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科技馆教育功能的实现,其核心在于展教能力建设。本文总结了近十年中国科技馆展教能力建设的思路与经验,提出科技馆展教能力建设模型,重点探讨了其中发展能力建设的内涵;以中国科技馆展教中心为案例,分析了展教能力建设的三方面内容,即研究、制度及实践,并面向未来提出人才培养、服务供给及教育管理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教育活动是实现科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以CiteSpace软件为计量工具,以中国知网和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国内外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在时间发展趋势上具有相似性,新媒体的应用、活动设计与创新以及STEM教育的融入是国内外主要研究热点,但在研究理念、阶段、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技术融合、活动设计创新、观众研究和学习效果研究、馆校合作、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是未来研究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很多科普场馆都引进了3D打印机。如何依托场馆资源,开展可持续的3D打印展教活动成为日益紧迫的课题。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馆为例,对3D打印的操作流程、优势及其相关的展教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解决3D打印在展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向公众普及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推动创客教育,激发公众的创新思维并提高自身的STEM素养。  相似文献   

4.
某些科技博物馆的展品教育活动存在说教灌输多、体验探究少和缺乏深层次科学内涵的普遍问题。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科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学科核心概念”恰恰针对上述问题,而STEM教育则是承载当代科学教育理念与三个维度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将其引入科技博物馆展品教育活动十分必要,并以中国铁道博物馆开展的“铁路背后的科学”展教活动为例,研究STEM理念对于科技博物馆展品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时代,社会和公众对于科技博物馆的服务需求日益强烈且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怎样开发教育产品,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并得到公众的认可和青睐?本文以北京科学中心“地球方圆展”及衍生教育产品为案例,探讨开发与展览同主题的科普剧、展教课程、科普图书、科普短视频等多样化教育产品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网络搜索、文献检索、数据统计等方法,从开通账号、推送信息、提供服务三个层面对我国174个科技馆微信公众号进行分析,总结不足之处,并提出发展建议:以管理革新为动力,提升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水平;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强化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创作和传播能力;以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为突破,丰富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乌鲁木齐市科技馆展教工作创新路程。一是坚持立足原创,以“科普红包大拜年”“端午文化科普周”“中秋文化科普周”三个立足民俗讲科普的品牌活动为实例,叙述科普展教如何有效融入生活;二是坚持展教创新,以“整点活动”“爱心桥梁”等品牌活动为实例,叙述如何让科普展教更接地气,更亲民;三是坚持整合资源,以“小小科普讲解员培训班”“流动实验车”等品牌活动为实例,探讨如何搭建青少年科学实践平台;四是坚持面向公众,以“微笑服务”“温馨服务站”“微系列”科普服务、“绿色通道”“双语讲解服务”为点,形成科普阵地六大服务功能。从而把一个“年轻的科技馆”建设成为新疆首府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和社会科普的“大本营”,让科学在这里流行起来,并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8.
