受众互动形式匮乏等;提高中国网络媒体国际传播本土化的水平和层次,应从传播机构、传播内容及互动方式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王琛 《当代传播》2006,(6):44-47
对中国古代传播史的研究,即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发掘传播的理论观念与史实,源自海内外华人学者对传播学“本土化”的学术追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此研究大致经过了3个阶段,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本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3):27-32
传播学本土化是困扰中国传播学界多年的问题,但这一问题的答案并未因我国传播学研究的骤显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而变得唾手可得,传播学本土化的呼声伴随着焦虑与迫切。回归我国传播学本土化的基本问题,可以发现本土化的实质是一种主体困惑,传播学本土化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传播哲学的问题,传播学本土化的困境也反映了传播哲学的失语,应将传播学本土化视作动态的"对话"过程,一方面利用传播学理论本身的灵活性与阐释空间,另一方面创造性的引介与接收,并致力于把理论本身的价值变成本土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土化"呼声已渐渐退去,而西化风气越来越盛,中国传播研究陷入了困境。本文梳理了我国传播本土化思潮的起因、发展和演化过程,分析了"本土化"的涵义,评估了它的价值、不足和现实意义,并综合20年来对中国传播学的各种批判和建议,强调了本土意识和本土问题研究是中国传播学走出困境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的是中国对外传播的全球本土化问题.意在强调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简单地说,全球化是指中国对外传播的范围和行动标准,本土化则是强调中国对外传播为适应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而采取的操作技巧和管理方法.即“全球性思考.本地化行动”。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社会学视角下,本文从学术素养综合框架的本土化阐释出发,考察健康传播学术生产过程中的协商机制。通过对7位国内高校健康传播学者的访谈以及相关制度文件的分析,本文在期刊发表、基金项目这两个协商地点研究他们的行为策略,并尝试在凸显学者主体性的前提下,探讨制度或结构性因素如何影响了他们对中国意识的追求。从健康传播管窥新闻传播乃至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困境,本文认为,中国意识的提升不能完全仰赖于学者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还应当在制度层面优化期刊发表和基金项目等学术评价系统,建构更自信更多维的高校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郑荣 《出版广角》2018,(15):41-43
学术期刊承载着思想传播与智力供给的双重责任,是学术话语的引领者和风向标.要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期刊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须坚持以中国社会实践为本体指归,以打造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理论指归,以辩证统一观为方法指归,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指归的选稿与用稿原则.这样才能为真正建构中国标志性的学术概念,实现学术话语的本土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实现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化,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科是中国传播学人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和学术追求.作为中国大陆传播学领域的先行者和开拓者,邵培仁在传播理论、媒介管理学、华莱坞电影理论、全球传播、传播研究本土化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令人景仰的学术建树,为推进传播学研究中国化进程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主要以邵培仁及其学术思想为考察中心,从本土化、交叉化、国际化三个维度对其学术活动和理论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全面概括,旨在管窥传播学研究中国化探索的学术脉络和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3.
章彦 《传媒》2023,(12):61-63
在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有关国际新闻传播“本土化”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须跳出既有认识框架,从中国大局和世界变局层面进行再思考。本文从现有“本土化”理念和相关媒体新闻实践等角度入手,对新形势下国际新闻传播本土化研究进行理论拓展,提出媒体本土化的优化路径,阐述和分析本土化策略对扩大我国国际新闻传播影响力以及在我国战略传播体系构建过程中起到的筑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2000-202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类核心期刊中跨文化传播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梳理和分析,发现二十年间我国跨文化传播发展相较上个世纪已更为深入,研究呈现专注跨文化传播本体与构建本土化理论、兼顾开拓多元研究与发展核心议题、指引学术对话由分散转向集中专业交流三大现状.在此基础上亦反思了我国跨文化传播存在的不足与问...  相似文献   

15.
邵培仁先生作为传播学本土化的倡导者与践行者,近年来与姚锦云博士积极致力于华夏传播研究。他们在《华夏传播理论》一书中,坚持传播学本土化,直面目前华夏传播研究所面临的根本性质疑,并以宽宏的多学科研究视野,阐释华夏传播研究的知识论与方法论问题,进而提出华夏传播理论观与价值传播模式,为华夏传播理论建构作出重要贡献。而本书的另一意义,在于以传播学本土化为中心,回应了目前学界关于学术理论本土化的焦虑与争议,即理论建构不必执拗于内外、古今之别,而应内外兼容、古今融通。  相似文献   

16.
国际传播中的国际化、全球化概念是与本土化概念紧密相连的,而中国期刊市场的发展潜力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被众多国际期刊集团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些品牌杂志从落地中国开始,一直将本土化问题视为品牌杂志推广的重要策略,它们在中国市场所采取的不同传播模式与运作方式,不仅使这些品牌期刊已经成为中国期刊市场上名利双收的重要期刊,而且也成为传播国际流行消费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刘兹恒教授的<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思考>对本土化问题做了深刻的研究与论述,它围绕着什么是本土化、如何实现本土化这一主线展开,是一部创新之作,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图书馆学及其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认识,对于创建中国图书馆学知识体系具有启发意义.如果在论述创建本土化的复杂性、终极目的与现阶段具体目标等方面加以完善,收录一些重要的反映本土化理论的论文可能会更好些.  相似文献   

18.
刘萃  李俊 《中国广播》2013,(11):56-58
国内主流媒体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但驻外媒体在本土化报道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从用活本地记者、本土化报道的要求以及平衡对外新闻传播报道策略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意见领袖"与"文化英雄"——"两极传播"的中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在"本土化"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本文立足于学术"本土化",对中西方关于对信息传播过程中"二次流动"过程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将中国传统的学术资源与西方的传播学理论结合起来,促进适合中国本土特色的传播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探索频道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其在中国发展的基本发展路径,试图分析在全球化、国际传播视阈中,纪录片媒体如何更好适应各方需求,走“全球化的本土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