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工作主线: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建设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经历了多次的课程体系的转型 :从知识点主线到工具主线 ,再到主题活动主线 ,现在又面临工作主线的挑战。工作主线是指将“工作”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主体线索。“工作”是名词属性和动词属性的有机整合体 ,具有关联性、共享性、相似性、连续性、目的性、反思性、社会性、层级性和依赖性等九大属性。工作主线有利于游离“任务”或“活动”设计本身 ,超越“为任务而任务”或“为活动而活动”的初级思维 ,消解学生与课程内容的二元对立 ,从而有利于建构相对完整而又丰富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2.
学习软件质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习软件质量与当前教学改革的成效息息相关 ,对学习软件进行评价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确保其质量的日趋完善 ,从而促进学习。本文扼要分析了学习软件的发展现状 ,指出了建立学习软件评价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根据学习软件的内部差异 ,以学习理论为基础 ,将学习软件分为四大类。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学习软件综合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3.
论中小学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建设存在资源泛滥、重复率高、检索困难、缺乏标准等诸多缺陷,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瓶颈。为改变这种现状,资源库的建设必须抓住资源有效和准确定位两个核心目标,从教学应用、资源库管理和资源库系统建设三个层面进行统畴和规划,并遵循方便性、分清角色、开放性、可展性、规范性和动态性等六个原则。  相似文献   
34.
行动研究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张将“行动”与“研究”合二为一,鼓励研究者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对实践活动所遭遇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深受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喜爱。但是,通过对最近6年有关行动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研究者在应用行动研究方法时,主要存在6种误区:有行动无问题定义、有问题无原因分析、有计划无方案论证、有方案无动态变通、有观察无评价反思、有反思无阶段循环。这些误区主要是因为研究者没有厘清“行动”与“研究”的学术内涵。行动研究中的“研究”当指科学的学术逻辑,而非工作逻辑和生活逻辑;行动研究中的“行动”当指有意图、有准备的行动。行动研究重视系统化的方法探究,既是行动,更是研究。教育研究者在应用行动研究方法时应遵循研究的共同规范,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35.
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建设是一种紧密耦合、彼此关联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从"驾驭课堂"提升到"驾驭课程"的水平,由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可以提炼出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模式,而共同成长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面向课程改革的教师和课程的双重发展;二是基于实践的经验与理论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36.
从管理的角度看,"211工程"建设在投资结构、绩效管理、风险控制等三个方面仍然有待改进.只有建立了合理的投资结构,才可能产生结构效应,取得满意的效果;对"211工程"的建设成效,应该从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两方面加以综合评量,而且绩效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后继项目建设经费投入的依据;应该主动识别和控制"211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以合理的成本保证"211工程"安全、可靠地建设.  相似文献   
37.
所谓谣言,法国学者卡普费雷是这样定义的:谣言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  相似文献   
38.
自STEAM教育提出以来,由于其强调跨学科素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当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诸多STEAM教学模式和模型,也有学者进行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科知识整合层面的探索,但在思维层面和价值观内化方面缺乏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作为一种面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科融合教育,C-STEAM强调文化传承导向下多学科知识与思维方式的内在融合,以及富含文化情境的活动体验与系统建模,是STEAM教育本土化发展的一种积极尝试。依托情境认知理论和基于设计的双循环探究模型建构的C-STEAM教育6C模式,包括文化情境感知、文化内涵理解、文化特征探究、文化制品创作、联系社会推广、总结评价反思6个核心环节及若干关键活动。将该6C模式应用于佛山市澜石小学的"佛山粤剧文化--天工开物小小工匠"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表明,学生们参与科技创新、创客、STEAM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人次显著增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也显著增强。该模式为推动地区性C-STEAM课程的建设和开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9.
重构实验是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中逆向工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分支。结构创新型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一个对机器人产品(作品)进行分解与结构再造的探究过程,包含拆解、分析和"再设计"三个核心步骤,侧重于知识应用与创新实践。将结构创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机器人教育的"多功能小车"项目,通过试用与感知、分解与观察、复原与再设计、制作与测试、评价与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对已有机器人产品进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40.
人工智能教育是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全学段、全过程。必备品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共识性观念,指向人的德性发展。遗憾的是,很多学校在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中,普遍存在重视“技”即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即中小学生的必备品格发展。为突出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育人属性,文章从“必备品格”的本质出发,结合智能时代下人类的品格发展需求,提出“人工智能与人类”“人工智能与社会”和“交流与合作”三类必备品格,并结合评价方法重新廓清人工智能教育的育人价值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