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5个学科的SCI期刊和论文为研究对象,取不同底数的对数对每一学科论文被引频次进行转换,计算各期刊对数矫正影响因子(IFlog),以各期刊IFlog除以所在学科所有期刊IFlog平均值,进行学科标准化处理,创建学科标准化影响因子(cnIFlog),探讨cnIFlog在学术期刊跨学科评价中的优越性。研究结果显示,5个学科期刊的IFlog均呈正态分布,且无论同一学科还是不同学科期刊的IFlog1.5、IFln、IFlog5、IFlog10之间均呈100%正相关(r=1.000,P=0.000)。与影响因子(IF2018)、平均影响因子百分位(average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aJIFP)、期刊PR8指数(journal index of eight percentile rank classes,JIPR8)、IFlog和相对影响因子(relative IF2018,rIF2018)等指标相比,cnIFlog1.5(category normalization for IFlog1.5)在5个学科期刊中变异程度最小、与aJIFP和JIPR8的相关度最高,具有理想的区分度和稳定性。无论同一学科还是跨学科期刊评价,cnIFlog1.5均是理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刘雪立 《编辑学报》2018,30(1):98-101
近年来,期刊影响因子的人为操纵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期刊过度自引成为人为操纵影响因子的重要手段.期刊自引率是识别影响因子人为操纵的敏感指标,但对小集团内部期刊互引和其他形式人为操纵的识别却无能为力.在该研究中,深度挖掘了自引率、扩散因子、被引半衰期、开放因子和互引指数在期刊影响因子人为操纵识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伍军红  孙秀坤  孙隽  肖宏 《编辑学报》2017,29(5):500-504
为了验证《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出的新型期刊评价指标——期刊影响力指数(Journal Clout Index,CI)的科学性,首先采用JCR数据分析影响因子(IF)与5年影响因子(IF5)、IF与即年指标(IM)、IF与总被引频次(TC)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IF、IF5、IM是相关性显著的同类指标,IF与TC的相关性较弱;因而认为,TC和IF是可用来评价期刊影响力的主要指标,基于这2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期刊影响力指数(CI)具有合理性.进一步实证分析了CI这一综合指标对国际期刊的排序结果比采用单一指标——影响因子(IF)排序更符合实际经验认识.  相似文献   

4.
自引对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作用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收录的70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为样本,通过计算得出这些期刊去除自引后的影响因子,并对去除前后期刊的影响因子及期刊排名进行比较.通过量化统计分析发现,自引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排名影响显著(P<0.01),进而影响对科技期刊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JCR 5年期影响因子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期刊引证报告(JCR)中高分子科学学科1999-2009 年间的49种期刊数据,从多种角度对5年期刊影响因子(IF5)的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F5不仅能反映多数期刊的被引高峰期,而且能较好地反映出期刊的平均被引水平,体现期刊影响因子概念的本质。最后,将期刊的5年期影响因子与基于被引半衰期的响因子作对比分析,发现IF5本身隐含着期刊论文的被引规律。  相似文献   

6.
JCR五年期影响因子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期刊引证报告(JCR)6015种期刊数据,以统计学方法探索性地分析5年期影响因子IF5的特点.结果显示,IF5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平均性期刊评价指标,能更好地反映多数期刊被引高峰,总体符合布拉德福分布.IF5与2年期影响因子IF存在排序相关,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者测评结果在较好和较差期刊上相对一致,但在多数水平居中的期刊上存在区别.最后,给出Ifa指数测度两种影响因子的差别和Ifb指数综合两种影响因子的评价信息.  相似文献   

7.
《编辑学报》2021,33(5)
期刊影响因子(IF)是与期刊相关的一个评价指标,但是与期刊发表的论文没有关系.用这一指标来评价个体科研人员的论文价值是有缺陷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本期刊上发表的大多数论文实际上很少被引用;只有少数论文被频繁引用而提升了 IF. 1990年代中期以来,文献计量学家们一直呼吁警惕使用IF评价个体科研人员的荒谬性,但这并没有阻止决策者以及许多被认为理性的科学家组成的评委会对影响因子(IF)的不当使用.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员和研究机构,甚至建立了直接以期刊IF为基础的经济激励措施.如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建立了一项类似的制度:IF为3~5,每分奖励250美元;IF>10,每分奖励875美元.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科研人员被怀疑为了在某些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而操纵同行评价.于是这些顶级期刊的编辑们以欺骗性的同行评价为由撤回了他们的论文.  相似文献   

8.
期刊影响因子操纵行为及抑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凌峰  叶涯剑 《编辑学报》2012,24(6):567-570
国内外一些学术期刊利用期刊影响因子定义与计算方法存在的漏洞,采取多种操纵行为拉高影响因子。由于期刊影响因子被广泛应用于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不客观期刊影响因子对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造成不能忽略的较大负面影响。本文总结了过度自引、同盟引用、引用奖金等代表性期刊影响因子操纵行为,并提出抑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认为L.Egghe等人在2011年所定义的首次被引速度指数(First-Citation-Speed-Index,简记为FCSI),在用于评价期刊的首次被引速度时,存在区分度小的缺陷.期刊的零被引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首次被引速度.引入零被引率,对首次被引速度指数计算方法进行改进,选择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经济学学科的3种期刊,使用在2004年出版的所有文献10年间的引文数据进行实证性研究,结果显示:改进后的FCSI能较好地反映期刊的首次被引速度.  相似文献   

