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45篇
  免费   1420篇
  国内免费   957篇
教育   17297篇
科学研究   1517篇
各国文化   79篇
体育   16429篇
综合类   8324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9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883篇
  2020年   1134篇
  2019年   761篇
  2018年   721篇
  2017年   745篇
  2016年   849篇
  2015年   1285篇
  2014年   3477篇
  2013年   3693篇
  2012年   4560篇
  2011年   4047篇
  2010年   2959篇
  2009年   2213篇
  2008年   2531篇
  2007年   2489篇
  2006年   2350篇
  2005年   2229篇
  2004年   1872篇
  2003年   1407篇
  2002年   1166篇
  2001年   954篇
  2000年   575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 syllable-based reading intervention for German second graders who demonstrated difficulties in the recognition of written words. The intervention focused on fostering word reading via syllable segmentation. The materials consisted of the 500 most frequent syllables typically read by 6- to 8-year-old children. The aims were to practice phonological recoding, consolidate orthographic representations of syllables, and routinize the access to these representations. Compared to children randomly assigned to a wait-list group, poor readers in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standardized measures of phonological recoding, direct word recognition, and text-base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fter the 24-session intervention. Poor readers in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also showed greater improvements in development of word recognition compared to children with efficient word recognition skills.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a syllable-based reading intervention i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increase struggling readers’ word recognition skills, which in turn will improve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相似文献   
12.
体育是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达的体育文化为美国小镇体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研究以美国体育小镇为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及ArcGIS地理信息绘图等方法和技术对美国体育小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体育小镇的布局属非均匀化发展,存在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且表现出"马太效应"。进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美国体育小镇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机制,并以典型案例对体育小镇运行特点进行了剖析。建议我国体育小镇的建设应从目标引领、政策驱动、环境支持、形成正反馈循环和塑造灵魂等方面思考以推动体育小镇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This research explored how seven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assistants (TAs) experienced their role in supporting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Interviews were analysed using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IPA). The participants believed that they supported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and particularly referenced the close relationships that they formed with children. Throughout their accounts of supporting children, the TAs referenced helpful factors (e.g. support from other staff) and challenges (e.g. hierarchy) within the school system. Supporting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was an emotional experience for the TAs; they discussed the rewarding element, however, the topic also elicited fear. The findings provide several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staff and external professionals about how TAs can be supported in their role. These include involving TAs in training opportunities, providing TAs with supervision, considering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schools, and introducing a mental health policy.  相似文献   
14.
2022年冬奥会已进入北京时间。黑龙江省各高校应在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切落到实处,积极响应"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号召,加速发展高校冰雪运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冰雪运动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探寻一条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黑龙江省高校冰雪运动发展路径,旨在全面振兴黑龙江省高校冰雪运动,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视力在不同类型体育项目间的发展特征,为体育锻炼改善视力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10岁无专门体育训练经历的在校学生和参加足球、乒乓球、跆拳道、空手道、游泳、体操等项目的俱乐部或体校学生,共603名。使用动态视力检测仪和标准对数视力灯箱测量动态视力和静态视力。计算动静比(动态视力/静态视力),并将其作为衡量动态视力发展水平的指标。结果:6~7岁是动态视力发展的敏感期(P<0.05),8岁、10岁男性儿童的动静比高于女性儿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外体育练习组的动静比高于普通在校学生组(P<0.05),开放性运动项目的动静比高于闭锁性运动项目(P<0.05)。结论:参加体育锻炼对动态视力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且不同运动项目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6.
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承办城市转型发展,但也可能对当地经济产生某种不良影响,这主要源于对重大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作用机制认识不够清晰。以2000-2017年22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体育赛事为基础,利用中国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全样本数据下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会促进城市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对比国内和国际赛事,重大体育赛事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均显著高于第二产业;以1 085家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分析,发现不同行业利用重大体育赛事的窗口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体育健康问题上升国家战略高度。“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是一个在青少年体育领域内,由“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综合而成的全新概念,学界还未深入探讨与挖掘。充分结合“健康管理”理论,基于对“青少年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归纳“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内涵与特征。概念特征包括:“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核心供给主体;健康医疗等事业、非营利性机构是重要支撑;始终强调青少年受众被动接受“体育健康促进”与主动应用“体育健康素养”相结合;供给产品具有“纯公共物品”性质,公共财政补贴是解决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矛盾关键方式;“互联网虚拟社区”是实现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技术基础与激励条件。最后,基于概念属性展望“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的未来研究趋势,包括:开发“运动干预”“心理调试”和“营养膳食”三维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学校”“社区”“医疗部门”“健康管理机构”和“家庭”的协同供给机制;深度开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联赛体系”营造“体育健康素养培育”空间;实现“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均等化局限,以及加快“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互联网平台建设,破解公共服务资源闲置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蕊 《科教文汇》2020,(13):151-152
本研究采用表现性评价,对x幼儿园大班一个班级39名幼儿进行为期一年的发展性评价,在真实情境中对幼儿的发展状况作出连续性评价,获悉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同时对评价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体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及其特点,探讨了该学科的薄弱之处,通过学科在国际上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我国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体育人类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定位进行思考。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具有综合性、跨学科和反思性研究的学科特色,当前中国体育人类学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理顺与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构建学科方法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着眼于学以致用的应用趋向,为体育学在社会实践的融合应用中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体育领域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研究表明,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在于:整体发展失衡,结构亟待优化;市场发育不足,行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恶化,低碳锁定障碍;顶层设计不足,合作机制缺失。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应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体育产业错位发展;培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完善合作机制,推动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