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208篇
综合类   9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71.
山东省济、烟、滨三地区成年人肥胖现象的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东省2005年济南、烟台、滨州三地区成年人部分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身体质量指数法为评定标准,探讨肥胖者的现状及特点。结果表明:山东省三地区成年人总肥胖率达15.4%,其中成年男性肥胖率为17.0%,女性肥胖率为13.8%。三地区成年人肥胖率存在性别、地区、年龄组的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高于女性,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随年龄的增加,肥胖率发生显著性增加。城乡间无差异(P〉0.05),但城男与乡男、城女与乡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2.
为了解郑州市体育教师肥胖与膳食、生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提出相对应的策略以控制体重.对参加年度健康体检的184名体育教师的身高、体童、腰围、生化指标进行了测量,并做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3.
耐力运动对幼年肥胖大鼠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耐力运动对幼年肥胖大鼠血清瘦素的影响,将30只6周龄雄性SD肥胖大鼠随机分成肥胖对照组、45min游泳组及90min游泳组,另10只正常体重同龄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饲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均饲高脂饲料。两个运动组大鼠分别以每天1次,每次45min和90min游泳,每周6天,持续12周。实验结束后测定血TG、TC、HDL、LDL及血清瘦素。结果显示:12周耐力运动使肥胖大鼠血清TG、LDL显著降低,血清HDL显著升高;两个运动组大鼠体重增加总量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肥胖对照组表现为高瘦素血症,两个运动组肥胖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果说明:耐力运动使肥胖大鼠血清TG、LDL显著降低,血清HDL显著升高;耐力运动可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有效地改善幼年肥胖大鼠的高瘦素血症。  相似文献   
174.
河北省超重与肥胖青少年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超重与肥胖青少年活动现状的调查,发现超重与肥胖青少年的每天日常活动量较小,部分超重与肥胖青少年喜欢单一的、体能消耗较小的体育项目,并存在相对运动负荷较大的现象,部分超重与肥胖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时存在思想负担。通过对这些情况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对超重与肥胖青少年的日常活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5.
高脂饲料诱发大鼠肥胖及耐力训练对肥胖鼠体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高脂饮食诱发大鼠肥胖效果及耐力运动对肥胖鼠体脂含量的影响,以66只雄性离乳SD大鼠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6只)和高脂组(50只)。饲养10周后,选择饮食诱发肥胖鼠(DIO,26只),将其随机分为耐力训练组(DIO—T,8只)和肥胖对照组(DIO,18只)。经8周训练(跑台)后处死。实验结果表明:DIO组与对照组体重无显著差异,DIO组摄食效率及体脂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DIO—T组体脂含量显著低于DIO组,DIO组血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和DIO—T组。提示,高脂饲料可诱发大鼠发生饮食性肥胖,饮食性肥胖与大鼠的高摄食效率及高胰岛素血症有关,耐力训练(相当于65%~75%Vo2max)可减少高脂饲料诱发肥胖鼠的体脂含量。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各组大鼠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6.
中老年肥胖男性身体活动水平与能量消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江崇民  尚文元 《体育科学》2011,31(11):21-26
以中老年男性肥胖人群为对象,同正常体重人群相比,研究肥胖人群自由生活下的身体活动水平、静息代谢、特定活动下的能耗代谢率、能源底物利用特征,为肥胖机制研究和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14名50~60岁肥胖男性者(BMI>30)和15名体重正常者(BMI=23)使用加速度计RT3连续7天测量身体活动。之后使用Cortex MetaMax 3 B进行静息代谢和特定身体活动能耗的测量(坐、站、步行3.2 km/h,4.8 km/h,6.4 km/h)。结果:1)肥胖者的每日总能耗、身体活动能耗、中等强度以上活动能耗、中等以上活动的累计时间都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调整了体重因素后,肥胖者单位体重每日能耗/kg略低于对照组,而单位体重身体活动能耗显著高于对照组。2)肥胖组静息能耗高于体重正常组,若是以单位体重计算,静息代谢率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P<0.05)。3)在坐、站、走活动中,肥胖组消耗的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若以公斤体重计算能耗,肥胖组坐姿和站姿的相对能耗略低于对照组,步行的相对能耗两组无差别。4)相同运动下两组人群安静平卧、坐、站、3.2 km/h和4.8 km/h步行时的呼吸交换率没有差异。6.4 km/h步行时,肥胖组的呼吸交换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5)用回归统计法分析影响肥胖的危险因素,静息代谢率可以作为预测肥胖的因子。结论:肥胖人群的身体活动量和每日消耗能量不低于体重正常组,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可能与能量消耗有关,较低的静息代谢率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因素。此外,运动中脂肪氧化能力下降也可能是肥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7.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对BMI的分型理论和浙江师范大学健康体适能测试中心的BMI数据,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①浙江师范大学不同性别的体育教师BMI的区别,不同年龄段BMI分布情况;②通过对体育教师BMI指数与部分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相关度分析,探讨BMI对体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讨20-69岁人群血压以及不同BMI、腰围、腰臀比水平等与血压值和高血压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取52614例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人组、老年人组调查资料,统计年龄、性别、城乡种类、BMI、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质评分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血压值与年龄、性别、城乡种类、BMI、腰围、腰臀比、体质评分关系密切(P<0.01);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子的血压值显著高于女子(P<0.01);乡村居民的血压值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P<0.01),城市体力劳动者血压值高于城市非体力劳动者(P<0.01);体质未合格组的血压值高于体质合格、良好、优秀组(P<0.01);以BMI分类人群的血压值依次是肥胖﹥超重﹥正常﹥偏轻(P<0.01);腰围超标和腰臀比超标人群的血压值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高血压总检出率为17.4%,男性为20.53%,女性为14.44%,男子的检出率高于女子(P<0.01);在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腰围和腰臀比超标者检出率高于正常者(P<0.01);在不同体质等级之间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压值随年龄、体重增长,并呈现明显的性别、体型、体质等级、城乡差异;高血压检出率与性别、体重、体型、体质有密切关系,控制体重和腰围,增强体质,是非药物降低血压值、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9.
运动对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按照一次性运动(acute exercise)、短期运动(短于16周)训练、长期运动(长于16周)干预对脂联素水平的影响进行综述。分析了运动对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0.
目的:运用皮体贡数法(ISBM)建立儿童少年肥胖筛选标准。方法:ISBM=[皮褶厚度(上臂 背部)(mm)/身高(m2)]×0.67 [体重(kg)/身高(m2)]×0.33。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法制订正常值,采用水下称重法测定身体脂肪含量(F%),与其判定肥胖的5种指数做相关分析。结果:ISBM:男性≥16.0;女性≥18.0判为肥胖,以男、女各增加4ISBM划分中度、重度、极度肥胖界值,提出了儿童少年肥胖筛选标准。依据ISBM筛选标准,在7377名男、女中小学生中评价肥胖发生率为10.06%,其中男性为12.80%,高于女性的7.24%,u=7.94,P<0.01。通过利用国内、外10种评价方法的综合判定(10种或9种方法有6种以上方法判为肥胖时为“标准”肥胖者)为金标准,以各种评价标准判出的肥胖者与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ISBM筛选标准评价肥胖符合率为92.86%。约登指数为95.43,高于其他9种评价方法。对295名7~15岁中小学生测试(F%),ISBM、BMI、皮褶指数(PZZS)、劳雷尔指数、克托莱指数与(F%)都呈正相关。以ISBM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男=0.86;女=0.80。结论:该筛选标准适用于国内儿童少年判定肥胖,ISBM法合理、准确,宜在不同国家、民族种族间验证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