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信息公平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信息公平是人们面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分配过程所产生的价值期望。数字鸿沟是当代信息不公平的集中表现。实现信息公平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信息自由原则、信息平等原则和信息共享原则。保障信息公平必须同时寻求三方面途径:主体能力保障途径、制度保障途径和伦理保障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信息公平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公平问题经历“信息分化”、“数字鸿沟”和 “信息公平”三个研究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对信息公平问题的影响、信息公平的概念、信息公平/不公平的表现及障碍因素、实现信息公平的原则与保障途径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总体来看,研究尚处于初探阶段。对信息公平的内涵、信息公平的英文对应语、信息公平问题的话语体系以及实现信息公平的目标等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3.
信息公平:概念、意义与原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鑫 《图书馆学刊》2006,28(5):41-42
信息公平的主要内涵是信息资源配置的公平。信息公平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也体现了社会制度的正义性。实现信息公平,必须坚持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和共享原则。  相似文献   

4.
信息公平论:追求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信息公平论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试图改变全球信息传播不平衡、不公平状态的传播改革理论。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核心战略资源的大背景下,通过为发展中国家和有特殊需要的地区、群体和个人提供物质手段和信息产品来保护与促进其公平获取、享用信息的权利,以缩小"数字鸿沟",从而建成包括所有人在内的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公平和信息均衡的和谐社会已成当务之急。但是,要践行和实现真正的信息公平,则必须坚持信息自由原则、信息平等原则和信息共享原则,同时要积极寻求主体能力保障、制度政策保障和伦理道义保障。不仅如此,还应该以东方生态智慧为基础,坚守整体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媒介生态观,追求媒介生态的平衡发展、良性循环、有机互动,在充满诗意追寻和栖居中选择简朴、节约、公平与恰到好处的信息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信息生态环境,使人、媒介与社会和自然处于一种最佳的组合状态。  相似文献   

5.
信息公平是人类社会在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之后所面临的最大信息需求,我国目前城乡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实质就是信息不公平的集中表现。因此,如何实现城乡用户的信息公平,是信息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以信息公平原则为出发点,探讨了图书馆在保证信息公平方面的作用,以及促进我国城乡图书馆事业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制度伦理探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度伦理的实质是对制度设计、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的伦理要求。图书馆制度伦理,是图书馆制度本身所蕴涵的相应的伦理价值、道德原则和伦理追求。图书馆制度伦理的意蕴是维护社会信息公平,即保障信息自由、维护信息公平、体现信息共享的原则。其评价标准包括合法性标准、有效性标准和读者满意标准等。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7.
信息低保既是指信息内容的最低保障,也是指传播技术的起码要求,是为构建和实现包括所有人在内的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公平社会而提出的传播建议与保障措施.构建信息公平社会,必须明确信息低保对象,认清信息低保目标,切实履行信息获取、信息分配和信息利用的最低保障机制,实施信息扫盲,推进信息扶贫,倡导慈善文化,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必须以追求平等与自由为目标,提倡公平服务和免费服务,扩大开放范围,倡导人文关怀,维护读者权利,建立信息保障和信息公平制度。讨论了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信息权利,指出高校图书馆维护信息公平的5点要求。  相似文献   

9.
理性认识信息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公平理论是西方民主制度的产物,而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的民主形式与西方并不等同。中国语境下的信息公平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信息公平并不是要排斥和否认信息差异的存在,而是要追求有效地协调差异,让差异本身构成有序的和谐等级。因此,信息公平问题毋宁说是信息差异的合理调节问题。相应地,政府也不是信息公平诉求中的唯一责任主体,政府之外的信息保障机构和各类信息主体应该承受更多的担当。  相似文献   

