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7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目前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研究涉及到普及师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原因和意义、部属师范大学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执行、如何处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中的各种关系、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成效以及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公平性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对完善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还需要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办法内容的完整性、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普及、成效和公平问题以及师范生免费教 .育政策的研究等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2.
大学本质观是对实施中等以上教育的组织机构存在与发展原因的一种系统理性的认识,它是人们认识大学其他观念的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大学所形成的大学本质观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大学运行发展的角度认识大学所形成的学术自由的大学本质观更能反映大学的本质。从学理上对大学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及对大学发展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后发现,虽然学术自由更能体现大学的本质,但大学的本质不是学术自由,而是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双重属性的对立统一。这种新的大学本质观是一种全面辩证的大学本质观,是从大学现实本质的分析来把握大学的本质,是从大学的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的矛盾运动中来分析和理解大学的改革与发展。这种新的大学本质观有利于人们从理论上破解中国大学当前改革所产生的难题,并使人们能根据这种新本质观去选择恰当的政策和策略来更有效地推进大学改革  相似文献   
73.
中国大学的改革之道这个论题试图回答中国大学改革的”道”究竟是什么,即要弄清中国大学改革的理路究竟是什么。促使我研究这个论题的原因,是由中国当前大学改革中出现的悖论所引发的。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大学改革很强调学术自由,然而大学的改革发展并没有按照学术自由所诉求的方向发展,大学要学术自由,却又不得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74.
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研究是更好地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消除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的共同发展与公平发展的需要,是破解当前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难题的需要。通过分析发现,教育体制与教育机制是不同的,表现在二者的内涵与外延不同,同时教育体制与教育机制在诸多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的。由此,在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中,教育体制与教育机制的不同,要求教育体制与教育机制各自改革自己特定的内容,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和相互替代。而教育体制与教育机制的相关性,又要求二者的改革需同步进行,不可顾此失彼,同时还要求二者的改革不仅要相适应,而且还要注意教育机制创新与教育活动改革和教育观念改革相配套。  相似文献   
75.
研究大学本质观,是因为我有较早地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背景,弄清楚大学本质观,是建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和从事大学改革及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以及我个人的学术人格和学术使命所使然;我对大学本质观的研究,是在系统梳理和分析前人对大学本质的观点,认真而审慎地考察大学发展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对研究的发现进行了深入的学理分析.我研究的结论是,大学的本质是自由与受控性的对立统一.这个结论的理论意义在于为建构整个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新的科学的逻辑基础;实践意义在于对当前我国及世界各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普遍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相似文献   
76.
教育效能是指人们有效获取和充分利用对培养人有利的各种资源,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实施过程,以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标为核心,并能不断满足教育系统内外各方面的要求,进而使其得到相应发展的特性和有效作用。它有三方面含义,其一,它是潜在的功能和外显的效果的结合,它体现  相似文献   
77.
受教育部法制建设办公室委托,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部分所确定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教育基本原则、制度的条款,进行分析、研究,理清有关内容表述的历史沿革,根据《宪法》及党中央文件的有关表述,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的需要,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目前,这一项目的研究任务已经完成,教育部法制建设办公室已对项目进行了验收。  相似文献   
78.
<正> 一、教育法规的含义及范围教育法规这一概念,广义的理解是指维持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秩序和组织所必需的法律规范,它包括教育的成文法,还包括诸如习惯法、判例法等不成文法。狭义的理解是指具有教育成文法意义的教育法规,而不包括不成文法。若给教育法规概念以最严密的规定,那么教育法规则被理解成教育法令的情况较多。但实际上,教育法令集不仅包括教育方面的法律、法令、而且还收录了很多与教育有关的其它法律、法令。例如,日本所谓的“教育六法”便是这样  相似文献   
79.
错位与复归——当代中国教育政策价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教育政策形成和执行中较为普遍的一个偏离是用二分式思维来看待教育政策,使教育政策价值整体被机械割裂,造成教育政策价值错位。教育政策价值的复归应是其完整性的复归,关键是达到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应然价值和实然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80.
学校效能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校效能(Shool Effectiveness)研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教育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增加教育投资的同时,各国都希望教育能带来显著效益。六、七十年代以来,人们试图借助于系统论、结构功能论、人力资本理论等各方面研究成果,对学校效能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如今,由荷兰、美国、英国、加拿大、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等十几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学校效能比较研究》课题组正致力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效能。但对于学校效能的本质及效能的内容和结构等基础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很大进展。作为中方成员,我们想对此作些初步探索,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