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6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563篇
教育   11755篇
科学研究   1746篇
体育   1781篇
综合类   129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0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549篇
  2014年   772篇
  2013年   979篇
  2012年   1243篇
  2011年   1360篇
  2010年   1369篇
  2009年   1319篇
  2008年   1429篇
  2007年   1413篇
  2006年   1268篇
  2005年   1097篇
  2004年   756篇
  2003年   621篇
  2002年   538篇
  2001年   443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运用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文献资料法,对藏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俄尔多的社会功能及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俄尔多集实用性、工艺性、体育性为一体,是藏族文化的重要元素,是我国藏族同胞集体智慧的结晶,应该调动多方力量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使其更好地延续下去。而开发的重点应放在其工艺性和体育竞技性上,从制作工艺技术和使用技能两方面进行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92.
粮食进出口贸易结构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在开放的全球粮食贸易系统中,贸易格局与贸易安全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准确评判中国粮食贸易结构的安全程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净贸易量计算法、香农熵指数法对中国1987—2016年主要粮食(玉米、小麦、稻米、大豆)的进出口贸易时空格局和贸易结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2008年之前,小麦、大豆以进口为主,玉米、稻米以出口为主,2007—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后皆表现为入超特征。②小麦主要进口国(美、加、澳)较为稳定,大豆、玉米、稻米主要进口国变化较大。③粮食进出口结构安全水平存在差异,总体贸易结构安全程度得到提高。④“反向抑制区”国家粮食进出口比例与其香农熵值成反比,“协同增长区”国家粮食进出口比例与其香农熵值成正比,粮食贸易伙伴进出口比例与其对本国贸易结构稳定性的贡献度呈非线性关系。本文揭示了1987—2016年间中国4种粮食对外贸易的时空格局变化,分析了粮食贸易结构演变的动态特征,丰富了对中国粮食贸易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93.
2000—2019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认识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时序变化特征,对了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MOD13Q1数据产品和国家气象站降水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Hurst指数,分析了2000—2019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时序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为0.0603/10 a,月际变化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8月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值0.672;②流域中部植被覆盖明显改善,西北部和西部改善程度相对较低;③在空间上,呈现从西北至东南阶梯状增大的分布态势,河南省植被覆盖状况最佳;④降水量是影响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但对年际变化的影响较小,且对中游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上游地区;⑤未来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发展较好,植被覆盖度上升趋势占流域总面积的64.51%。研究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94.
沈伟腾  胡求光  余璇 《资源科学》2021,43(5):898-908
理解沿海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行为对于近海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4—2017年中国48个沿海城市近海污染物浓度以及经济增长目标约束数据,考察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近海污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财政压力和晋升激励数据,检验了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近海污染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未采用任何约束,施加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会导致无机氮浓度提高约0.020 mg/L,占无机氮浓度均值的比重约为7.17%。由沿海省级到市级经济增长目标的逐级加码幅度每提高1%,近海无机氮浓度将提高约0.007 mg/L,占无机氮浓度均值的比重约为2.51%。上述结果表明,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和逐级加码均会加剧近海污染。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近海污染的影响会因财政压力以及官员晋升激励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面临高财政压力以及主政官员具有高晋升激励的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以及逐级加码对近海环境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5.
迂婕  李京梅 《资源科学》2021,43(9):1918-1931
引入湿地修复第三方、运用市场交易手段实现湿地修复和等效补偿是湿地生态管理模式的创新。湿地信用是湿地修复等价交换的媒介物,科学评估湿地信用并完成湿地功能的等效交易,是实施生态修复、保障湿地规模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下降的技术依据。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湿地修复补偿中基于面积规模和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两类湿地信用评估模型与参数,阐释湿地市场化等效补偿交易规则与交易价格制定。研究发现:①两类湿地信用评估方法同时兼顾了生态服务的功能性和市场交易的灵活性,是湿地信用评估的有效手段;②湿地信用交易价格受建设成本、交易时效等影响,是在湿地修复市场供需关系中形成的均衡价格;③设定市场交易规则,制定规范的修复方式,是实现交易生态等效的重要保障。中国应逐步培育湿地修复第三方产业、探索湿地修复市场化补偿模式、开展湿地修复绩效评估,探索和完善如何保障与生态系统服务对等的湿地等效评估技术,为中国开展生态修复市场化改革及湿地修复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6.