10.
徐珊 《图书馆》2008,(2):14-17
随着社会和政府意识到信息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方面,图书馆界更加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保障社会信息公平方面的责任和面对挑战应做出的行动。本文选择了在图书馆实现保障信息公平的功能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政策的美国图书馆协会和国际图联作为分析对象,主要梳理这两个国内性和国际性的权威图书馆组织在保障公平获取信息方面的理论、政策和实际的行动,按照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进行全面介绍,最后总结了我国图书馆在追求实现信息公平的目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可以为我国图书馆界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图书馆的五大基本理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平等服务、知识自由、信息公平、民主政治、社会包容等,均应成为现代图书馆的基本理念。平等服务理念要求图书馆服务必须坚持无身份歧视原则和关爱弱势群体原则。知识自由理念要求图书馆应遵循用户自主选择原则和保守用户秘密的原则。信息公平理念要求图书馆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消除身份障碍、经济障碍和空间距离障碍。民主政治理念要求图书馆充分发挥民主素养教育职能。社会包容理念要求图书馆减少或避免社会排斥,包括政治排斥、人格排斥、设施排斥和制度排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多元语境中对信息公平内涵的阐释,指出信息公平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体在信息活动领域中合理地分配信息利益和责任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状态,并提出践行信息公平的基本原则,即“人是目的”、“正义之平等”以及“利益平衡”原则,进而建构信息公平本体论的认知图式。  相似文献   

13.
林爱珺  刘运红 《新闻大学》2020,(1):29-39,125,126
算法技术介入智能新闻信息分发的过程中,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也引发了算法偏见这一伦理问题。从个人主体权利的角度看,算法偏见使用户的信息选择权和知情权遭遇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算法偏见产生的技术逻辑,并从保障用户信息选择权和知情权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信息权利的算法伦理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公正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和透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资源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公开―保密“性特点。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信息权利。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循共享、平等和效率原则。政府是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唯一责任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实施主体。非政府组织可以成为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的实施主体。采用市场化、社会化方式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主体.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主体,需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立足现实、兼顾内外、科学配比.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绩效评估主体既包括同体评估主体,又包括异体评估主体.  相似文献   

16.
人文关怀: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理念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磊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9):56-59
人文关怀理念的确立是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理念的新发展。在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观念的推动下,图书馆经历了两次重大演进,即从藏书楼以藏为主到近代图书馆以用为主的转变和从传统图书馆以文献借阅为主到现代图书馆以信息开发服务为主的转变。图书馆服务中必须坚持尊重读者的原则、信息公平的原则、人性化服务的原则和个性化服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解决网络与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应坚持什么立场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网络与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陈兴良教授诉中国数字图书馆责任有限公司一案,引起了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进一步思考。文章认为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知识产权与公共利益的协调、保护知识产权与促进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统一、程序简单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现代权利价值语境中的信息公平与信息权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建构现代权利价值语境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权利的理解,指出信息公平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及物质条件下,处于信息活动中的人们以公平、正义、平等理念为价值尺度来反映社会主体间信息关系平衡状态的价值/话语表述。得出信息权利与信息公平的内在联系--信息权利的宣示与践行是实现信息公平的程序化保障,以期在构建信息公平社会进程中,为实质与程序意义上的信息公平找到现实的制度依托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环境下的信息公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普及,图书馆环境下的信息公平问题备受关注。概括了信息公平的涵义,针对高校图书馆维护信息公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促进信息公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The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of systems and algorithms aims to protect the user against undesirable or harmful results and to ensure the application of laws appropriate to digital environments. Thu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provided to citizens in three of the main digital public services (e-services) offered by the federal administration of Brazil (ComprasNet, Sisu and Naturalizar-se) locally recognized for their significant relevance and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use. Services were evaluated from eight perspectives: accessibility; awareness; access and repair; accountability; explanation; origin of data, privacy and fairness; auditing; validation, accuracy and testing. Adopting a qualitative approach through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information practices theory (construction of a model for assessing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in digital public services).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e need to inform the user of possible bias and damage arising from these systems, which are not readily perceived; just as the need to clarify the benefits that arise from the collection of private data are not. This shows that computational models can be distorted as a result of biases contained in their input data, or algorithms.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hrough an innovative combination of dimensions, as a tool to evaluate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of government ser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