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依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年)及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10年)的数据,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分析广东省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并提出广东农业与农村发展对农业基础研究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2.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广东要实现从"石油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型,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分析广东发展低碳农业的机遇与现实需求的基础之上,从高抗、高碳汇优质农林植物品种培育,节粮型、高抗性动物新品种培育,农田生物多样性利用的技术与模式,现代农业节约型技术,畜禽动物低碳健康养殖技术,农产品低碳型保鲜、贮运与加工关键技术,环境友好型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开发技术,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点、面源污染监测与防控技术,农林业碳汇的计量和监测技术10个方面对广东省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东省荔枝主产区的荔枝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总结广东省荔枝专业合作社的类型,以及荔枝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促进广东荔枝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系统分析广东省农业发展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了全省十二五期间农业基础研究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并从优良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挖掘与评创、农林作物重要生物灾害暴发及其防控、农作物高效安全生产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畜禽水产动物重大疫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控、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及操控机制、新型环境友好型替代材料、现代设施农业生产、低碳农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途径与修复机理、农产品采后保鲜、贮运及精深加工的基础理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和快速应急体系、生物质能源创新的基础理论、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及区域农业布局以及数字农业和农业信息化14个方面探讨了农业基础研究的发展重点和优先支持领域。最后,从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平台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研究的衔接几方面提出了促进广东省农业基础研究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政治交往与社会经济活动也日益频繁,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物种等的交流范围与数量也与日俱增,这些活动也不可避免地或无意地引入或输出了大量物种,结果造成了许多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生物入侵已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全球性问题.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可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外来物种管理法律与法规体系,建立外来物种的科学引入机制和风险评价体系,加强生物入侵宣传,发动公众参与,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生态控制的研究和严格管理,以达到充分利用外来物种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减轻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作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对稻鸭共作稻田系统的农产品生产、大气调节、涵蓄水分、土壤有机质积累与营养元素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稻鸭共作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为18104.82元/hm2,比常规稻作系统高15.64%左右。其中,稻鸭共作系统物质生产的功能价值为6720元/hm2,所占比例为37.12%;环境调节功能价值量为11384.82元/hm2,主要表现为调节大气、土壤养分积累与营养元素保持,两者对环境调节功能价值的贡献率可达77.48%。而常规稻作系统的环境调节功能主要表现为调节大气,单项所占的比例为65.34%。稻鸭共作与常规稻作系统涵蓄水分功能的价值对环境调节总功能价值量的贡献率相差不大,分别为14.16%和17.60%。稻田养鸭兼顾了控制农田生态系统的温室效应、维持和保育土壤肥力等,更有利于稻田系统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论文介绍了自从华南农业大学为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独立设置《生态学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课程以来进行的改革实践做法和经验,主要包括实验内容的精选、实验教学师资的配置、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实验教学仪器的改善、课程考核的改进等5个方面,使之更符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乡村资源的吸引力和环境条件是影响游客进行乡村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因素。选取游客的感知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旅游地的定量评价模型,并运用游客打分法对珠三角13处乡村旅游地进行等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仍处于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阶段,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努力改善乡村旅游地的环境条件是这些景点实现自我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当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毕业论文研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的问题、非主导角色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的问题、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结合我校生态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与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境学》是生态环境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是该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依托广东省重点和特色学科——生态学科的实验教学队伍和硬件条件,在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开设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信息化等方面着手开展环境学实验教学改革试验。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改革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