10.
自然科学期刊自引对影响因子的"调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运景  侯汉清 《情报学报》2006,25(2):172-178
本文利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重新计算了其中几个学科的一些期刊除去自引后的影响因子,并对去除前和去除后的影响因子与期刊排名进行了对比,以考察期刊自引对影响因子和期刊排名的影响。调查发现目前个别期刊过度自引已经使期刊排名发生了失真。最后对如何遏制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Google的PageRank原理进行期刊引文分析,提出期刊在引文网络中的影响力测度指标--引文网络影响力序位(Journal Impact Rank in Citation Net,Impact Rank或IR).通过对118种生物学领域的期刊进行期刊引文网络影响力测度,并将IR结果与JCR提供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考察二者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IR值与IF值的相关性较弱,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IR考虑了引证期刊的权重和期刊间的相互影响,更适于反映期刊在其相关学科或领域的引文网络中的相对影响力;IF值因其实质上是期刊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其计算不考虑期刊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引证期刊的权威性,因而更适用于期刊自身的纵向评价;IR与IF从两种不同角度评价期刊影响力,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期刊影响因子的偏差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黄劲松 《编辑学报》2004,16(1):77-78
从影响因子的定义出发,对各种能对影响因子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引证行为的不确定性、学科、源期刊库等的差异都给影响因子带来较大的偏差.在充分肯定影响因子的积极作用的前提下,也不容忽视其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肖宏  伍军红  孙隽 《编辑学报》2017,29(4):340-344
在学术期刊的计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是2项最为重要的指标,占据了较高的权重;但是,期刊办刊历史长短、发表论文多少、出版周期长短、学科人群多少等都会影响总被引频次的大小.尤其是一些发表大量低水平论文的期刊,依靠论文数量众多,依然可以获得较高的总被引频次;但其影响因子却很低,论文质量很差.如何客观甄别这类论文数量巨大而质量效益不高的期刊?本文提出一个全新的衡量期刊量效关系的指标——期刊量效指数(journal mass index,JMI).“量”指期刊的发文量,“效”则引入期刊影响因子.JMI定义为某刊影响因子与该刊影响因子对应的发文量的比值,意义是平均每篇文献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JMI能客观反映同一个学科中量大质低的期刊的“臃肿程度”.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版)》中,JMI被应用于修正期刊影响力指数(CI)排序,使CI排序更准确地反映学术期刊的学科影响力排名.实践证明,JMI是一个对学术期刊量效关系进行客观评判的有用的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已经实施4 年.本研究拟对首批资助期刊的实施效果——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做一比较分析.将2017 年JCR 收录期刊列表中所有的中国出版的 SCI 期刊分为提升计划首批资助期刊与未获资助期刊2 组,收集 2 组期刊2013—2017 年间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首批获资助的SCI 期刊与未获资助的SCI期刊中,部分期刊的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2 个指标不升反降,部分下降幅度超过10%; 首批资助期刊仅被引频次增长率高于未获资助期刊,其影响因子的增长率反而低于未获资助期刊,提示提升计划对资助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作用尚不明显.建议6 部委调整有关资助方向和经费使用指导方向与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5.
马峥 《编辑学报》2017,29(2):108-111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所收录的论文来自约2 000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从2012年开始,对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所刊载的文献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标引,共分为“论著”“综述和评论”“短篇论文和研究快报”“工业工程设计”“研究材料和标准文献”“交流材料”“书评”“社论”“消息动态”“译文”“文摘和其他”等11类文献类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论著”类型的论文是份额最大的文献类型,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综述和评论”文献被引用规模比较大,被引用速度也比较快,但是从文献数量上看,在全部文献中所占比例比较少,且数量规模也相对稳定;“短篇论文和研究快报”类文献被引用的规模和比例与“论著”类型文献差距较大;“交流材料”类文献所产生的学术影响很小,约6成在发表之后3年内不会得到引用.  相似文献   

16.
期刊学术影响力、期刊对稿件的录用标准和期刊载文的学术影响力三者之间存在同向加强的机制,来自较高影响力期刊的引用具有较高的评价意义。作者的择刊引用和择刊发表使得较低学术影响力的期刊较少被较高影响力期刊引用。因而,可以通过同时考察构成期刊引证形象的施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其施引频次来评价被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综合性期刊Nature和Science 2010年的引证形象为例,将期刊影响因子作为学术影响力的初评结果,提出了以施引频次对施引期刊影响因子加权的计算方法,以期通过量化的引证形象实现对期刊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