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当前的一些采用实质定义方法定义的体育概念的种、属关系进行批判,指出部分学者在定义过程中将属于人的身体或心灵的部分抬高到属概念的层次,如此导致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错误,论证并提出体育活动的属概念只可能是"人的生活活动"、"身体活动"与"心灵活动"的质和量的差异,是辨别"体育活动"与"非体育活动"种差的方式.借助马丁·海德格尔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指出当前体育理论学者们在定义体育总概念时,从不同的视角将"体育活动"这一"存在"的社会现象向各自定义中不同的价值主体,如体育人、社会、民族和国家等"存在者"进行转化,导致"体育活动"的多重意义和价值单一化为某一价值主体的价值,从而导致对"体育活动"作为人类共同拥有的"存在"的社会现象的多重精神和价值的"忘在".论文最后提出了体育总概念的认识框架:体育作为总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概念家族,包括体育活动、以体育活动为中心的现实世界、体育人和观赏者四个基本范畴,体育活动处于这一总概念的中心位置,因为其他三个要素都必须通过体育活动而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62.
以近代"镜子说"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学谱系是一种以求真意志为旨归的图像意识行为,旁观者眼光是这种图像意识行为看取世界的主要方式,其背后的知识理念是旁观者知识观;而这种图像意识行为最典型的视觉模式是透视法,从知识社会学与现象学双重视野来审视透视法,可以洞悉这种占据西方近代主导地位的视觉模式隐藏的"真实观"。  相似文献   
63.
石岩  马博 《体育与科学》2012,33(1):48-5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球场观众助威行为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球场观众助威行为具有倾向性、项目差异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分别从球场观众助威行为方式、球场观众助威行为意图和球场观众助威行为文明程度来进行一维分类.然后,结合球场观众助威行为方式、意图和文明程度,又对球场观众助威行为进行了三维分类.最后,从球场观众助威行为与赛场情境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球场观众与球场人员之间的互动以及球场观众之间的互动过程,并初步建构了球场观众助威行为的互动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4.
在我国球场观众暴力的研究历程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球场观众暴力的成因和遏制策略进行了探讨与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和帕累托分析法,对我国20年来球场观众暴力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式与方法进行分析、思考,探寻其发展轨迹和方法演变。结果表明: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研究方法单一,其中思辨式研究占主流,缺乏实证研究;文献资料法居多,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运用较少;缺乏实验法与个案分析法的应用。鉴于此,应从逻辑层面、方法层面和形式层面加强我国球场观众暴力研究的规范化与学理化;抓住当前球场观众暴力研究系列化、全面化的良好机遇。找好研究方法的创新切人点。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多种研究方式与方法的综合化研究。  相似文献   
65.
欧洲球场观众暴力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球场观众暴力一直伴随着足球。英国不仅是现代足球的鼻祖,而且也是球场观众暴力、足球流氓的传统发源地。1960年以来,球场观众暴力在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的发展与蔓延,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与研究。首先介绍了欧洲球场观众暴力的简要历史,然后重点通报了英国在球场观众暴力问题研究上所做的工作、主要理论和其它欧洲国家的研究状况。为我国今后在球场观众暴力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足球骚乱和暴力成因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倪文治 《山东体育科技》2002,24(2):73-74,72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足球骚乱和暴力属于一种集群行为,它具有集群行为的各种典型特征。形成足球骚乱和暴力的成因诸多,以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探讨它的成因。  相似文献   
67.
A teaching practicum module is normally the learning activity that obligates student–teachers to be sent to different schools and localities, to experience teaching, or be trained in the real-world environment. Because of geographical boundaries, often times peer-to-peer and student–instructor communications are complicated and hard to manage. This has been a perennial problem for all teacher training schools, be it in local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s or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at the universities in Malaysia. One solution employed by th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at Universiti Malaysia Sarawak (UNIMAS) is by using a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Student–teachers are now able to meet and discuss issues and challenges that they faced, thus overcoming geographical limits. As they are able to act and solve problems at Internet speed, many thrive on ideas and suggestions provided by the online community. This paper reports the numerous advantages obtained by the employment of a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s a tool in overcoming communication problems faced in the traditional setting of a practical teaching programme. An unexpected outcome was also noted amongst the non-contributors to the discussion online whom the author called the silent participant. Nevertheless, for many of us involved in teacher education, the possibility of a web-based ‘communication site’ during a practical teaching course is a dream come true.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高校校园爆发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学生骚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骚乱事件的举例,分析骚乱产生的内部原因及外部原因,指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关系的疏离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是引起骚乱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校园骚乱平息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69.
体育赛事球场观众暴力由来已久,但是法律机构以英国理事会在近一二十年才对体育暴力进行立法规制,其中以《足球观众法》和《足球骚乱法》最为重要.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法等,对两部法律的内容以及适用进行系统地阐述,并分析二者的关系及具体适用,旨在根据英国经验为我国足球体育赛事观众暴力相关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奥运赛场的观众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型体育盛会是体育精神和人类文化的集中表现,2008年奥运赛场观众组织得如何,观众素养的高低以及赛场的文明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形象,甚至直接关系到奥运会的成败.以奥运为契机提高我国赛场观众道德,进而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的道德素质有必要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精神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和对比其他国际赛事经验后认为:观众公共道德及比赛基本礼仪的赛场观众道德素质需要提高,从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完善体育组织建设以及提高观众自身道德素养等三方面来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