馆校结合是正规科学教育与非正规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体现,能够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和提升。现阶段,科学教育领域对“科学探究”与“科学实践”的理解和认识出现偏差,本文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科学实践”实为“基于科学探究的实践”,在此基础上,结合科技博物馆教育资源及其教育特征——基于科学探究的实践,从展览项目、展教项目、展品项目和研修项目等四个方面论述馆校结合项目的开发与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科技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高层次展教人才、高层次展教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如何培养高层次展教人才,是当前我国科技博物馆面临的紧迫课题。本文从分析世界科技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科技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的特点入手,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提出科技博物馆高层次展教人才的职业定位——“不仅是具有较高科学素质与专业技能、较强开发与实施能力的高级策展人和高级科技教师,而且是从事和指导展教工作相关学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准确了解和把握科技博物馆展教工作发展趋势并引领其发展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然后通过中外科技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对比、高层次展教人才所承担工作任务的分析,论述了高层次展教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科技博物馆展览与教育工作及其展教人员队伍的现状,提出高层次展教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基于科技馆展教资源的“馆校结合”项目仅关注了对接《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而忽视了其中的教育理念与课程目标。在结合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分析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馆校结合”科学教育项目的教育目标应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想事情、做事情”,同时这也是“馆校结合”科学教育项目的设计思路。根据这一目标和思路设计的“小小赛车会”项目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技博物馆在数量和规模蓬勃发展的同时,在展览展示方面也暴露出重视科学知识,忽视科学精神传播的问题。这并不符合国家科普事业发展要求和博物馆行业发展趋势,如何通过展览呈现科学精神内涵,是博物馆人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本文以美国CDC博物馆EIS班级礼物在线展览为例,讨论科技博物馆发挥科技藏品的“物证”功能,利用在线展览创造更充分的讲述空间,形成对“求真、怀疑、客观、逻辑”等科学精神内涵更好呈现的做法及实践,以期给博物馆同仁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对展览展品的设计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启示。展品如何实现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展览如何提炼深层次科学内涵与主题?如何营造既有深层次科学内涵又能引导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的展览环境?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展览展品设计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各地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及其中蕴含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以及上述理论与实践为展览展品设计带来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是中国科技馆2019年精心策划打造的一个主题展览,是利用科技馆独特的科普展教形式和手段进行科技成就展示宣传的成功尝试。本文通梳理展览策展思路,剖析了该展览在选题、展览目标、内容规划、布展和展品设计等方面收获的经验,希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为今后拓展科技馆展示科技成就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馆在展示内容上往往以传播科学原理及结论为主,而忽略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深层次内涵,从而容易使展览虽然充斥着展品和知识,却难以支撑和诠释展览主题。如何挖掘展品的深层次内涵以更好地表达主题,进而提升科技馆的展教功能并深化科学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引入和展示科学史内容是一种有效途径。科学史内容将科学与人文联系起来,增强了科技馆展览的故事性、思想性和人文性,对深化展览主题和创新展示内容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科技馆开馆30余载以来,科学与艺术在科普展览中从相互碰撞、两两融合到彼此借力、强强联合,最终珠联璧合、彼此成就的渐进过程,从教育学、传播学视角出发,提出了在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上加强科学与艺术结合广度和深度之思考,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更多合作途径、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理念融入展览全流程等对策,以期为促进科学与艺术在科技馆中的融合,达到科技馆培养兼具科学精神和艺术修养的创新型人才之教育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如何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形成“以观众为中心”的展览设计机制,是当前许多科技馆感到困惑、正在探索的命题。厦门科技馆在“问问大海”展览的设计过程中,调研观众所关心的海洋问题,从“观众问题”中提炼展览主题、延伸展览内容、指导展览设计,并采用“基于展品的问题制学习”来设计观众的展览参观过程及教育活动,借助问题引导观众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探索知识、科学思考,发挥展览的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英国格拉斯哥科学中心以联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如基于常设展览“助力未来”向学生渗透与能源相关的职业信息内容;以苏格兰的“卓越课程”改革方案为标准,开设“我的实景工作天地”和“成就挑战”课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教育,将职业教育延伸到学校、家庭和社区;并通过互联网开展职业能力测试,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所需要的帮助。本文提出借助科技馆平台联合学校及家庭、社区,基于科技馆的常设展览和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教育,使科技馆成为学生了解、体验职业教育的窗口,实现科学技术普及与社会需求无缝接轨,促进科普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展览展品作为科技馆最具标识性的符号和最核心的科学传播载体,一直是科技馆业内同行关注的重点。本文围绕展览展品创新开发的理念与原则、方法与步骤、机制与保障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合肥科技馆在这一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以期为各地科技馆提供思路,共同支撑和推动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我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孕育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重大科技事件、科学纪念日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当下,本文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科学家精神展”为例,探讨在科技馆中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的策展机制、展览策划与布展创作。  相似文献   

20.
为回顾百年党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技馆自主开发策划了“赤子丹心——与党同龄的科学家”主题展览。该展览以1921年出生的各领域著名科学家为切入点,以科学家精神为主线,展示科学家们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探索历程,展现其感人至深的爱国爱党情怀,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科学精神的传承。本文从主题展览策划的各环节出发,探讨总结了对于科普场馆人物展策划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