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47篇
科学研究   62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5 毫秒
61.
中国法学教育正面临着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重新定位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快"实用型"法学人才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在法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评估标准,保障实践教学的时间,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对法科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法科学生培养目标的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刍议健美操与音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音乐和健美操的各自特点,论述了音乐与健美操的关系以及音乐对健美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内在需要。思政课开展“四史”教育,必须把握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有鉴于此,应从整合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四位一体,实现“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4.
新课程教育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及解题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渗透“一题多变”的思路,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逐步深入理解、思考问题的变式,加深学生对课题内容的认知度。基于此,文章就“一题多变”在初中数学课题教学中的应用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5.
定位问题十分重要,找准定位是干好事业的前提。正确认识老年教育的定位问题,关系到兴办老年教育的指导原则和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66.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因为附属于审判程序,因此存在着诸如:法官全程主导,当事人被动接受;诉答制度规定不完备,没有起到固定争点的作用;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不完善等缺陷。因此,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前程序,应该从建立审前法官制度和强制答辩制度;完善证据交换制度;完善审前调解程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7.
一、体味精练传神的字眼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一诗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来了,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又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诗,作者描绘了深秋时节傍晚江上的幽美景色。诗中写道:“露似珍珠月似弓。”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去找这些传神、精练的字眼,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去体味,去思考这些词字的妙用。 二、体味优美多样的句式 散文常以生动的语言取胜,而生动优美的语言总是靠优美、多样的句式表…  相似文献   
68.
本文提出了数学思维定势的两种倾向:思维定势正迁移和思维定势负迁移。论述了思维定势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及培养策略,并提出了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作用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9.
本文根据《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实践,借鉴国内外高校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方法,确定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目标与层次,构建了具有特色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与实践体系,为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数据库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0.
尖端放电现象是静电学的重要内容 ,有不少文献对尖端放电的演示实验 (主要指烛焰偏向实验 )作了论述 ,但结论不一 ,且存在一些不妥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作一探讨 ,并结合有关文献观点谈一下笔者的分析 ,同时介绍笔者在教学中自创的新实验 .以供同仁参考讨论 .一、尖端放电原理[1]对尖端放电现象 ,教材通常的解释是 :电荷在导体上分布时 ,导体的尖端处电荷最多 ,因而尖端附近的电场特别强 .在尖端强电场的作用下 ,空气中残留的离子会发生激烈的运动 .在激烈运动过程中 ,它们和空气分子相碰撞 ,会使空气分子电离 ,从而产生大量的新离子 .与尖端上电荷异号的离子受到吸引而趋向尖端 ,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 .与尖端上电荷同号的离子受到排斥 ,远离尖端形成“电风”.二、“电风”问题的理论分析[2 ]、[3]根据上面的解释 ,学生常提出这样的疑问 :既然与尖端上电荷异号的离子受到吸引而趋向尖端 ,那么 ,这些离子流也应形成“电风”,它不是向外的“吹风”,而是指向尖端的“吸风”.不少文献的作者也持“吸风”的观点 .尖端放电时有没有“吸风”现象呢 ?要解释这一问题 ,就应对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作进一步分析 .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