朱永甜  余劲 《资源科学》2021,43(10):2013-2025
在2020年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全面消除、相对贫困问题成为未来扶贫工作重心的现实背景下,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其对农户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亟待研究。本文采用2017年陕南3市1680份农户调研数据,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和Field分解法,探究了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表明:①基于反事实假设,未搬迁农户如果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其家庭总收入将增长2.56%。即易地扶贫搬迁有效提高了农户家庭总收入,且收入增长呈现明显的非农驱动特征。②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对降低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为1.56%,其中低收入群体生计策略非农转型程度更高、收入增长幅度更大。③相比于扩大农业收入差距,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对缩小非农收入差距的贡献更大,是降低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主要作用路径。未来需结合新时代背景继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将盘活迁出地的土地资源和稳就业作为搬迁后续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997.
陈亚林  刘姣姣  王先甲  于荣 《资源科学》2021,43(11):2251-2263
在行政规制与水权交易共存的制度框架下,分析高耗水、异质涉煤生产企业的策略行为,是提高区域水资源规制效率的基础。采用复制动态方程描述存在内生差异的涉煤生产企业行为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立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理论分析表明:两类异质涉煤生产企业群体的行为演化存在3个局部渐近稳定点且存在如下特征:惩罚程度由弱至强,涉煤生产企业群体的行为选择由“不友好”过渡为“友好”;当惩罚程度介于两类涉煤生产企业的额外收益时,其策略行为出现分化。结合不同惩罚程度情景的计算实验和仿真分析可知:“最小”期望效用差的变化驱动两类企业群体行为分化;弱势涉煤生产企业是“不友好”行为的跟随者和“友好”行为的领先者;群体“不友好”的初始状态不直接作用于企业行为选择,但是当两类企业群体的初始“不友好”概率均大于0.5时,水权交易将影响强势涉煤生产企业的行为收敛速率。研究结果表明行政惩罚能有效引导涉煤生产企业的“水友好”行为。因此,为了确保合理的市场集中度,应针对规制对象内生差异设计不同规制惩罚程度;并根据涉煤生产企业群体的初始“不友好”状况,引入水权交易可以有效增强惩罚规制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98.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及其管理日趋智能化.但是,数字技术却并未让每个个体同等受益,因而在数字领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数字鸿沟".这不仅让不平等进入到数字领域,也加剧了社会领域的不平等,增加了社会分裂的风险.于是,人们试图通过给个体赋能去弥合"数字鸿沟",但这一进路将个体仅仅视作抽象的"数据或技术使用者",遭遇了"普遍主义政治"的困境.鉴于此,基于身份认同的差异进路主张让每个个体如其所是地进入到数字领域,在算法设计、数据收集、采样测试等环节都承认诸身份认同的价值.只有当诸身份认同在数字领域得到尊重、其价值得以承认时,赋能的背景框架方能夯实,赋能进路才能落到实处,真正跨越数字鸿沟、实现数字福利共享.  相似文献   
999.
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和福祉。有效监测数据不足、科学决策信息缺失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4)的顺利实施。地球大数据具备宏观、动态、客观监测能力,可在支撑SDG 14实现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的支持下,基于地球大数据相关技术和方法,我国已有效开展了海洋缺失数据集生产、目标本地化模型构建等具体实践。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地球大数据共享,加强科技创新对SDG 14实现的驱动,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治理计划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走进大学课程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学生的必然需求。该文探索了"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和实施过程,将政治思想和方针政策、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与职业发展融入专业课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